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20世纪60、70年代“语域”这一思想的提出,“语域”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运用到了语境分析之中。本文主要通过回顾语域思想的发展历程,在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了以韩礼德为代表的“语域”思想基础上,研究高生文先生的“语域”观,指出了“语域”思想的历史性、多元性和动态性。
关键词:语域;高生文;历史性;动态性
一、引言
自韩礼德20 世纪60 年代初到20 世纪70 年末提出语域研究以来,语域作为一个新概念被运用到了语境分析之中,研究语境的学者们跃跃欲试分析语域。实质上,韩礼德之后,语域研究一直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其研究层次和深度也亟待提高。高生文先生在研究分析韩礼德等人对语域的见解后,于2013年作一篇《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思想新解》,试图对语域概念、语域特点及功能进行进一步解释,并提出语域重建这一新概念。笔者在欣赏之余对此新解略有拙见。
二、语域思想的提出及发展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思想是在对语境研究的基础上创立的,早期的语域研究就是对影响语言形式的语境的研究”。[1]据韩礼德考察,“系统功能语言学意义上的语域概念最早是由Reid提出的,Reid 的语域指的是语篇变体”。[2]语域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就有很多学者试图去分析定义之。在这些学者当中,韩礼德提出的语域理论最为被大家接受,因此在这里主要分析一下韩礼德的语域思想。韩礼德从1964 年开始研究语域,1978年其语域分析理论已经建立起来,并趋于成熟。他的语域思想主要包括三项内容:第一,“语域是语言的功能变体,语域是把社会符号环境和语篇联系起来的中间概念。第二,语域是语言的变体,处于语言系统一端,是供选择的语义潜势,具体的每一个语篇都是语域的一个示例。第三,语域是通过情景来描写的,即,语域是通过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情景变量来定义的”。[3]韩礼德还根据语域的一些特点:语域的概括性、精密阶、语域的受限程度、语域间的区别大小等把语域进行了归类。同时,他还提出了语域的两项功能:预测功能和衔接功能。
韩礼德的语域思想虽然在学术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检验,但其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是不容质疑的。韩礼德之后,语域研究引起了学界的注意,有不少学者加入了对语域的研究行列,其中有Gregory、Martin等。
三、高生文的语域思想
高生文先生对韩礼德提出的语域思想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自己对语域的看法。他认为语域不但具有两面性,还有其他很多特点:历史性、动态性或生态性、主观性与客观性、显性和隐性、有限性和无限性以及复杂性等,并对这些特点进行了逐一说明。对于语域的功能,他也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语域除了预测功能和衔接功能外,还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创新功能和社会功能。在此基础上,高生文提出了语域重建概念,认为:“人们可以从语篇推测其产生的情景语境,使语篇与其情景语境取得联系。这就是语域重建。重建语域包括语篇语义和情景语境(社会意义),两者同时进行,不可分割。”[4]在这一小节,他对语篇语义和情景语境分别作了说明,并提出了语域在这两方面重建的方法。最后,他提出了语域重建的原则:正确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适量原则和合作原则。
四、语域思想探讨
高生文先生在对语域思想进行深入了解之后,对语域思想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将语域思想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其提出语域的特点和原则系统而全面,其中有很多看法很新颖:他对语域两面性的假设,语域一些特点的提出以及他经过研究总结得到的语域重建思想。特别是他在提出重建语域的原则中提出了合作原则,这个原则本是用于会话原则之中的,在此指译者与作者、读者与译者或作者之间的合作原则,这些都比较新颖。但笔者在拜读此文时有些地方一度产生困惑,觉得高生文先生有些见解的提出不免有不妥之处,与导师商榷之后,又查阅了大量文献,结合现在的许多事例,提出自己对高生文先生语域思想的看法。
(一)语域历史性探讨
