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意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有目的地引入“表格”来辅助教学,从而达到为教学增效的目的。主要基于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表格的必要性,并对它的运用策略、运用注意事项和运用的成效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表格;运用策略;注意事项;运用成效
一、“表格”运用策略
表格,因其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和解释事理方法所呈现出的具象性、简洁性、辅助性等特点,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有所运用。在此启发下,笔者有针对性地借助表格来辅助教学。
(一)课前有效设计预习单
新授课前,大部分文章都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为了让预习落实到实效,可以规定学生按预习单完成。当然起始阶段的操作会比较困难,但慢慢地学生会形成套路,预习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教师可以设计一份预习模版,帮助学生进行预习。
(二)课中合理选择类型
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设计环节,有着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表格进行交流,可以借助表格进行反馈,也可以依托表格来突破重难点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文章因不够贴近学生生活,或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让其理解起来存在难度。例如教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在引导此片段:“他画完了大洋洲,又画南极洲;画完了……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教师问:“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指什么?”学生都能回答出来,但是并不能马上在头脑中建构图形,于是教师又问:“谁能用图表示?”这对于地理有一定了解、把文章吃得比较透的孩子来说则比较轻松。于是鼓励孩子以小组合作形式,借助插图来完成设计,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这对于其他孩子来说,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也完成了教学目标之一。
(三)课后拓展方式多样
例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诗时,教师拓展要求学生查找唐宋八大家的资料和相关作品。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这种做法以点带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不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
组内交流完成后,还需学生补充自己的所得,教师最后挑选优秀小组进行交流,并将作品张贴在“硕果累累”板块,与大家共享。
二、“表格”运用成效
(一)为课堂教学服务
因“表格”的运用,把感性知识理性化、具体内容抽象化、复杂关系简单化,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抓住主要矛盾,把握文本主体。以《找骆驼》为例,孩子们通过表格:“老人看到了……知道了……”找出其中存在的因果关系。与此同时明白了文章大意,这也符合小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服务。特别是人教版教材中许多文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因而学生不能感同身受。借助表格则能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结构,继而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品味精美的修辞,抑或巧妙的遣词,或是独特的写法,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例如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引导学生明细文本的表达方式“情景交融”即可。
(二)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可以说是一个接收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表格教學法”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提取具体信息,继而组织信息,并让学生发表见解,提高了阅读水平。以《绝招》一课为例,出示(如表)表格:
借助表格孩子们马上明白:文中有三个孩子在比绝招,三胖比的是憋气,二福:不靠树的倒立,小柱子:靠树的倒立,结果只有小柱子的不被认为是绝招,因此小柱子觉得特别丢脸。不过小柱子并未放弃,在奶奶的启发下练成了绝技——口算,可谓扬眉吐气。这里会在表格的帮助下,文本信息得到提炼,学生较容易地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反馈学生课堂实际
课堂实为一个师生双方不断传递信息与反馈信息的地方。教师把表格巧妙地放置于课前、课中、课后进行练习,从三个阶段的作业中都能有效了解学生本节课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依据结果,教师可针对性进行再指导、反馈,这样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总结
课堂实践表明,表格无论是应用于课前预习、课中分析,还是课后总结以及复习课,相信都能产生比较理想的效果。同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表格”,既能体现教师的缜密思维,又能有效地归纳文章,明确教学重难点,从而为语文教学减负增效。在小学阅读课堂中运用表格进行教学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伟能.浅论表格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14).
[2]王见芬.表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仪[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11).
编辑 白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