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俊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 200438)
动机访谈干预在肝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的应用
张 俊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 200438)
目的 探讨动机访谈干预在肝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行肝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动机访谈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指标、术后一周患者的失眠、腰酸背痛以及焦虑等临床表现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一周患者在失眠、腰酸背痛以及焦虑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机访谈干预在肝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应用能够促进肝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失眠焦虑情况。
动机访谈干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康复
据统计,我国肝胆疾病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肝胆外科已发展成为医院重要科室,合适的术后临床护理对手术治疗效果及快速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肝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明确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我院在2015年6月开展了肝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动机访谈干预。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是以干预对象为中心的疗法,主要通过发掘和妥善处理患者在行为改变中的矛盾心理从而增强患者行为改变的动机[2],本文对动机性访谈在肝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行肝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无身体残疾、无精神病史、无交流认知障碍,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其中观察组男59例、女16例,年龄42~76岁,平均(55.3±11.2)岁;高中以上学历33例,高中以下学历42例。对照组男61例,女14例,年龄38~74岁,平均(53.2±12.1)岁;高中以上学历31例,高中以下学历4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开展肝胆外科的日常护理工作,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加强术前宣教,教会患者如何床上咳嗽、咳痰、排便,同时做好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宣教与指导以及术后的日常护理。
1.2.2 动机访谈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动机访谈干预,将整个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持续时间30 min,共4次。
第一阶段为行为改变的前意向阶段:访谈者应与患者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了解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促使患者改变行为的开放性问题,如有哪些因素影响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您如何看待这次督促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了解患者内心状态,使患者感受到矛盾心理被理解,鼓励患者主动说出内心的疑问,为患者作出相应的解答。
第二阶段为行为改变的意向阶段:访谈者举出相关的成功案例,从而坚定患者改变自身行为的动机,并强调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益处,督促患者自我管理。
第三阶段为行为改变的准备阶段:在常规术前宣教前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播放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现早期下床活动的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组织进行练习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共同与患者制定符合自身的改变行为的计划。访谈者以不评判的态度仔细倾听患者的谈话,并对其陈述的疑问做出反馈,对患者这一阶段的改变进行称赞,增加其信心,指导正确面对疾病及预后,并发放《肝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手册》,该手册包括活动方案,活动标准,下床活动的益处等内容。
第四阶段为行为改变巩固和维持阶段:帮助患者按照制定的计划改变行为,在此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与患者一同寻求改变策略。积极鼓动家属一同参与其中,帮助患者充分利用家庭、社会资源,促进其快速康复。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及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等康复指标,术后一周患者的失眠、腰酸背痛以及焦虑等临床表现的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比较(±s,h)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比较(±s,h)
康复指标 对照组 观察组 F P术后首次排气时间 82.78±22.79 38.26±19.08 0.446 <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 73.84±30.13 31.70±15.25 25.549 <0.01术后首次下床时间 78.19±29.31 27.82±12.01 35.126 <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一周临床表现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一周临床表现的比较[n(%)]
随着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应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医疗届重视,为使患者尽可能改善身体机能,通过加强围术期的管理、促进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这是所有外科疾病术后的康复目标[3]。然而,经过外科手术的患者,往往会有加快自身康复就应该好好卧床休息这样的错误想法,再加上切口的疼痛、术后疲劳、对术后活动引起出血的恐惧等等因素使患者对下床活动充满恐惧和排斥,对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又不知晓,从而造成临床实际下床率较低。因此提高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对患者术后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机访谈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Miller在戒除酒精依赖研究中首先提出的一种访谈技术。作为一种行为改变的新方法,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慢性病得行为干预,并成效显著[4]。其作为不同于传统的护理方式,以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服务于术后患者,此理念将患者术后的行为改变过程分为前意向期、意向期、准备期、巩固维持期4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的有效的心理干预,而动机在行为转化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让患者易于接受的护理模式,让患者身心处在最佳的治疗状态下接受治疗,获得心理上和生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本研究探讨了动机访谈在患者肝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应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动机访谈干预对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加快促进肠蠕动肛门排气排便缩短禁食时间,减少了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患者术后一周在失眠、腰酸背痛、焦虑等临床表现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传统的常规术后下床活动宣教,动机性访谈让患者主动意识到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益处和必要性,能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久卧病床带来的腰酸背痛,改善了患者的睡眠,通过快速康复成功案例,对患者的锻炼行为表示鼓励和肯定,并强调相信患者有完成目标的能力,增强其下床活动的自信心及依从性,减轻其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动机访谈干预能够提高肝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加快了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减少了肠粘连;改善了患者术后因久卧带来的腰酸背痛,提高了身体机能;改善了术后病痛带来的失眠与焦虑,加速了患者的康复。
[1] 刘庭芳,刘 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
[2] 彭丽丽,林丽丽,沈广侠.动机性访谈对脑肿瘤围手术期患者术前心身状况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4):277-278.
[3] Okamura H.Importance of rehabilitation in cance treatment and palliative medicine[J].Jpn J Clin Oncol,2011,41(6):733-738.
[4] 吴建霞,郭秀君,周莉莉,等.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5):1-5.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23.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