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琴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会核心价值观中已经越来越体现出“尊重”的重要性,以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友善等为内涵的和谐社会的实现必然以对周围事物的尊重为前提,学校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主要教育阵地,通过各学科、各种团体活动开展尊重教育,处处体现“尊重”内涵,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语文课堂则是“尊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块阵地。不仅在教材选编的课文中“尊重”主题有所体现,在课堂的细节中也有生动的体现。
一、师生与生生间课堂常规中的尊重
教师与学生都应在课前至少2分钟进入教室,准备好教与学的用书和用具,学生坐姿端正静候上课,教师环顾全班,观察学生个人状态,这样双方都能稳定自己的心神情绪,为上课做好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课堂用语师生都要使用普通话,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显示的是师生的良好语文素养,这是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基本尊重;学生回答问题要站直面对老师,声音要洪亮,向师生展示或分享要面对大多数人,既考虑到展示的有效性,也显示出对在场每位成员的尊重;学生有疑问或请求应举手向老师示意,得到老师允许后再发言或做其他要做的事情,比如上厕所等,这是对课堂的基本尊重;对他人说“请”“谢谢”“对不起”,这是文明人对所有人的尊重;读课文时要坐正或站直并用手捧书本,身体不可扭扭捏捏、歪歪斜斜,不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情,这叫“本”,孔子说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也是对课堂和教师的基本尊重;不随意干扰别人的学习,鲁迅说过:“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這是对他人时间、生命的尊重;同学朗读、朗诵、回答问题或展示出现错误时不能嘲笑、奚落,这是对他人人格的基本尊重。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教师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首先需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教师的个性意味着要承认教师的个别差异。人的发展受到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从生物性角度来看,同一生理年龄的孩子之间的智力、能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言语能力强实践能力弱,有些则思维能力强语言能力弱,有些可能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较弱,我们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另外,也要尊重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需要。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有些教师朗读感染力强朗读水平高,就可以多多进行朗读示范,有些教师语言丰富优美、情感充沛,就应该用自己丰富的点评语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客观而恳切的评价,但教师的教必须以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基础,尊重学生的正当需要与兴趣。
三、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语文课堂中,感悟语言应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品词赏句,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感受。阅读能力评价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能简单地以一次或几次阅读活动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不能以能否回答出预设的、刻板划一的标准答案作为依据,而应将学生阅读体验的过程与结果统一起来,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否展开想象和联想,能否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能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能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在语文课堂的细节中,该体现“尊重”意识
语文课堂中,师生双方是互动的、和谐的、互相尊重的。然而在真正的课堂教学时,师生双方都有些小节需要注意,而这些细节就会体现出尊重了。例如,上课伊始和铃响下课时,我们互相行礼互相尊重了吗?师生分别在课上认真讲课和听讲了吗?学生不认真听讲,老师不听学生回答心不在焉或边听回答边书写板书,学生在老师书写板书时捣蛋,老师不管学生怎么说都我行我素。当然,这些都是师生间不尊重对方的表现了;而学生在他人回答问题时插话、不认真听、随意批评,也是学生间不尊重的表现。有效的聆听是该有眼神、心灵间的互动和交流的,聆听就是对对方的尊重啊!师生双方默契吗?你写板书我记笔记了吗?默契就是对对方的尊重呀!
尊重是一泓清泉,尊重是一缕春风。人都有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建设人文、和谐、诗意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关注一些细节,唯有如此方能更容易增进师生、生生间相互尊重、关爱和认同感,建立和谐的关系,营造自由、开放、愉悦的课堂氛围,进而提高课堂效益。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