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跨族群家庭的危机和自我救赎

2017-09-21 17:45刘华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6期
关键词:种族

刘华

摘要:2014 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无声告白》探索了完全不同于以往华裔小说的主题,讲述了二十世纪70 年代美国俄亥俄小镇上一位华裔教授和一位白人女性的跨种族家庭里发生的悲剧故事。故事由家庭中大女儿莉迪亚的离奇死亡展开,通过追查她死亡的原因,揭示了当代美国社会中跨族群家族面临的种种危机和他们在深入沟通和彼此坦诚相待之后自我救赎的深刻主题。

关键词:伍绮诗;种族;家庭危机;无声告白

伍绮诗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毕业于哈佛大学。父母均为科学家。《无声告白》作为伍綺诗的处女作,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她通过一个混血家庭的故事揭示出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成长背后的累累伤痕。小说描写了家庭成员恐惧被抛弃的命运,所以隐藏真实的自己,维护表面的和睦关系,承受着近乎让人窒息的爱与期待,终于死亡将一切问题显现,迫使每一个人不得不直面残酷的现实。这个家庭里隐藏着种种危机:父亲詹姆斯和孩子们作为华裔被歧视,母亲玛丽琳渴望自由和与众不同却又不得不被家庭束缚,大儿子内斯被严重忽略,大女儿莉迪亚又被给予过度的关注,小女儿汉娜又偷偷躲在角落里。这种种家庭危机的细致描写在实质上都与当时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美国作为“种族大熔炉”而闻名世界,但是在这种文化的包容和自由下又隐藏着一个又一个跨族群家庭的悲剧和自我认同危机。面对种族、性别这些严肃的问题时,跨族裔家庭的成员都被当作人群中的异类而被关注、嘲笑。作者在小说中真实地反映了这种变化:特定社会环境下作为华裔遭遇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家庭生活的困境和缺失有效沟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不可避免的种族融合交流的时代形势下,怎样解决由此产生的跨族裔家庭的种种问题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问题。也许,这部小说向我们传达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作为主流社会中的“异类”冲破重重壁垒从而自我救赎的途径。

一、立足于美国的社会背景对族群冲突的深刻探讨

美国是一个移民组成的国家,有人将美国称为“民族大熔炉”,也有人称美国是“民族拼盘”。的确,来到美国的人可以发现这里黑白同处、亚裔、拉美裔比邻为居的现象十分普遍。美国的移民来自世界各地,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各族裔间相互交往也就十分稀松平常,不同族裔间两情相悦、产生爱情而走上婚礼殿堂的也很多。族裔通婚,尤其是白人与其他族裔,比如非洲裔美国人、亚裔、土著美国人的通婚,在历史上很长期间内是被法律禁止的。由于婚姻法不属于联邦法,因此由各个州管辖,各州的立法也不一样,但到了1967年,最高法院判决禁止异族间通婚法律违宪,才在全国范围内奠定了异族间通婚的合法性。从那以后,族裔间的通婚逐渐普遍;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来自拉丁美洲、亚洲的移民大量增加,族裔间的通婚率大幅度提高。皮尤研究中心2012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每七对新婚夫妇中,就有一对是异族通婚,而这个比率在1980年时为6.7%,30年间异族通婚率增加了一倍;盖洛普民意测验中心从1958 年就开始了一项针对人们对跨族裔婚姻态度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直到1997 年,大多数美国人才第一次对跨族裔婚姻持赞成态度;2001 年一项关于对亚裔美国人态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有68%的美国人对亚裔美国人持一定或非常负面的态度。十九及二十世纪,美国这块土地上均有重大的社会运动,尤其是非裔美国人的行动,造成了一定的历史进步。但是,即便如此,族群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我们只能说它可能不像过去那样直接显现,而是走向了隐微化—新世纪的美国社会显示出一个鲜明的特色:“文化拼盘”更加多样,它们之间的博弈在如此大的社会背景下也在持续不断地进行。面对不同种族之间的种种隐性的矛盾和冲突,我们是应该选择性地忽略任其自由发展还是像过去民权运动的领袖一般声势浩荡地进行抗议和游行?这个问题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是不是应该作为一个热点话题深入探讨?这时候,伍绮诗的《无声告白》正好满足了这一期待——这部小说所涉及的族群题材正中其下怀。更重要的是,伍绮诗的生花妙笔将一段跨族群家庭生活的里里外外完整地展现出来,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触动读者的情愫与思考。

