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在急救室的抢救护理分析

2017-09-25 06:37:14周婉嫦李丽红区月团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性休克成功率优质

周婉嫦,李丽红,区月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创伤性休克在急救室的抢救护理分析

周婉嫦,李丽红,区月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使用急救室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急救室优质护理,将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更高,且观察组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过程中,急救室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治疗的成功率,并缩短抢救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创伤性休克;急救室优质护理;护理效果

在急救室中,急性创伤性休克较为常见,该危急重症指的是患者机体在受到严重创伤后,其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遭受严重刺激,并导致创伤性休克[1]。由于患者的组织细胞会呈现缺氧状态,且循环血量会不断减少,从而诱发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以及代谢紊乱,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干预,患者死亡率极高[2]。值得注意的是,在急诊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快,且病情复杂,因此必须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进一步保证急诊的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急救室优质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3.3±6.5)岁;17例胸部损伤,13例腹部损伤,12例颅脑损伤。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3.5±6.3)岁;18例胸部损伤,13例腹部损伤,11例颅脑损伤。纳入标准:患者均于伤后24 h内就诊;无精神类疾病;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及意义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意识不清者;存在沟通障碍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在伤前就存在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测,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开放气道,进行心肺复苏,如有必要可行低流量吸氧。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有效止血,并及时纠正患者机体存在的酸碱和水电解质紊乱。观察组联合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 落实基础护理。患者入院立即对其口腔及呼吸道存在的分泌物进行清除,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给予气管插管或面罩低流量吸氧。及时扩容并适当清理伤口,在建立静脉通路时应尽量选择上肢的粗大血管。针对开放性伤口必须使用无菌敷料进行覆盖,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若患者发生肾功能损伤或心跳骤停,为了避免脑缺氧的出现,应立即补充血容量。

1.2.2 心理护理。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受到的创伤是突发性的,再加上病情较为严重,因此其心理和生理都会受到较大打击,产生较大负担,从而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提高患者机体的应激能力。护理人员应通过鼓励的眼神、镇定的语气、友好的态度、娴熟的操作技术向患者传递正面信心,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让他们了解并感知到医护人员对于抢救成功的信心。在患者意识有所恢复后,可对其讲述基本的治疗情况和治疗效果,从而缓解其负性情绪。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减轻他们的负担,并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1.2.3 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准确、及时地准备抢救物品,并采集常规血、交叉血,导尿、备皮,协助患者摆放合适体位后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在扩容时应先晶体再用胶体,在恰当时机对患者血液进行及时补充,所补充的血液必须是新鲜血,输入前将库血温度加至32℃左右,避免影响患者的体循环温度。

1.2.4 密切监测。对患者的病情、意识给予高度关注,若患者神志一般清楚,但是伴随烦躁、焦虑、紧张等情绪,那么说明患者处于休克早期;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且脑组织供血量减少,则说明患者处于休克加重期。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等进行定时测量,每隔15~20 min测量1次。注意增加室温、对患者防寒保暖,准确记录每小时患者的尿量出入量,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治疗措施进行针对性调整。

1.3 评价指标

将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更高,见表1;在抢救时间方面,观察组为(41.85±13.17)min,对照组为(63.76±14.22)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94,P=0.00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n(%)]

3 讨 论

在某种外力作用下,患者机体将可能受到严重打击或创伤,其重要脏器将可能出现大出血或严重损伤,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出血、昏迷等症状,则为创伤性休克。由于创伤性休克的病情严重,病势发展迅速,所以必须给予患者积极的抢救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抢救的效率[3]。相关的研究认为,高效的、程序化的、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保证抢救治疗的顺利开展,并使救治工作忙而有序、简明扼要,且易于掌握[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抢救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优质护理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将传统的护理措施进一步全面化、规范化、优质化,并保证了抢救措施和护理工作实施的全方位、程序化、准确性[5]。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充分的心理护理和病情评估为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更多的时间,保证了医护人员对患者情况的充分了解和全面考虑,因此抢救措施将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值得注意的是,优质护理的顺利实施依赖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稳重、镇定的态度、敏捷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及准确而娴熟的操作能力,才能确保抢救的顺利开展,并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急救经验,否则无法保证护理措施的有效性、高效性以及针对性。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过程中,急救室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治疗生物成功率,并缩短抢救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1] 吴 丹,吴明明.创伤性休克手术室抢救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2):210-211.

[2] 尤福萍.多发骨折并休克在基层医院的抢救护理[C].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2:734-736.

[3] 王顺利,王光燕,莫玲玲,等.优质护理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8):138-139.

[4] 皮玲丽,杨文娟,唐红梅,等.护理流程管理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1):2737-2738.

[5] 刘 芳,赵静磊,戴雪娣,等.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护理及预后相关因素[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252-253.

本文编辑:张 钰

R472.3

B

ISSN.2096-2479.2017.14.60.02

周婉嫦(1979-),女,佛山南海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急救护理

猜你喜欢
性休克成功率优质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当代水产(2022年6期)2022-06-29 01:12:02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2年1期)2022-06-06 02:04:16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健康护理(2022年3期)2022-05-26 23:59:52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1年2期)2021-03-09 03:15:36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0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海峡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