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祥翼
所谓的小组合作教学的模式主要是将所有的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这种小组来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由于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地调动组员之间的互动性,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在评定的时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成绩的评价,这就可以督促小组内的学生积极地开展学习活动。
一、在高中信息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根据当前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实行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首先,对现实来说,每一所学校以及每一班级的学生人数都非常地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绝大多数的学校依然采取的是将教师来作为课堂授学的主体,学生更多的是一个听众,这种形式对于知识点的传授覆盖面比较大,而且相对于别的形式来讲,会比较节约时间,但是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讲,这种形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对于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从另一个较为实际的方面来讲,当下整个社会正处在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之中,但是归根结底来说,这种竞争并不可能只是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取胜,团队精神在竞争的过程中会显得非常重要,这主要是因为个人的力量永远都是有限的,合作实现阶段胜利是任何组织取得胜利的一个绝佳的武器。但是从当前的家庭现状来看,绝大多数高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成长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之中的他们,往往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观念。如果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推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1.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参与。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提出的是一个较为封闭的问题,那么学生较多会自主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不会考虑到和别人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答案,而有的学生则不会。但是如果教师提出的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学生大多数会倾向于和周围的同学进行深入而又积极的讨论。由此我们认识到的是,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通过互相地交流,互相地开拓自身的思维,可以让问题的答案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和深入化,但是如果是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多数不会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因此,高中信息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上积极地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确保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
2. 注意观察和调节,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在高中信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的一点就是,认知教学和情感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注意学生情感因素的变化情况,将情趣教学贯穿在学习的整体过程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在开展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的任务设置也必须要照顾到学生的情感需求,它的设计过程也必须要与信息技术的课程实际进行紧密的结合。
3. 注重分工安排,使课堂学习过程充满合作性。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的是,所謂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是以小组来作为最基本的学习单位。所以相关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任务的具体设计也应该照顾到这个现实,学习成果的最终确定必须是依赖于全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的扩展以及合作能力的提升,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认知。
4. 教师应准确定位,注意到自身角色的变换。合作教学与传统形式的教学过程不同,它基本上告别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从某种角度来讲,在小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是指引者,他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积极的引导,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学习,使他们的学习能按照一个正确的过程来进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在课堂上做太多的不必要的干涉,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地探讨问题的答案。
三、结语
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由于自身所具备的诸多优点,成为现阶段被普遍推广使用的教学形式。因此,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来讲,要积极深入地引入这种教学形式,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团结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实现能力的提升,又能完成素质的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