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伦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对于高校而言,如何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策略,如何有效的引导大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成为重要课题。本文笔者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教学理念问题、教学模式问题等展开分析和论证,创新构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希望能够对新时期新阶段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供新思路新途径,进而全面提高公共艺术相关专业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创新
从教育部颁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以来,尤其是在高校落实《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后,高校全面且积极的开展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甚至将其当做实施《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核心内容。[1]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笔者发现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有必要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一、高校公共藝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缺乏衔接性
高校开展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很多时候都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分析,这也就导致很多时候大学生本身在之前的学习阶段已经了解的内容被高校老师再次重复提起,这一方面直接降低了大学生学习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接受过专门艺术培训的大学生而言过于简单,也就难免出现学生不买账的情况。[2]由此也反应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没有凸显出“高校”二字的含义,并没有针对大学生阶段的高等教育制定科学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策略,最终也就难免出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受影响的情况了。
(二)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不合理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没有结合大学生的能力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没有反应大学生的艺术学习需求。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和设置了公共艺术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参差不齐,有的过于简单,有的过于复杂,很难真正的激发大学生参与艺术教育的激情和兴趣,审美和艺术追求也很难得到满足。
(三)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标准不清楚
很多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缺乏特色和重点,对教学效果也没有比较统一的评估标准,想要形成教学体系也就很难了。比如有的专家就认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中小学基础艺术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有着较大的区别,我们所面对的是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大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审美认识规律与中小学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制定艺术课程标准时应着重体现审美体验与鉴赏艺术的能力培养,体现学生创新思维与个体自我发展价值、社会交往认同与艺术实践价值、多元文化与科学综合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做好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工作等课程标准理念。”[3]
(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定位不统一
每个高校对于教育部等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的理解和认识都是不同的,进而也就导致很多高校定位公共艺术课程时出现偏差,有的设置为选修课,有的设置为必修课等,一方面是因为教育部门对出现分歧的情况没有给出科学的指引和解释,另一方面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二、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部门层面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引导还是比较欠缺的,文件政策的指引和要求不够详细,使得很多高校和教师产生误解,进而导致教育成效不理想,如果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对公共艺术教育做出更加明确详细的文件要求,对课程的性质、内容设置提出具体的方案策略,那么相应的公共艺术教学评价标准也就能够得以统一,相应的教学效果必然会得到提升。
(二)高校层面
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者、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和大学生等多个方面分析发现,各个主体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不到位的,尤其是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理念、教学目的等缺乏认知,使得很多时候公共艺术课程都是被人们所忽视的,这也就严重制约了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上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的限制,学生本身对公共艺术教育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得公共艺术教育的效果很难让各方满意。
(三)教师层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对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的教育教学也不例外。高校在开展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来创新公共艺术课程教育模式,比如通过制作和设计微课的形式来综合利用各种图片、视频、文本教学素材,通过师生互动等方式来优化课堂的教学氛围,这样一来不但可以综合利用互联网中的各种优质的公共艺术教学资源,而且可以引导大学生去利用和应用网络教学资源,更好的拓宽公共艺术学习的视野。
(四)学生层面
当前大学生受到社会各种不良诱惑或者思潮的影响,懒惰思想和逃避心理表现比较突出,在学习方面表现的不积极不主动,对于公共艺术教育这种非专业课更加缺少关注和重视,这种情况下如果高校能够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通过社交软件等发布和推送公共艺术教育的相关知识和学习资源,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会浓厚一些,学生也就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实现碎片化的公共艺术课程学习,比如观看微课等。[4]
三、创新构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
公共艺术课程作为高校推行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培养和陶冶大学生的艺术情操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都非常关键,尤其是在提升大学生人文核心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上文中已经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重点剖析,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课题研究的结果,创新提出构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策略。endprint
(一)全面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思想认识
“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想要构建完整体系化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就需要脚踏实地的开展教学工作,前提与基础就是端正公共艺术教育的态度。在教育主管部门层面,需要进一步将公共艺术教育落实到细节中去,保障高校能够切实根据文件政策的指引开展公共艺术教育。高校层面需要重视进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进行公共艺术教育。教师层面也需要认识到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从自身出发提高思想素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层面更加需要端正学习的态度,提高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丰富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
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当前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简单化,没有很好的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来丰富高校课程教学模式。在现有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网、多媒体、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优化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可以整合网络相关的教学资源,开展碎片化、网络化的课程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
(三)科学规范的设置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情况,结合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识能力,来设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尽最大的可能贴合大学生的学习实际,避免出现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的情况,全面提升公共艺术教育的质量。具体而言前期可以通过广泛的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需求情况,分析大学生的基础能力情况,以便后期更好的设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等。
(四)及时评估大学生公共艺术课程学习效果
针对大学生学习公共艺术课程的情况,制定统一的规范化课程标准,围绕师生互动情况,学生艺术素养提高情况,公共艺术课程实践情况等进行评估,无论是定期的评估还是不定期的调研,及时的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并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这对完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评估标准和体系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1]白瑜.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4).
[2]荀洪梅.国内艺术课程研究现状综述[J].读书文摘,2016(18).
[3]王娜.公共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
[4]赵昆伦.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的本质与现实意义[J].装饰,2016(07).
[5]吴迪.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音乐时空,2015(04).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