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爱萍
摘要:随着《科学》新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呼声铺天盖地地传来,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初中科学的趣味性和动手实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效地利用科学实验或者电教手段,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自激式学习,才能真正体现生本课堂的理念。
关键词:初中科学;问题;实验;兴趣;自激式学习
一、什么是自激式学习
随着《科学》新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惊喜地发现,初中科学的趣味性和动手实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谓自激式学习,就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为前提,利用科学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渴望,从而达到学生能实现自激式学习的目的,并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以下是一则我在一节生动的自激式“课堂”中的深刻体会:
2016学年第一学期,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临海市特级教师郭海萍老师到校为科学组的老师进行一次讲座。在整场讲座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给每位老师都发了一张印有虚线的折纸。我们拿到折纸后按照虚线的部位将纸片折好,(它的形状类似于小时候玩的纸风车),然后就开始自顾自地玩了起来。有的老师抬高手松开折纸,有些老师甚至站起来从较高处松开折纸。在整个玩的过程中,却发现了很有趣的现象:有的是笔直下落,有的却是在下落的过程中翻了个身。不等郭老师开口,我们就开始讨论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的现象,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就在我们讨论越来越激烈的时候郭老师讲话了:“你们看,我还没有告诉你们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的、怎么玩的,你们就已经提出了那么多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我想,如果就这么一直讨论探究下去,或许还真是一个不错的科学探究呢!这是多么生动的一节自激式科学课堂!回想至此,确实,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效的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我们的教学过程同样需要通过不断地设疑,让学生带着对知识的渴望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去探索,这或许就是自激式学习能带来的高效的科学课堂吧!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自激式学习
1.教材生活化——科学也可以很亲切科学是一门很生活化的学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的教学出发点,注重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科学学科的特点,多收集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熟悉的情境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观察并探索身边的科学,使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学习分子的热运动时,炒菜时能闻到较浓的香味,而菜凉了就没那么香了。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科学,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令科学教学变得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激式学习。
2.优化教学导入——设置教学悬念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幕式,精彩有趣的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如一位老师在上《惯性》一课时,匆匆忙忙走入教室,上讲台台阶时,拌了一跤,向前摔倒了,当学生都投来焦急而关切的目光,这是教师笑微微地站在讲台上说:“你们刚刚看到老师是怎么摔倒的吗?为什么我会摔倒?”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回答起来,教師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因势利导:“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如此顺其自然的引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学生的自激式学习模式就此打开。
3.设计实验——引生入“瓮”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的灵魂。面对科学新课程的改革,实验教学的改革也成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同时实验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所在。如何巧妙地利用实验来引人入胜,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门艺术。
(1)巧用实验设疑——培养提问的能力。 “思源于疑,学贵于疑”、 “疑能生问,疑能长智”。疑是深入探索知识的开始,也是创新的起点。举例:《分子》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引入,学生会觉得非常枯燥,那么如何启发学生的自激式学习呢?下面是一位老师的做法:一上课,一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式子100ml +100ml≠200ml,学生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为什么100ml +100ml≠200ml?接着这位老师进行演示实验:把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发现总体积小于200ml。当学生看见这样的实验现象时,就会迫切地想知道原因。这时老师因势利导:“如果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那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分子吧!”这样的教学引入,不但能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且会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整节课下来也会收获满满。
(2)多角度设计实验——发散思维。达芬奇说过:“即使是同一只鸡蛋,只要换一个角度去看它,形状便会立即不同了。”在某些条件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思维就会有所发散和创新。实验并不局限于教材,教师若能将验证性的实验转变为探究性的实验,分组实验就能很好地将学生实验落实到个别学生,就能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不再局限于书本,让学生体会到“跳一跳”也能自己摘到果子的喜悦,这对打开学生的自激式学习模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三、启发学生自激式学习的意义
自激式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需要教”。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最高境界,我们必须在教会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让他们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并养成自学的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自激式学习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既是方法,也是能力。教师在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要纠正学生在自激式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差,使其养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力、获取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自激式学习响应了素质教育的呼声。教材中加入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片,科学探究在教材中的比重明显增多。可见,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味教”为“学生学”。大多数的学生对科学学习兴趣不大,所以新教材中加入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科学探究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应该借新教材和实验等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朱清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钟宏林.〈玩转实验,激趣课堂——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时代教育》 2013年10期.
[3]顾明远.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