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君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生能)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随着新课程改革,学生接收知识的渠道拓宽,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丰富多样,课堂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提问;主体;思考
语文课堂不是老师纯粹传授知识的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表演的课堂。课堂离不开师生活动,师生的活动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老师的引导离不开课堂的提问。也可以这样说,老师的提问在课堂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国教育法专家斯。特林。 G.卡尔汉所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我們要重视课堂的提问,加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只作为一个“听众”,在下面被动地听讲,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总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教师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使学生失去思考问题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变得狭隘,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问题情境,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亲自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需要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心中有疑问,才会促使他们向老师质疑,才能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教师通过“质疑——解疑——释疑”,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精心设计,目的明确
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要精心设计,合理规划;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并且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是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的先决条件。课堂提问的目的要服从于教学目的和任务。如《炼金术士》这一课需要达到“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了解小说的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等目标,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些目标来提出不同的问题。至于在何时提问,提问哪些学生,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教师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提问要精心设计,不仅要对问题的内容精心设计,而且对提出的问题的形式也要精心设计。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对问题语言表述上做到清晰、具体、通俗易懂。如上文提到的问题“这篇小说是什么?”、“小说围绕梦想写了些什么东西?”等,都是教师在课前对问题缺少精心准备导致提出的问题不明确,表意不清楚。其次,课堂教学的提问应善用各种形式,尽量避免老用“是不是”“为什么”“是什么”等刻板的句式设疑。一个问题提出的发问语言可以是疑问式,也可以是任何引发学生语言反应的句式,即便是疑问句,形式也并不拘泥于一种,还可以变化为设问、反问或者用与学生商讨的语气发问。教师要创造一类问题多种问法的变式,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增强提问的趣味性和答问的积极性,善用各种形式发问也能体现出教师问题编拟的策略和深度。最后,教师提问的语速应适当放慢,发音要清晰,如需要,可重复所提的问题。
三、 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强调了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导向作用的原则。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加入学习,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同等地位,仔细了解每位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扬自己的优点,在实践中改正缺点,增强学生自信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在提问时,教师也要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思考出答案,并组织语言准确表达。进行小组讨论时,要鼓励每位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轮流上台演讲。教师可在学生陷入思考的泥潭中时,给予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找出正确的方向。
四、问题难易适度
提问前,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必须对所提问题进行推敲和研究。要把握好提问的难易度。在课堂上,提问太难,学生大都不能应对或普遍应对错误,这不仅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阻滞教学进程,还破坏教学氛围,不利于后续教学;问题太容易,比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等,不必动脑筋就能答出的问题以及过多的记忆性的问题,也会从另一方面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不利于启发智慧,提高能力,还会降低学科教学的挑战性、科学性,影响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编拟难易合度的问题应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必得“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跳”就有一定难度,难度来自问题的内容与学生现有认知的冲突,这种冲突诱导激励学生“跳”。从学生的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通过一些影响学生的认识能力的问题来引起他们的主动性,而且不断激发他们,引导他们获得新的认识和产生新的思想。选取角度新颖,朝向思维的逆向、发散性、批判性。例如,问题“从撒冷之王的谈话中同学们受到了哪些启示?”另外,编拟难易合度的问题应注意从课文细微处、学生易忽略处着眼,从具体的思维路径导向着手,将一个大问题分割为几个小角度切入,编制形难实易的问题。
五、充分思考、 适当点拨
有些教师, 提出问题后, 急于让学生回答, 或者在学生一下子没有想到时, 就急于说出自己的理解, 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 这样的做法是不恰当的。问题提出来后, 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有时候答案不是最重要的, 思考的过程和方法显得更主要。不急于求成,也无法急于求成, 我们只有在不断的耐心的训练中才能提高学生的水平。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有时候, 他们会因为一些关节卡在那里。这时, 老师的适当引导就很重要,不要, 简单地让学生放弃, 或者转去提问别的学生, 这容易让学生受挫。适当用举例类比等方法引导学生, 如果学生能成功答出问题, 老师要及时肯定, 那他必将受到无穷的鼓舞。
提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生是否作答,关键应在于提问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后学生一脸茫然, 可能是失之宽泛; 问后学生即答, 可能失之浅露; 问后学生于沉默中进入思考状态, 那才是真正的效果。在提问中, 我们常犯的错误是走两个极端, 一是疏于备课, 往往提问使学生不知所云; 另一种就是精心备课,设计一个非常明晰的思路,一步一步引领学生理解出文章的主旨。第一种情况固然不可取, 第二种情况往往受到众人赞赏。其实, 这正如走路, 由于别人的牵引能轻松到达目的地, 但也正是由于别人的牵引, 使得我们失去辨别路向的主动性, 一旦别人松手离去, 我们就立刻会迷路。因此, 最佳的办法是只在路边或十字路口处挂牌提醒, 不可一步步牵引。提问的最高境界应是问后一片无声的空白, 然而无声的空白正是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 正是学生各种思路的自我抉择, 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恩格斯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恰当的、富有技巧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不但应该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的做法,也应该是一种让学生享受思维成功的活动。
参考文献:
唐再文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