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朋友圈的分享与对话

2017-09-23 21:36俞根英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杂志习作儿童

俞根英

当今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微信、微博的功能之大、传播之快,成了当下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信息传播手段。特别是微信朋友圈,用户可以发表文字和图片,转发文章、音乐与朋友分享。同时,朋友可以对好友发的信息进行“评论”或“点赞”。可见,人们愿意并喜欢晒自己的生活状态,渴望得到朋友的关注,与朋友分享,与朋友对话,从而得到无穷的乐趣。那么,儿童的作文能否也通过微信、微博这样朋友圈式的“交往”模式,使其成为儿童习作过程中最真实的动力呢?

儿童写作应该从“传授”走向“经历”,从“析出”走向“融解”;从“写作”走向“交往”,从“预设”走向“生成”。(王平.在“童化作文”中激发写作热情.考试周刊,2016,21:42-4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用言语编织成文字,与心中的自己对话,与读者进行交流,得到精神上的快乐、放松和自由。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

学生的习作不应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活中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因此,写真话、记真事、抒真情,应该成为儿童写作的基本原则;自由、自主、自发,应该成为儿童写作的常态;关注、分享、对话,应该成为儿童写作交流的主要方式。为儿童搭建“朋友圈”模式的作文交流平台,打开一个开放式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首先要建立属于儿童自己的朋友圈,一般把班级按写作水平的高低来分组(高2中3低2),推选一名负责组长,起到监督、提醒、检查的作用,负责这个“朋友圈”里的活动正常开展。小组各自命名自己的朋友圈名(如:一群喵的故事、花儿笑的声音等)。一本精美的本子是每组学生写作交流的“朋友圈阵地”。活动前,小组成员要设计好图文并茂的朋友圈封面,制定“朋友圈”活动的公约,安排每日轮流的人员。如红队的“朋友圈”公约:

1. 统一用钢笔书写,字迹工整。

2. 轮流到的同学及时高质量地完成,往下传。

3. 天天刷圈点评点赞,邀请家人参与。

“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每天轮流一人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趣的事、有意思的事、烦恼事、倒霉事……一一在朋友圈中分享。圈文的内容没有限制,文体形式也可以不同,写人、状物、叙事,抒情、诗歌、写信……没有固定的形式。表现形式更加自由和开放,或长或短,可以全是文字表达,也可以是图文并茂的绘本式表达,只要是符合“朋友圈”里公约的,不拘形式,把心里最想说的、最能表达的那些话尽情地、自由地表达和发挥。思绪在这里驰骋,思维在这里碰撞。

在这样的创作中,学生无形中产生了“读者意识”。在创作中作者会更加用心,更加认真。因为有一群读者期盼着、关注着你的作品,有老师同学,有家长亲人,还有不曾谋面的陌生人,自然不能有丝毫马虎,从而端正了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热情。在亲子、师生以及生生“多元评价模式”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写作有真实的写作任务,有真实的写作对象,有真实的写作环境,有真实的成果。(吴勇.“童化”:守望精神意义上的童年——小学“童化作文”教学的行与思.作文教学研究,2007,1:4-9)

一、与家人分享,点赞引领

当学生完成自己的创作后,可以自愿邀请家里的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哥哥姐姐、姑姑阿姨、叔叔伯伯……)当第一批读者进行欣赏,点赞点评。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作品,不仅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架起了一座交流的桥梁,打开了一扇亲子交流的窗户,而且创设了一次亲子习作的机会。“三分写七分改。”家长和孩子的生活环境中,在最近区里,更能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的点赞肯定,带给孩子的是无限的快乐,写作时的难熬早已一笔抵消。家长亲人有根有据、有理有据地提出建议后,孩子也会谦虚地接受,自觉地进行第一次修改,因为还有更多的读者等着关注、分享、对话呢。

例如钟一鸣同学写的文章《狼狈不堪的音乐课》后面的家庭点评:

二、与同伴分享,互助共进

当接力本传到同伴手里,朋友圈逐渐扩大。同伴和他的家人一同阅读欣赏到其他同学的作品评论点赞。同伴的家人因为可以了解更多孩子同龄人的丰富的学习生活、年龄特点和情感表達方式。对他们的“朋友圈文”非常感兴趣,参与点评和点赞。一个学生的“圈文”拥有了相当多的“粉丝”。点赞点评人数越多,作者写作的成功感、自信心就越强。

同伴有权进行修改和评论。有时,在某种程度上,同龄人的评论的价值远远高过于老师的评价。对同伴的评论,学生会很在乎。同时,读者在阅读中学习到了不同同学写的不同风格的作文,借鉴别人的写法也是提高写作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例如下文:

