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玲+雷腾飞+张瑜+沈敏
摘要: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出发,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实践证明,该措施的实施能取得的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措施;教学效果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支持自主創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称为创业者”。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各地方高校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觉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过程中,积极尝试、勇于探索,深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从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很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感到很陌生,大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只知道学习,稍微积极一点的学生参加一些大学生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的理想是毕业后找到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根本就没有想过创新创业的问题。
2.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程度不高,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部分,有些高校仅仅开设一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甚至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放在第二课堂。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明显不够,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不能把创新创业课程贯穿于大学教育过程中。
3. 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从事创新创业课的教师既要有丰富了理论知识,又要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要熟悉企业的运营程序。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部分是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或辅导员担任,他们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和管理学生的经验较丰富,但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了解不足,更没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很难承担起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4.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过于形式化
目前,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更不完善和成熟,其主要形式主要是校企合作和在学校内建立孵化基地。合作企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参差不齐,利用率低,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采取的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具体如下:
1.构建相对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基础薄弱,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不完善,没有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把创新创业课程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计划和学分体系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邀请创新创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同时,还要考虑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突出专业知识技能,把科研成果、创新技术和学科前沿知识等充实到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中,以实现通识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明确教师主导作用,加强实验、实训等实践环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培养学生创业兴趣,增强学生创业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2.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传统的学术型教师,更需要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为了使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机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培养、理论研究、教材建设及教学实训,鼓励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的理论、课题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专职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采取专、兼结合方式配备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等共同参与,协同配合。政府需要从政策上予以引导,在财力上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扶持,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高校要积极争取政府扶持与企业、社会参与,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强化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学校成立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统筹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对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并在职称评聘和各类评比中给予政策倾斜;对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创新创业学分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4.搭建功能互补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加大投入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现校内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创建高水平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面向全校不同学科学生进行开放式使用和管理,通过特色软硬件资源搭建仿真环境设计,为学生提供创新指导、创业培训、创业仿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和扶持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以项目为依托,成立学科交叉、年级互补的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模拟与实训及创业实践活动"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基地建设内容在创业课程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创业模拟学科竞赛、创业实践指导与培训等方面,加强校企合作,争取社会支持,建立学校与企业互通渠道,探索并形成多元参与资源互享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通过本项目的设施,进一步配合学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促进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等素质协调发展,培养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及面向行业的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三强”型高素质人才。开放创新实验室,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将创新实验教学推广扩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的结合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51-54
[2]王景.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J].经济与管理,2015,(6):146-149
[3]冯伟,马金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探索与实践-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12(10): 1196-1199
[4]张恩韶,李清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3):73-77
[5]张雅光.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J].创业驱动,2016(3):47-49
[6]刘馨.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11):90-101
[7]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好分类.光明日报,2015.7.14
[8]陈淑萍.关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5):47-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