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鉴
相对高中其他学科来说,学生在学习化学时较为吃力,其主要原因是学生难以找到解决化学问题的方式,因此,掌握问题解决能力是学好高中化学的关键。笔者将结合问题解决教学法的相关步骤,提出几点实施策略以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一、前言
当前中小学的教材已经实施了课改,推行了新课本。在课程的安排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但是部分的教师依然还没根据新课改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意图培养学生探究思考问题的能力是高中化学实行课改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化学教师们应该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提出质疑的能力,通过问题创设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此,笔者将针对问题解决教学法进行探究,力求得出对高中化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如何有效利用问题解决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门学科的必要教学步骤,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所学课程,教学才能有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奖励激励、设置游戏等。但于化学来说,这些方法似乎都不大受用。教师若要挖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还得以生活情景作为出发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与其息息相关的化学。比如,在讲到硫化氢的特性时,教师可将其与“屁”的成分作为结合进行讲解——有臭鸡蛋味、可点燃等,教师可顺着话题提出问题:假如把火柴点燃放到一瓶“屁”里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随即点燃火柴将其伸到放有硫化氢的瓶子中,此时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被激发了。其次,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可在实验中亲自证明化学方程式,进而激发其兴趣,加深对方程式的记忆。如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等都可由教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完成。
(二)鼓励提问,培养意识
学习是一个相互探讨的过程,不难发现,在化学课堂里,常常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课堂上很难互动。其实,这些都是来自于学生的各种“担心”与“害怕”,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提问是否得当,有的则是不想打断老师的讲课思路。但教师常常觉得学生是害怕来自教师的责骂。笔者认为,此两种说法归根结底是因为未能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有自由发言的空间。因此,教师应当适时地放下权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其对化学知识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并号召集体参与思考,让课堂由单一的讲授模式转变成合作学习模式。
(三)探究分析,提高能力
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的不是掌握一道题的正确答案,而是需要掌握解题思路。换言之,就是要掌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方法要远比懂得解题切合实际,因此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授业解惑的教师们除了要讲授一些如:归纳法、对比分析法、演示法等方法之外,还应根据课程的内容与进度讲授一些带有化学特性的思维方法,如:联想类比法、转换法、逆推法、守恒法等。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一个重要角色——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引导学生理清问题思路,启发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是老师的义务,此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搜寻解决方法,鼓励学生一分为二地思考、解决问题。
(四)勤于反思,评价自我
如今的高中学生在忙于功课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自我反思,在问题解决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反思问题,总结优缺点,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再思考,通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学生在解决的问题中,不断反思进而获得新的反馈,及時评价问题解决策略的有效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在新课改中,若要加速实现化学学科的三维目标取决于问题解决实施策略在高中化学的有效运用,但部分化学教师应提高自身对问题解决实施策略的认识水平,不断学习课程理论,巩固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摒弃传统守旧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们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提出问题,在课堂中发挥合作学习以解决遇到的问题,最终学生在解决分析以及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