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清溪
摘 要: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活动性,需要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出品德良好的小学生,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可以亲身去感受生活,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养,展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个性化教育;生活性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具有很强的生活性,要想将课堂教学的需求得到满足,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品德与生活的个性化教育,对于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一、设计具体的生活情境
(一)通过故事导入突出主题
在課堂教学中利用故事导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创设的教学情境当中,利用学生求知欲比较强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自然融入课堂活动当中。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他们都比较喜欢故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他们讲故事,实现道德观念的具体化,利用典型案例让学生对某个道德观念产生深刻的印象,产生基本的道德观念。例如在讲解诚信的时候,教师可以为他们讲解狼来了的故事,并且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村民们最后没有救助这个孩子,是什么造成最后的结果?让学生自己讨论,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促进教学活动更好地发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当中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二)重现生活
当今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不能受到教材的限制,教师应该渗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提取教学素材,在课堂当中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当中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直观的生活情境,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体验到生活当中的道德品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学习“我们的母亲河”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看过黄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黄河汹涌壮丽的景象,让学生受到深深的震撼,随后为他们播放有关黄河的污染现状,让学生思考该去怎样保护黄河,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凸显出个性教育
(一)让小学生体验生活
学生从小到大的经历直接关系到品德的养成,教学内容如果是真实的生活素材,可以有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每个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普遍熟悉的材料,灵活运用教材知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我爱秋天”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来到田地感受秋天的氛围,观察植物在秋天里的变化,观察秋天的小动物,让学生在真正的大自然当中感受到秋天。也可以组织小学生帮助农民一起收玉米、摘水果等,可以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农民的辛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习惯。
(二)通过角色扮演激发情感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出具体的生活情境,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对于自己扮演的角色拥有自己的理解,可以更好地融合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在这种活动当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每个学生获得的学习体验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让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建立辨别是非能力,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分配角色,表演各种情节,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的生活化,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例如在讲解交通规则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有关交通安全的标志图像,让学生自己去介绍这些标志的具体作用,让学生讲述在自己家附近的设施,说明自己每天来学校要经过几个交通信号灯,让他们尝试着将自己的上学路线画出来,将自己收集的标志安置在需要的位置上。也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方式把学生带入情境当中,从而掌握交通规则,让一些学生模仿交警,一些学生扮演路人,模拟日常的交通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交通警察的工作辛苦,从而在今后生活中更加积极地配合交警工作。例如过马路时应该按照信号灯的指示,行人过马路一定要走斑马线,使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利用这种方式学生的表演欲望也会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会掌握更多的交通知识,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也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对于教材内容进行灵活的运用,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结合品德内容和生活实践,将学生的个性充分地体现出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李春景.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J].学周刊,2014(28):77.
[2]李晓弘.巧用生活策略培育生活智慧:小学“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教学方式生活化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276-278.
编辑 高 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