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科
[摘 要]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基础之一。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思考经验和生成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实践;思考;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83-01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共识。但是,由于很多教师对教学方法把握不准,致使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仍处于表面阶段,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让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不断得到积累生长。
一、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是学生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一般来说,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例如,教学“面积的认识”时,教师询问学生:“打扫卫生时,两个同学分别擦黑板和国旗,如果两个同学的速度相同,谁先完成?为什么?”学生很快回答:“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国旗的面积比黑板的面积小。”教师趁机追问:“你们对面积的了解有多少?能通过动手操作来感知面积,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吗?”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通过比一比、摸一摸等方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初步得出面积的概念。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感知、了解面积。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了基本的实践经验,真正享受到数学学习的无限乐趣。
二、注重思考经验的积累
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知识与经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如新旧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什么?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等等。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经验也会随之生长。
例如,教学“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设计“612÷18”的算式,提问:“你觉得这个算式的商应该是几位数?先算哪个部分?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商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算得商是3,余数是7。”接着,教师继续追问:“3和7表示什么?下一步应该计算什么?”学生继续回答:“3表示3个10,7表示7个10,下一步应用18除72,商是4。因此,612÷18=34。”就这样,在教师的问题引领下,学生经过思考、回答问题,积累了丰富的思考经验。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逐步掌握知识。这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思考经验得以生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注重生成经验的积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帮助学生积累生成经验。
例如,“认识分数”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单位“1”,那么,学生很可能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刚才我们学习了‘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如何分?那么,如果把原题中的‘8个苹果改成‘80个苹果、800个苹果呢?它们的分法一样吗?”由于不同的学生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的说法也不尽相同。趁着这个教学契机,教师又继续追问:“请大家说一说各自的理由。”学生纷纷表达各自的观点,并通过全班交流、讨论,终于得出结论:苹果的总数在变化,每个人分得苹果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但是,每个人分得苹果的数量占总数的份额是不变的,都是总数的1∕4。此时,教师顺势说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论苹果的总数是8,还是80、800,我们在计算的时候,都是把它看作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1。”学生的生成经验由此得以积累。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大膽发言、集思广益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生理解深刻了动态生成的知识,也积累了丰富的生成经验。
总之,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生长与积累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多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生长与积累。
(责编 钟伟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