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亮
摘要: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时常给予学生学习成功的喜悦,采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等,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学习兴趣;调动;激发和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48
数学通常被人们看作是一门以严格论证为特征的演绎科学,因此,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数学过分地被严格化、程序化,这使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特别对于一些后进生从此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具体表现
首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数学的推理论证,强调数学的严谨性,注重数学的科学价值,忽略了数学的人文价值。数学中生动、有趣的一面还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其次,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不是被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吸引,而只是为了分数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在2002年3月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的美学魅力,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数学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更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通过设计“趣味”的例子、故事,设计“趣味”的情境,设计“趣味”的语言等,可以使学生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有效地啟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能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发挥他们主体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持旺盛精力和敏捷的思维,让学习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趣味”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帮助学生揭开数学“冰冷美丽的面孔”,促进学生进行“火热的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学好数学,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造成学生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
1. 被动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 学不得法。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 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 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三、实现高中数学高效学习的方法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必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教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有关教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因为一个充满信任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在教学手段上要灵活多变,语言表达要风趣幽默,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教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2. 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学习成绩得到肯定,师生评价高,受人尊重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尽最大努力让不同层次学生理解掌握所讲授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尽人意,也可能会答非所问,此时教师不能粗暴的予以批评或者是简单地让他坐下,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扼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有甚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教师应尽量地去挖掘学生答题时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与表扬,同时再给以启发,若在启发后还答不出来,则可适时地给他找个台阶,让他毫无尴尬地坐下,长此以往,定能激发学生地自信心,使每个学生能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从而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 在作业批改中,传统的批改方式是百分制,这种方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既不科学,更不人道。为了体现人本主义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积极评价方式,利用个性化、情感化的对话式语言。比如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只改他们作对的题,对于做错的则做个记号并不打上“×”。让他们改正后再拿来改。这就刺激了学生每次都去积极地改正做错的题,而且满心欢喜。而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我们则应尽量去找他们做题的闪光点,并在旁边写上“好”或者是“有进步哦”“加油”等。字虽少,可笔者对学生的触动一定会很多。今后的学习态度也一定会有很大改变,对数学也会有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endprint
四、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人们的求知欲望和认知兴趣除产生于认知的需要外,还产生于人的好奇心、好胜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如设疑、质疑,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想知而未知的問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动脑、动口、动手。在学有所得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形成认知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求新知识的热情,就会成为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方法要新颖多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对数学发现过程处展示关注较少,大量的时间花在讲题、练题上,使数学课堂变得乏味枯燥。我们可以尝试把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入到数学课堂上。例如教师在讲授课过程中,可以把实验带进课堂,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并不是物理、化学的专利,同时也使那些让学生头疼,觉得枯燥无味的公式、结论、习题变得实用、有趣了。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也要让学生注意到数学实验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思考量大。
六、把数学融入生活中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与数学知识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同时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事物入手,用生活架起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殿堂的桥梁,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数学世界。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学会从生活中提炼数学信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时,笔者首先在黑板上板书“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学生很奇怪数学教师是不是糊涂了,不讲数学知识,怎么写起古诗来了呢?笔者让学生说说能否从这首诗里找到数学信息。这样以春夏秋冬的更替,这个学生再熟悉不过的自然现象来说明周期性,通俗易懂,而且学生发现原来我们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包含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从而会对数学学习产生莫名的情感,自然会激起学生很强烈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教师就应该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为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更生学校 614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