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阳+宋琨
摘 要:云南省是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省份,特别是在云南省部分地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能占全校学生的四分之一以上,且民族种类众多,族群关系复杂。加大了普通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难度。本文将通过一起少数民族大学生酗酒打架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找出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难点,进一步深入这一群体,帮助这部分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本民族的优秀品质,改正一些不良的风气习惯,减少校园内因酗酒造成的违纪事件。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酗酒、学生管理
2012年12月某日晚,云南某地方高校体育教育本科班四名同学(同为彝族),在学生日聚会后返回宿舍过程中,遇到同为体育教育专业的藏族学生扎某,在对方醉酒情况下无故对扎某进行殴打。扎某被殴打后,心怀不满回到宿舍立即和他的藏族同学取得联系,另外又招集了一部分本班的男同学。共计34名同学,一同前往体育教育本科班四名同学所在宿舍,对刚才殴打自己的四名同学(同为彝族)实施报复性殴打。经过体育学院值班领导、辅导员和学校宿舍管理人员、保卫处人员的及時调解和教育才将此事平息,未造成恶劣影响。
1造成此次事件的原因分析
1.1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差异
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成为云南省地方院校学生结构的重要部分。因族群关系、文化、宗教习俗、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现出与汉族大学生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在日常生活冲突与适应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文化传统局限性的影响与现代教育要求之间的冲突是形成民族差异的主要因素。”[1] 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中,每名学生都要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击,面对学习生活的变故,甚至失恋造成的打击。因此,许多大学生难以做到良好的心理调适。尤其是那些从小接受民族文化教育的少数民族大学生, 其适应可能会更困难,往往由适应不良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自卑心理,缺乏以大众交流沟通仅仅局限在本民族同乡会等等小圈子等问题[2]。
1.2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一旦受挫极易造成群体事件
作为新时代的少民族大学生,他们身上既有追求新文化、新思想的动力,同时又具有本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通常表现为民族自我意识强烈和敏感性。一方面他们渴望得到非少数民族同学的理解与尊重,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融入非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环境,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容易和其他非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误会和矛盾[3]。所以,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愿意集中在他们所谓的同乡会里面交流活动,一旦有同学和其他非少数民族同学发生摩擦矛盾,立刻就能通过电话、微信把这个小圈子里的所谓“兄弟” 们召集起来,从而演变成为一个群体事件,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上升成为民族事件。这也加大了很多地方高校的学生管理的难度。
1.3极少数少数民族学生中存在极端思想
通过此次事件处理后的梳理,笔者发现造成此次事件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有极少数的民族学生存在思想极端,自控能力较差,性情狂躁,爱出风头[4]。原本事件中的当事人发现事态造成了不良影响,正在努力平息劝阻的同时,还有极个别少数民族学生则大肆宣扬、鼓舞,试图将此事进行扩大化。为学生管理人员平息此事件又加大了难度。
2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具体措施
2.1应重视民族学生思想教育,引导为主
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看清楚事件的本质和造成的影响,从中找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帮助他们及时改正,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批评[5]。针对此次违纪事件, 要在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更应该让少数民族大学生逐步过渡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范畴上来。作为学生管理者的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增进感情,教育从严,做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2.2加强学生管理队伍人员的能力培养
高校应加强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的的培训。从少数民族的族群结构、文化习俗、本民族价值观等方面入手, 培养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让民族学生把辅导员、班主任当做自己的良师益友,进一步重视和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6]。通过个别谈话、深入宿舍、座谈会、谈心会等形式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 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2.3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
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更能亲近和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和动态,能够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反馈少数民族同学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 能够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培养起一支学生干部力量,无疑是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左膀右臂。既能及时掌握当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又能让学生管理工作教师融入到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当中。
2.4通过不同的学生活动载体,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之间交流
高校可以通过院团委、学生会、团委等学生服务部门开设专门为少数民族提供帮助、服务的机构,真正从少民族大学生实际出发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也可以借助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如:傈僳族的阔时节、藏族的转山会、彝族的火把节等,参与他们共同联谊、交流沟通,在相互交流过程中融入不同民族学生的节目,以共同娱乐,共同学习、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方式构建各少数民族同学之间、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同学之间的友谊桥梁[7]。减少相互之间的误解,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3结论
本文虽然只是通过一起普通的云南省地方高校的少数民族之间酗酒造成的案例进行分析。一方面它揭示出了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都有机会接收到普通高等教育。对于我们一线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方面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团结互助的氛围,多为社会培养出少数民族栋梁之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8]。只有坚持挖掘,不断探索我们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杜绝一些因少数民族学生同学之间产生的误会、误解等事态的发生或者扩大。
参考文献:
[1]吴静.浅谈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11(08):274.
[2]田铸.试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2,11(21):234.
[3]伊莉曼·艾孜买提.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做好管理工作[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3(02):18-20.
[4]孟琪,张燕飞.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及管理工作探析[J].科技信息,2013,10(20):23.
[5]马延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5(01):38-39.
[6]邱有华.浅析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4(02):152-154.
[7]陈家才.高校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突发事件预控[J].社会科学家,2011,7(22):134-136.
[8]马学海.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学管理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5(16):49-50.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Y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