二、家庭矛盾的根源:文化冲突,种族矛盾,缺少沟通

对包括母亲玛丽琳在内的其他所有白人而言,父亲詹姆斯、儿子内斯、女儿莉迪亚和汉娜身为华裔都是“他者”或“异类”。父亲詹姆斯承受了多年白人不加掩饰的打量, “与众不同”一直是他脑门上的烙印,在两眼之间闪闪发光,影响了他的一生; 少时的詹姆斯上体育课更换衣服时,放在更衣室的裤子被白人孩子恶作剧拿走,只能身着裤衩去教室。他虽然从小生活在美国,但是华裔的特征,黑头发,黄皮肤,让他成为人群中的异类,文化中的他者。因此,詹姆斯,刻苦学习,考上哈佛大学历史系,想撕掉种种标签,想融入人群,不想与众不同。这时候,他遇到了白皮肤蓝眼睛的美国女孩玛丽琳。玛丽琳追求与众不同,她不想重蹈母亲一辈子做家庭主妇的人生轨迹,她想做医生,想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他们相遇在詹姆斯任教的一节历史课上,她一眼就认定,这个小个子黑头发男人有着非凡的魅力,跟他在一起是新奇的有趣的与众不同的。她主动追求詹姆斯,向他抛出爱的橄榄枝。詹姆斯认为这是一个奇迹,他竟然遇到了一个爱上他的美国女孩。与此同时,他的内心有着更深层的考虑,和白人结婚,他就可以被美国主流社会接纳,从而实现他一直以来想要融入人群的愿望。这份爱的背后是隐藏着种种危机的,玛丽琳并没有告诉詹姆斯她是一个追求与众不同的女性,詹姆斯并没有道明他想通过跨族裔婚姻从而获得自我身份认同的真实想法。当初玛丽琳不顾母亲的劝阻质疑嫁给詹姆斯这样一个华裔美国人时,她母亲冲她喊道,“想想你将来的孩子们……你们要住在哪里?你们在哪里都不会合群。你会后悔一辈子的。”在他们组建家庭之后,詹姆斯持着传统的东方男人思想,希望他出去赚钱养家,而妻子在家里操持家务,养育孩子。起初,这样奇怪的平衡维持了很长间,然而一切都在玛丽琳母亲的死亡之后被激化。玛丽琳的母亲早早和丈夫离婚,一直抚养着独生女儿,除了孩子,她把她的毕生精力贡献在了餐桌上,厨房里,房子中。她知道怎么规范的摆放餐具,她掌握五种烹饪鸡蛋的方法。然而最后她还是被丈夫抛弃,被追求与众不同的女儿抛弃,最后一个人孤独终老。当玛丽琳回想起母亲的一生,内心无比苍凉,她绝对不愿重复这样的人生轨迹,她想重返校园,追求她的医学梦想。这样就开始了这个跨族裔家庭的第一次家庭危机,玛丽琳出走了。然而詹姆斯认为她抛弃这个家庭的原因是她后悔嫁给他,她想嫁给一个更像她的人,一位白人男性。然而,由于再次怀孕,玛丽琳不得不重返家庭。这时,她意识到年幼的女儿还有无限的人生可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对女儿莉迪亚的教育中,她希望女儿能出人头地,实现她曾经可望不可即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实际上,莉迪亚对科学并没有浓厚的兴趣,可是她还是在母亲面前表现成一副爱学习的乖乖女模样,因为她知道她是牵绊母亲留在家中的重要力量,她害怕母亲的再次出走。与此同时,她也经历着更深刻的危机。作为一个美籍华裔女孩,她和哥哥是学校里唯一的两个拥有着亚洲面孔的学生,她和内斯在人群中格格不入。然而,他们的父亲詹姆斯用尽一切办法想让这个看起来更像美国人的女儿被周围的人接纳认可。他曾经送过莉迪亚一本书《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只是为了让女儿可以和白人女孩子们友好相处从而融入到人群中。莉迪亚承受着来自父亲的沉重期待,但是由于她的亚裔本质以及她不得不忙于学习赢取母亲欢心,她并没有什么朋友,或者说她一直都是人群中的异类。在双方爱与期待的强大作用力下,莉迪亚一步一走向了生命的终结,由此开始了这个跨族裔家庭对他们种族问题和家庭矛盾的深刻反思。endprint

