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军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人才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企业;以人为本;人才建设
党的十八大指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可见,人才问题是关系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关键问题。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永葆基业长青,就必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当前,下大力做好人才工作,已经成为企业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企业必须根据人才工作现状、发展战略构想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把追求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三个环节,既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更注重人才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的作用,努力开创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发展是第一要务,要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1.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企业要取得发展,必须把造就人作为根本。人是生产要素中唯一具有能动性、能创造新的价值的因素。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物质资源和资本的投入具有折旧性,唯有人才资源具有存量和增量的可再开发性。人才优势是企业最大的优势。人才资源是企业最核心、最紧要的资源,是最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资源,是最活跃、最有生机、最有潜力的资源。
2.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人是发展的手段,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才工作首先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把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
3.樹立人才存在于员工之中的观念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不能仅仅以学历和职称作为衡量的标准。人才就在员工之中,不仅要把院校毕业生作为人才,也要把经营、管理、技术能手以及施工一线的能工巧匠当作人才。
4.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在企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人才。只要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能够开拓创新,能够干事创业,就是企业有用之才;只要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付出劳动、作出贡献、创造价值的,就都是企业的人才。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唯有通过卓有成效的人才工作,使最活跃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事业才能充满生机。人才工作的活力,源于科学的工作机制。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企业要发展,人才培养要先行。企业兴衰系于“黑板”。在人才培养上,应确立三个理念:
1.人才需要持续投资的理念
人才投资是增值最大、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人才的开发过程是资本的投资过程,是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过程。只有持续投资,人才的价值才能不断升值,人才对企业的回报能力才能不断增强。
2.人才闲置是最大浪费的理念
人才是投资形成的,如果把其放在一边不用,或者不能使之才尽其用,实际上是在贻误时机、浪费财富。
3.企业是人才开发主体的理念
企业是经济增长的最基本要素,是技术创新的核心所在,也应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成为人才投资开发的主体。建筑企业培养人才的三个重点是: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人才培养中应该把握以下重点:(1)分层次、分系统进行培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岗位人员应分层次、分系统、分内容、分重点进行培训,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训。(2)建立教育培训经费保障制度。企业每年必须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职工教育和培训费用,做到专款专用。(3)加强岗位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培训机构的作用,扎实做好员工岗位技能培训。(4)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等,对相关人员进行短期培训。(5)与高校联姻,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选送人员入校培训或请高校老师来总公司授课。企业还应积极创造条件与高校合作,共同开办员工在职成人学历教育。(6)通过实践对人才进行培养,建楼与育人并举,把人才放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锻炼,通过实际工作磨砺作风,增长才干。对新接收的院校毕业生应有培养计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行“导师制”,加强“传帮带”。
以待遇感情事业为引力,营造吸引人才的环境。企业能不能吸引人才,关键取决于待遇、感情和事业三要素。三者相互促进,共同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1)靠丰厚的待遇吸引人。企业的价值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创造的,但每个员工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所做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在分享企业价值时,要按照“让创造价值的人分享企业价值”的原则,按照“按劳分配”和按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分配原则,使人才按照贡献分享企业价值。对于聘用的有特殊人才,可以给予特殊的薪酬待遇。(2)靠深厚感情凝聚人。爱人才就是爱事业。事业长青,真情无价。各级领导必须从政治上尊重人,思想上关心人,生活上帮助人,行动上贴近人,营造关系融洽、感情深厚的良好人际氛围。(3)靠搭建舞台发展人。每个员工都希望自身得到发展,自身价值得到体现。事业是体现价值的最好载体。企业要多给人才搭舞台、竖梯子,创造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条件。endprint
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选好人,用好人,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是人才工作的根本。(1)确立科学的用人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和理念,把品德和能力作为权衡和考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德”就是忠诚于企业,时时处处维护企业的利益。用人“德”为先,是否有“德”是企业衡量人才的首要标准。“才”就是人才的各项能力,在充分考虑“德”的前提下,应按照能力高低、业绩大小来评价人才的价值和作用。(2)形成科学的选拔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扩大竞争上岗的范围,坚持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队伍管理之中,让竞争上岗、“赛场选马”成为企业主要的用人方式。要大力推行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市场选聘等市场化选聘人才的方式。在选拔使用上要不拘一格,既要讲标准,又不能唯标准,重学历不唯学历,重职称不唯职称,重资历不唯资历。既要尊重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要把握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对优秀的青年人才,要敢于大胆使用。要搞好民意测评,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建立各类后备人才库,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选拔使用人才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从后备人才库中甄别遴选。要建立健全社会化的用人机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观念,注重聘用所需要的各类社会人才。同时,对于那些经实践检验并非是人才的庸才、歪才、贪才,要毫不留情地坚决予以淘汰。(3)建立科學的考评体系。要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对人才进行科学的考核和评价。对企业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围绕生产经营指标和管理目标,建立反映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与反映综合管理能力的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要以岗位职责为基础,把绩效作为考评的主要依据。要注重在实践中,通过工作实绩来考察人才,特别是要在关键时刻、在完成艰巨复杂的任务中考察人才。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现代人才测评技术,提高人才考核评价的科学水平,改进和完善具有行业特色和企业特点的人才考核评价手段。
三、各级领导要勇担人才强企重任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关键在各级领导。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企业各级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
1.要提高对人才工作的认识
各级领导必须加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什么是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怎样吸引人才、怎样用好人才”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全新审视。只有站在企业兴旺发达和强盛不衰的高度,具有为党的事业选好用好人才的使命感,才能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愿望,才能有对人才“众里寻她千百度”的不竭动力。
2.要讲究人才工作艺术
各级领导必须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要珍惜人才、爱护人才;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识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看潜力;要尊重特点,包容个性;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
3.要用好的作风选人
选作风好的人,必须有好的作风。各级领导在选人用人上要出以公心,做到“坚持任人唯贤,不准任人唯亲;坚持五湖四海,不准搞团团伙伙;坚持公道正派,不准拉关系、徇私情;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坚持按程序办事,不准临时动议。”
4.要重点做好青年人才工作
人才工作必须立足长远,放眼全局。青年是人才资源的富矿,青年时期是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人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青年成才的问题。青年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各级领导要致力于做好青年的培养使用工作,使青年员工尽快成长成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