2017年 2月 10 日

偷看杂志

王菲菲

最近我迷恋各种杂志,无论是有漫画的还是没有漫画的,我都爱看。

有一次,我在写作业的时候,心中又激起了要看杂志的火花。于是便悄悄地打开了房门东瞧瞧、西看看,像“三只手”一样地环顾一下四周,便弓着背,踮起脚尖,悄无声息地走到爸爸妈妈卧室门口,偷瞄一眼,只见妈妈躺在床上睡着了,爸爸坐在床边静静地玩着手机,竟没有察觉到我的到来,心中的石头便一下子着地了,马上又变回了之前的那个我。走出了爸爸妈妈的卧室又走向了书房,到了门口像小偷似的打开了门,又悄无声息地关上门,打开书柜从里面抽出三四本杂志“贴”在肚子上,得手后蹑手蹑脚地走向房间。经过爸爸妈妈卧室的时候,听见了爸爸下床穿鞋的声音,我的心怦怦直跳,用最快速度跨着又大又稳的步伐“奔”向了房间,总算在爸爸到来之前坐好了,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写作业。爸爸看见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就走了出去。但出乎意料的是爸爸刚出去没多久,妈妈就进来了,看见我在桌子底下看漫画杂志,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妈妈狠狠地对我说:“好你个臭丫头,竟然在桌子底下看漫画杂志,胆子变大了,是吧?既然你喜欢看杂志,那两年内不准订杂志,如果你敢订,有你好看的!还有,如要你想定就用你的行动告诉我,不然什么办法也没用!”“呜——呜——呜——”唉,这惩罚够狠的呀!!!endprint

菲妈:5星 你自觉、不拖拉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作业,妈妈会禁止你看杂志吗?!再者像小偷一样看杂志就那么有意思?

梅安萌:5星 很有意思,很有趣,写出了真情实感。

吴宁琳:5星 哈哈,王菲菲啊,你也太不小心了。不过,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啊!

林逸凡:4星 不错,写作水平有待提高,嘿嘿!

吴妈:5星 动作描写细致,写出了小作者忐忑不安的内心!加油!

王爸:5星 过程表述真实,还得补充一点,偷看杂志抓住后是计划怎样的。

俞老师:5星 可爱的孩子,你对知识的渴望不是一点点哦。合理优化时间,学习、阅读、休息、娱乐四不误哦。

点评中的对话如沐春风,作者的幸福感和成功感油然而生,激发了她下次在朋友圈发表作品的表达冲动和写作动力。

三、与老师分享,欣赏提高

哲学大师卡缪说:“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爱充领导;我只期望,请你与我同行。”这句话生动地阐释了儿童写作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不是单纯的指导者,也不是单一的批改者,而是学生最忠实的读者。孩子们的习作在朋友圈里传阅了一圈后,接力本传到老师手里。老师成了学生最忠实的读者,老师的身份由原来的评判者换成了欣赏者。现在欣赏到的不是一篇白纸黑字的文章,而是欣赏到各组整个朋友圈的活动场景。每篇文章已经点满了赞,不同色彩的笔修改得密密麻麻,能阅读到学生修改好的佳作,也能欣赏到朋友圈里“朋友们”的百家齐放的对话,是一种享受。

老师的对话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学生的圈文提出指导性的建议,例如:“一天中的事情很多,可以选两个印象深刻的场景重点写,不需要连上厕所都要写进去。”二是对学生圈文的肯定表扬,例如:“词汇丰富,用词老练!建议修改投稿!”“一件小事在你的笔下竟然显得如此有趣好玩!”三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朋友圈里的互動对话,例如:“当了一回小老师,有收获,真好!”“我也喜欢听单田芳的评书,下次约我一次听哦!”……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朋友圈里,不言而喻,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四、集体齐分享,体验成功

每周进行一次“朋友圈”本展览,组与组之间开展点评点赞。各组推选出优秀佳作,精彩片段在班级里朗读分享,自由点评点赞。评出“最优秀朋友圈”、“最活跃读者”(包括家长等)、“最火圈文奖”、“朋友圈最喜爱奖”等,举行颁奖仪式,让每个学生体验习作的成功,享受写作的快乐,感受明星的效应。

班级中设有“爱上阅读 恋上写作”展览板,一个月展出一次自己的最满意的佳作,编写一次班刊《花的语言》。作品的展览,有效的分享,阅读者越来越多。

推荐最优秀的作品投稿到班刊或公开发行的报刊扩大了交流面,拥有了更多的读者,大大激发了儿童写作表达的欲望。

一学期结束,鼓励感兴趣的学生汇编“个人作文专集”,成册成书。其中林逸凡和曹振宇小朋友的个人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每个儿童都渴求别人来关注他,关注他的作品。于是,通过将习作的过程放置在一个互动交往的平台上,孩子们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融汇到了色彩斑斓的童心世界中,在朋友圈分享对话中得以实现。在众多的、多元化的、有个性的读者对话中,有真诚的建议,有热情洋溢的鼓励,有点赞同感。在得到分享满足的时候,儿童的写作原动力被激活。纯真的思想,灵动的语言,创新的思维,新颖独特的构思……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实现了写作的初衷。更重要的是儿童朋友圈文里,展现的是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读者能听到他们生命拔节的快乐和开花的声音。endprint

猜你喜欢
杂志习作儿童
杂志收纳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习作展示
杂志收纳碗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