三、跨族裔家庭的自我救赎:冲破种族壁垒,深化沟通

然而,在这个家庭刺痛人心的巨大隔阂中,作者伍绮诗正是借助完全被忽视的小女孩汉娜,将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重新团聚在了一起,温暖了读者的心。作者讓汉娜始终洞察着家中所有人的秘密: 她看到了姐姐溺水之晚的离家出走,她知道姐姐的死跟隔壁的“坏小子”杰克无关。她让内斯解开了多年前因为嫉妒将莉迪亚推入水中的心结,她还在莉迪亚死后家庭分崩离析之际,唤醒了父亲和母亲的爱———父亲跟她玩起了原来与莉迪亚玩的游戏,母亲开始温柔地对她说话,而哥哥也终于明白他会把将来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愿意告诉自己的妹妹。他们剥皮拆骨,条分缕析,想知道事情是如何发展成这样的。父亲詹姆斯终于向妻子坦露心声,他害怕失去,害怕妻子因为他华裔的身份抛弃这个家庭。玛丽琳也告诉詹姆斯她一直以来想当医生的梦想,她想追求与众不同真正的含义。他们彼此拥抱,在爱和沟通面前,种族问题,家庭矛盾都可以化解,唯一无法挽回的是女儿的生命。无声告白终于在这个家庭变成了有声的沟通,故事也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结局,“在这个夏天剩下的日子里,以及以后的很多年,詹姆斯和玛丽琳说话时会选择真正能表达自己意思的措辞,无论是对内斯,对汉娜,还是相互之间,他们需要说的太多太多。”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在面临矛盾危机时,正确的做法不是压抑内心真实的感受,而是在最爱的人面前释放出最真实的感情。种族歧视的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跨族裔家庭涌现出来。这时候,我们最迫切需要的是立足于特殊的社会背景相互理解,并采取有力行动去沟通与抗争。跨族裔家庭成员应该互亲互爱,彼此坦露真实的内心想法。同样,当跨族裔家庭作为一个整体面对社会上的一些偏见,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和跨族群家庭的切身利益。种族问题不能再作为一个社会的隐性文化而存在,而是应该作为一件和每个公众息息相关的话题而流行。就像本书的作者伍绮诗一样,她作为移民二代,不做沉默的大多数,而是选择通过写作的方式引起整个社会对少数群体的关注和讨论,从而激发一个个体为他们的平等和公民权利去抗争和奋斗。在一定的时期内,跨族裔家庭的问题还会不断涌现,但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发出声音,为自己的摇旗呐喊,越来越多人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历史终究会给它一个答案。我相信,在爱和沟通的作用下,这些由种族问题带来的伤疤会早日愈合,越来越多的跨族群家庭会走到阳光下,拥抱彼此。

参考文献:

[1][美]伍绮诗,著.孙璐,译.无声告白[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2]苏少伟.《无声告白》为何在美国如此走红[N].上海: 文汇报,2016.

[3]张越.她靠这部小说“征服”了欧美文坛[J].北京:中关村杂志,2016.

[4]黄莹.《无声告白》族裔文化表征背后的沟通主题[J].南京: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种族
巴西人种族认同“由白转黑”?
找出调皮鬼
跟踪导练(一)3
《月光男孩》:性别意识建构与欲望表达
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黑人形象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浅析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
斯图亚特·霍尔和“种族”
SMASH UP:AWESOME LEVEL 9000 BGG排名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