高生文先生在研究语域特点时提出了语域具有历史性:“语篇在不同时代得到不断解读,其语域也不断重建,最后成为经典,成为民族甚至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这就是语域的历史性特征。”[5]高生文先生在此提到的历史性可能限于篇幅没有深入探讨,在此笔者将提出自己对语域历史性的看法,作为对高生文先生语域历史性的一个补充。笔者认为对于语域的历史性,首先,笔者认为其存在主流性和非主流性。如果在当时来讲,个人与国家甚至社会的整体是非主流和主流,比如,拥有代表作‘向日葵的著名画家梵高,他在世时不被认可的原因可能是他自己的想法与当时社会的情景相悖。但是后来他又被广泛认可,是因为站在了更高一层次,从不同的时代看当时发生的事,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的不止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而看的是整体,因此各个阶层的人物事物都会得到大家的关注,梵高的‘向日葵也得到了极大关注,并被认为是佳作,他变成了另一时代的主流,甚至是许多画家所向往成为的。其次,主动性和被动性。对这一看法的这一观点可能陈述不太正确,但却是切实存在的。还用画家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来例证,在将其画作给一些对绘画艺术并不知情的人欣赏,如年幼无知的孩子,在孩子的眼中,或许这个向日葵一文不值,但是当他慢慢了解之后,即使他并不觉得怎么样,可是梵高的向日葵是经典这一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就觉得是佳作极品。
(二)语域动静态研究
高生文先生在对语域思想进行研究时总结了韩礼德对语域的看法:“语域是在具体情景语境中使用的语言,是一个语义概念,是把社会系统和语言系统联系起来的一个概念,情景语境与语域显然是两个处于不同层次、具有不同性质的概念。而在对具体语篇进行语域分析时,韩礼德却主张从情景语境三个变量方面来分析,而且没有对这一做法进行任何解释。”[6]高生文先生自己也由此提出了语域的两面性假设:“可以设想,语域就是一个社会意义变成语义的过渡概念,既有情景语境成分又有语义成分,既有情景的一面又有语言的一面。语域就是指相关情景语境和被情景激活的语义的结合。”[7]当时在研究语境时,许多学者指出语境具有动态性,笔者由此推理,认为语域既具有动态性,也具有静态性。动态的语域是在情景语境层面,分析动态语域就如分析情景语境般用三个变量来分析;而静态的语域则是语义层面,大抵相當于一个语料库般存在。而高生文先生在对语域特点进行分析说明中有些特点,如历史性、动态性或生物性、主观性和客观性是具有动态性的;而显性、隐性、有限性和无限性却是静态的。下面笔者将一一对此进行说明。对于语域的历史性,他认为是语域重建是由于语篇在不同时代地不断解读,语域重建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性过程,因此语域的历史性是动态的;语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高生文先生提到这是一个人和情景语境的一个相互认识过程,情景语境分析本就是动态的,再加上人对情景语境的主观性推断,可见这个特点具有动态性。而对于语域的显性隐性这一特点:“根据语篇对情景语境的依赖程度,可以把语域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8]主要是从读者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把语域看成是一种语义理解,是呈静态的;语域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特点,“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但由于语域具有主观性特征,建立和重建语域的主体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语篇理解也有限。然而,语域的重建空间即对语篇理解的空间或可能性,却是无限的。”[9]笔者认为这个概念寥寥几句,未免过于模糊,这是从整体来把握语域,虽然掺杂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实质语域在此作语篇来解,因此也是静态的;至于最后提到的语域的复杂性,是因为语域有太多属性而复杂,笔者认为此定义太草率,不够严谨,这个范围很大很广,把语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既具有动态性,也具有静态性。
五、结语
语域这一概念在语境学者们中间依旧是很值得商榷的,Halliday、Martin、Gregory、高生文等学者的语域观各有特色。语域究竟是什么?语域对于分析文本究竟如何起作用?它又有哪些特点?语域是否具有动静态性?所有这些问题值得各位学者们做进一步研究调查。
参考文献:
[1]朱永生.语境动态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3]高生文,何伟.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思想流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3):48-54.
[4][5][6][7][8][9]高生文.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思想新解[J].外语学刊,2013(6):1-5.
作者简介:仝小雨(1992.2–),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现就读于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语境理论与应用。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