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娣
摘要:通过组织地理小制作、开展地理小实验、撰写地理小论文,让学生在动手中学、在发现中学、在查找中学。实现新课程“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知识;实践;能力
在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笔者认为,根据初中地理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些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等“三小”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做法如下,仅供同仁商榷。
一、组织地理小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自动手绘制图表、制作模型,把地理知识呈现出来的一种实践活动方式,是地理技能的集中体现。掌握地理技能与学习地理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制作地理小制作的过程,是理解、巩固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过程。而评价小制作的过程,则是教师发现教学问题,予以及时纠正,并帮助学生分析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例如,当讲完《等高线》后,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一个能反映出地形五种部位: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地形模型》交给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的问题有:一是只用一根线,象弹簧似的从山脚盘旋绕到山顶;二是把山脊和山谷的注记标反了;三是等高线一到陡崖就剪断了等等。凡此种种,反映了学生对等高线、山脊、山谷等概念还不理解,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再次指导学生学习等高线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知识——动手制作——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使学生对等高线的相关知识有更深入、透彻的理解。在初中地理教材的许多章节中都可以开展地理小制作活动。如,制作《简易经纬网》、《板块构造的演化》、《七大洲简易轮廓》等等。实践证明,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制作地理小制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的有效途径,是一种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于一体的活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地理小實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东西更容易被感知和记忆,看过的要比听过的印象更清晰、深刻。地理小实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测来发现地理规律,验证地理理论的实践活动。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验活动能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适时、恰当地组织开展地理实验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地理概念,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重要意义。
例如,讲《长江上中游水能资源》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水能与水量、落差三者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自制教具(如图)在课堂上演示,要求学生认真观察:①调整进水角度,看水轮的转动情况;②调整水量大小,看水轮转动的快慢。通过实验观测,学生很快得出:水能与水量、落差成正比关系的结论。然后再通过《长江剖面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长江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水量大,有一定落差,所以水能资源也丰富。并提出:长江下游水量大吗?水能资源丰富吗?为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又如,当讲到《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影响,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即在一块开阔的空地中央,立一根1米高的杆,在一个月内(按课程进度,大约在10月底至11月中旬)选择4天的正午,观测杆子的影长,并将每次观测的结果记录如表:
根据观测记录,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1、杆影的长短——正午太阳光线入射角的大小不同——地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产生四季的周年变化;2、杆影的长短——正午太阳光线入射角度的大小不同——阳光照到地面的范围大小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总之,通过地理实验观测,实现了课内外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以往学生认为很难理解的知识简单化,把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原理具体化,具体到看得见、感觉得到的程度。这样,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就有了亲切感和兴趣,抓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好奇、好问、好思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充实教学内容,使枯燥、乏味、难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有趣,便于记忆。
三、撰写地理小论文,提高学生理性认识
地理小论文,是学生根据已学的地理知识,对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综合剖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结果,并提出合理性的意见或建议的文章。地理学科涉及面广泛,它大到整个宇宙环境,小至身边的一土一木。地理教学除了传授地理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经常地组织指导学生撰写地理小论文,既可以使学生把感性的地理知识上升为理论,又可将所学的地理理论知识升华为内在的动力、行动的准则。例如:完成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任务后,笔者让学生根据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地理小论文。在上交的小论文中,笔者发现他们的论文体裁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等,多种多样。其文章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写人口,有的写就业,有的写环保……。在一篇以 “进城就业”为主题的小论文中,学生经过对年段片外生父母就业状况的调查、访问,明白了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的关系;通过对城市与农村就业机会的对比,理解了城市化过程与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在参加社会调查、查找资料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虽然对社会了解还比较粗浅,但通过这项活动,让他们了解了社会,并在学生心中播下了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的情感种子。
学习地理的过程,就是知识累积的过程,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通过组织地理小制作、开展地理小实验、撰写地理小论文,让学生在动手中学、在发现中学、在查找中学。实现新课程“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总之,将“三小” 即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引入地理教学中,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