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教育思想及其形成原因

2017-09-23 19:01胡本强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学堂鲁迅思想

胡本强

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其文学成就以及由此而放射出来的思想光辉,照耀着近代中国文坛,至今仍滋养着我们这个时代,成为永恒。而他的教育思想,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品读其著作,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其诸多的教育主张、先进的教育观念,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教育改变命运,文化可以救国

鲁迅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觉醒者,成为文化革命的旗手,主要得益于他所受的教育和他独特的思考。他六岁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十二岁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学习洋务,接触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进化论,对他的思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二十二岁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就读。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丰富的求学经历,练就了鲁迅深厚的文学功底、广博的学识以及进化论等最先进的思想观念。鲁迅小说中的众多人物,华老栓、阿Q、祥林嫂,更是由于缺少教育,愚昧无知,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而,鲁迅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唤醒国人,启发民智拯救中国。

二、主张幼本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提出了“幼本位”的主张,提倡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从孩子出发。他认为,父母与子女是平等的,父母应当不图回报,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来养育子女。鲁迅还提出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得主张,老师对学生应该“和蔼若朋友”。这是对中国长期的家长制和师道尊严的宣战。这一先进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下列几个因素有关。一是,求学途中,遇到了几个好老师。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属于私塾先生中特宽容的那一类。学生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当学生都跑到园子里玩了好久时,先生在书房里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他不常用戒尺,也不常罚跪,“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先生读到好文章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是一个多么和善的老先生。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更大。在当时中国人受到普遍歧视的情况下,藤野先生给予鲁迅更多的关心。他把鲁迅的讲义拿过去,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他非常和蔼地指出鲁迅解剖图画错的地方。他担心鲁迅受中国信奉鬼神的影响,不敢解剖尸体,发现鲁迅的成绩良好时,給予鲁迅及时地赞许。最后分手时,还把自己的照片送给鲁迅。这是一位多么负责、多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好老师。他对鲁迅的影响是终生的。二是家庭对鲁迅的影响。鲁迅小时候,母亲鲁瑞对他非常疼爱。母亲经常带他到外婆家去玩,那次看社戏回来,三更了,母亲站在桥脚等着,本应很生气,而她却高兴地邀鲁迅的那些玩伴去吃炒米。16岁丧父了,他更加依赖母亲。“家境坏下去,常听母亲愁柴米”。是母亲想办法筹集八块银元,让他去南京读书。二十多年后,再回故乡时,母亲还是那样的疼爱鲁迅,什么事都关照地那么仔细。父亲对他也是很宽容的,不像其他家长那样严厉。三是鲁迅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

三、主张学以致用,反对死读书

当鲁迅回忆故乡的童年时,父亲逼着他背诵的“粤自盘股,生于太荒”的枯燥的《鉴略》早已遗忘殆尽,而阿长讲的那些有趣的故事,却是终生不忘。鲁迅离开家乡外出求学,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1898年,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学到了许多实用知识,接受了先进的思想。

综上所述,作为鲁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对教育的许多主张,是很有见地的。不仅是那个时代的需求,就是在今天对我们的教育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当然,就像我们对待所有的文化遗产的态度一样,对鲁迅的思想也要批判地继承。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肯定是不对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身上背负着兩个古老的鬼魂“一个是韩非的峻急,一个是庄周的随便”,因而存在着激进主义的毛病,包括对他的论敌从不宽容,由观念相左政见不和,到人身攻击,那也是值得商榷的。但这一切都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鲁迅的敬仰,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堂鲁迅思想
孔乙己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阿迅一族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