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型血糖仪在临床中的应用

2017-09-25 06:37:12邢永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智能型血糖仪准确率

邢永生,高 洁

(北京电力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73)

浅谈智能型血糖仪在临床中的应用

邢永生,高 洁

(北京电力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73)

目的 探讨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智能型血糖仪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8月我院内分泌科病房住院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取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与智能型血糖仪(GLUPAD)对血糖进行监测,对照组采取传统血糖监测模式与传统便携式血糖仪对血糖进行监测,对两组患者进行持续2个月的治疗,并对比两组完成血糖检测、记录及反馈用时、转抄误差率、血糖数值准确率、信息识别准确率、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完成血糖检测、记录及反馈用时、转抄误差率、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数值准确率、信息识别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医护人员及患者对血糖检测的满意度分别为92.67%、88.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智能型血糖仪应用于院内血糖管理中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

智能型血糖仪;血糖信息化管理;血糖检测;效率;满意度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在我国具有庞大的患病群体,且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即便是未合并糖尿病的住院患者,其血糖异常现象也十分常见[1]。糖尿病的长期规范化治疗有赖于糖尿病的长期管理,而在目前我国的医疗模式下,糖尿病的管理主要依靠的是被动就医与患者自觉管理,但因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血糖控制达标率并不理想[2]。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近年来逐渐在内分泌科推广使用的一种临床信息系统(HIS),其通过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和床旁血糖检测有机结合,实现了血糖数据的检测、传输、管理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化,有效提高了临床诊疗率[3]。GLUPAD智能型血糖仪与传统的便携式血糖仪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其综合具备了识别患者信息、检测血糖、数据传输、分析血糖以及质控管理5大功能。为探讨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智能型血糖仪在院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将其与传统血糖监测模式下传统便携式血糖仪检测及管理血糖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8月我院内分泌科病房住院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③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认知功能正常;④患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②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③孕妇与哺乳期妇女。采取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观察组男87例,女63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9.1±7.6)岁,病程6个月~34年,平均病程(8.24±3.56)年;对照组男84例,女66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57.8±8.4)岁,病程6个月~32年,平均病程(8.16±4.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与智能型血糖仪对血糖进行监测,引入北京华益血糖管理系统及智能血糖仪(GLUPAD),将其与我院HIS对接,由HIS提取患者信息,并下载至GLUPAD,护士在检测血糖前,可通过GLUPAD对患者身份做出识别,血糖检测完毕可将血糖数据经由GLUPAD同步至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对数据做数字化处理及分析。患者多个时段的血糖数据可自动形成图表形式,医生可通过查看图文报告获悉患者一段时间内血糖变化情况,指导降糖方案的实施及调整。对照组采取传统血糖监测模式与传统便携式血糖仪(拜安捷血糖仪)对血糖进行监测。

1.3 观察指标

(1)优越性:统计两种血糖仪完成血糖检测、记录及反馈用时、转抄误差率、血糖数值准确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信息识别准确率、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2)满意度:采用血糖仪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优越性

观察组完成血糖检测、记录及反馈用时、转抄误差率、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数值准确率、信息识别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检测相关指标比较

2.2 满意度

观察组医护人员及患者对血糖检测的满意度分别为92.67%、88.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已被公认是医学信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对于改善医院管理、提升医疗质量、促进医院发展及全面建设起着关键性作用。与此同时,医院对于临床数据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信息化优势改善血糖数据的管理现状,减轻医护工作者繁重的工作量,成为医院管理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4]。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有效控制血糖是保障患者健康、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管理上,国内绝大多数医院仍旧采取的是单一的管理模式,即医护人员采取便携式血糖仪、血糖试纸对患者逐一进行血糖检测,再根据测得的结果手工录入微机中或一次性打印,上述过程既费时费力,也容易出错,查阅起来十分不便。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目前已普遍采取信息化管理模式对血糖检测进行管理,并与其他系统相整合,通过数据集成化实现对数据的全要素管理[5]。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呈快速增多趋势,并给社会以及家庭带来了较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除了本身存在的危害外,血糖异常也可影响其他基础疾病的发病与病情的缓解,还可增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感染的发生风险以及住院患者的死亡率[6]。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及时了解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并据此对降糖方案进行调整,对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7]。对于院内高血糖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时,还应重视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使用的安全性问题[8]。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提出,控制血糖的目标应个体化,对血糖应做到密切监测,尽可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9]。针对此,我院内分泌科开始引入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监控。本研究中,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有助于快速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同时提高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使用的安全性。

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中,血糖监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血糖监测的结果对评估糖代谢紊乱程度、制定或调整降糖方案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取的血糖仪是GLUPAD,赵晓晖等[10]的研究显示,GLUPAD在各血糖浓度范围的检测中,均表现出了很高的准确性与重复性。而经线性分析结果表明,GLUPAD的检测结果和生化分析仪呈良好的相关性(r=0.9734)。GLUPAD除了能对患者信息、血糖数据、血糖测量时间等进行自动记录外,还可有效管理血糖数据。GLUPAD支持高级算法,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其通过不同的颜色对血糖的高、低水平进行表示,更易于识别;可与工作站实现血糖数据一键交换,将分析结果以柱状图、饼图、曲线等多种形式输出,永久保存;可结合血糖曲线图等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GLUPAD智能型血糖仪的上述功能均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的依从性,同时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血糖管理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完成血糖检测、记录及反馈用时、转抄误差率、血糖数值准确率、信息识别准确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由此可见,智能型血糖仪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型血糖仪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效果,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佳,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在医院内分泌科室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 廖 涌.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展望[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40(7):1042-1045.

[2] 嵇加佳,刘 林,楼青青,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617-620.

[3] 万 青,曾天舒,胡 慧,等.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临床应用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3):1186-1188.

[4] 伍 洪,王羽飞,王 力,等.基于信息化血糖即时监测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7):42-44.

[5] Cook B, Moghissi E, Joshi R, et al. Inpatient point-of-care bedside glucose testing: preliminary data on use of connectivity informatics to measure hospital glycemic control [J]. Diabetes Technol Ther,2007,9(6):493-500.

[6]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3):189-195.

[7] 王煜非,张爱芳,王鉴波,等.空腹和餐后手指末梢血糖与静脉血糖浓度差异的比较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5(9):547-549.

[8]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0):1524-1526.

[9] Basevi V, Di MS, Morciano C, et al. Comment on: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1[J]. Diabetes Care,2011,34(8):1887.

[10] 赵晓晖,王晓静,王丽丽,等.GLUPAD血糖仪的准确性和优越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5):611-613.

本文编辑:张 钰

R446.1

B

ISSN.2096-2479.2017.14.43.02

猜你喜欢
智能型血糖仪准确率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健康之家(2021年19期)2021-05-23 11:17:39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血糖仪的发展史
保健医苑(2018年9期)2019-01-10 02:23:24
浅谈智能型工业相机的应用
电子测试(2018年22期)2018-12-19 05:13:02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自测血糖靠谱不
爱你(2018年20期)2018-07-12 07:07:42
自测血糖靠谱不
我和血糖仪的故事
特别健康(2017年4期)2017-03-12 01:33:13
凌华科技 工业级智能型相机NEON-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