吉宇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学习是对该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学习。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自如地穿梭于两种不同文化之间,同时能够游刃有余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交流。本文指出了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对中学英语教学如何树立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
前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而这种紧密联系则加剧了各国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语言作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媒介,其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者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当今的外语教学更多注重于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而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升,也是我们中学英语教学中所要着重强调的。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意义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是不能够脱离文化而存在的”要想真正的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要了解和掌握该门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而这种交流是跨文化交际最直观的一种体现。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就是对该语言所在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因此,英语的学习也算得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所以教师更应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受传统语言教学的影响,一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强调了词句以及语法知识的传授。他们认为扎实的语言功底是习得语言的关键。但并非如此,根据笔者长期观察,一部分考试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不是我们想象地那么顺畅,反而一些成绩一般但是经常观看一些外国电视节目的学生却很自如。再例如,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见面寒暄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学生一般都会按照我们课本上的固定模式“How are you? I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去进行。当然这不是说不可以,只是当今已经没有人这样表达,如果以这种方式寒暄则显得较为老套和生硬。如果我们说“How are you?”的时候,外国人没有按照这个套路回答,而是说“Not too bad.”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则不知该如何往下进行。更有一些学生会按照我们传统的问候方式去问一些外国人“Where are you going?”“How old are you?”“Have you had your lunch?”之类的问题,这自然使得气氛显得非常尴尬。纵然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外国人对这类寒暄已经习以为常,但这总归在他们的文化中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避免学生用精准的语法去表达一些不合乎外国文化的句子。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学生也选择去别的国家深造,同时也有更多的国际学生来中国完成学业。跨文化交际将成为一件很普遍的行为活动。要想使学生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则必须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必要条件。拥有国际视野,能够自如地在各个文化群体之间交流的人才,更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必要条件。因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势在必行。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策略
作为学生接受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起着一个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的多给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情景,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如下建议: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挖掘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底蕴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就必须转变传统的以语法词句为重点的教学思路,将更多的关注点置于文化意识的教学上来。教材所提供的内容仅仅是一个点,教师应该在点的基础上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包含文化意蕴的面。在学生掌握教材所要求的基本能力之后,更多的为其剖析和讲解该内容所包含的文化意义。长久以来,若学生再次遇到与其相同或类似的文化跨文化情景时,便可以提取以前所学的文化知识来应对和处理这种跨文化交际的情景。
(二)丰富课内外活动,多元化、全方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很难在长时间之内完全集中。若以传统讲授式教学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负担。倘若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组织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创设跨文化交际情境来让学生体验跨文化交际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学生的印象则会更加深刻,也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同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相关跨文化交际的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体会交流,定期邀请外国友人来校与学生做交流等众多途径都可以轻松而有效地树立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此外,在课外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传统的书面作业往往让学生产生抵制的情绪,进而不能够达到布置作业本身的目的。如若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可以通过布置与文化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同时可以潜在提升学生的词句理解能力。
(三)转变课程评价方式,借助测试引导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
传统的评价方式大多为考试,而考试的形式则为纸笔测试。一般来说,考试更注重于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的测试,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深层能力的挖掘。转变课程评价方式,以更多元的方式來检验学生所学,往往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并积极准备。比如以汇报表演,读书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所学的有关语言所涉及的文化知识,学生不仅可以减少课业负担,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兴趣去准备和完成测试。此外,将跨文化交际内容作为课程考核的内容,也会唤起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的重视,更好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语言和文化二者本身就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就是外语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尽可能采取更多,更适合学生接受的方法,尽早树立起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长久以来,才能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全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改善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学薄弱的现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