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口腔预防保健教学实践

2017-09-21 10:45杨玉红张正伟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教学实践

杨玉红+张正伟

【摘要】面对口腔预防保健学改革的前提下,教学实践已是口腔预防保健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理论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成为专业型人才,满足社会各层次对口腔专业的需求。教育者通过教学实践,学生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这才是教学实践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口腔预防保健 教学实践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236-02

作为一名高职《口腔预防保健科学》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面对社会职业要求的选择,才是教学首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始终要明白,学生将来是服务于广大社会基层群众,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的就业,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作出自己贡献。这就要求教师在注重教学的同时要将“学与做”进行更好的结合,在实践中拓展教学的知识,让学生从实践中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

一、注重实践,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传授学生书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学到更多,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都是理论的知识,无法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知识内在含义和如何运用的妙处。而在教学后组织学生去实践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可以让学生活学活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制作与口腔疾病相关的海报和小传单,为社区公民普及口腔知识,提高公民意识,增强公民对口腔方面的保养,从而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这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加强他们的记忆,同时也增加了他们临床方面的实践经验。通过相关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口腔医学拥有极大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语言组织能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具备社会所需要人才的能力,这才是教师向学生传达的真正教学。

二、角色扮演,营造氛围

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的课堂,教师一味对知识的讲解,无法让学生对知识运用难易程度有宏观的认识,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仍停留在基础的阶段。因此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教学的进展,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同学学习热情,让教师知道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教师在教学口腔卫生宣教和龈上洁治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同学扮演患者的角色,先由教师为大家做示范,为同学演示如何正确刷牙的方法、口腔清洁工具的使用和龈上洁治术的操作要点。然后再找一些同学扮演医生,为扮演患者的同学进行相关的技术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与书本上描述的操作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难易程度,从而进行相关的训练,对知识掌握更全面。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要鼓励支持,耐心辅导。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组织讨论,互相学习

教师在教学学生知识的时候,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是不同的,他们往往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加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这时候就需要学生进行相互交流来共同进步,毕竟一个人在求知的道路上是走不远的,只有一起交流学习才能走得更远,走向成功的彼岸。例如教师在教学龋齿病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更好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然后一起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发言,介绍龋齿的发病率、发病人群的特征以及如何预防龋齿的口腔保健知识。学生的积极发言和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能促进学习氛围的提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在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队形。互相討论学习,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容易,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更加积极。互相学习,激发了思维的火花,激起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更多。

四、活用多媒体,开拓眼界

教师在教学《口腔预防保健科学》的时候,多媒体是必不可少教学工具,它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使教学不再枯燥无味,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例如教师在教学我国口腔健康问题时,学生对这个没有一定的认识,不了解我国人民口腔的状况,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短片来描述各年龄段人对于口腔护理的认识和口腔疾病发病率的年龄分布,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教师口腔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多媒体中展现的口腔健康问题的数据,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让学生对口腔预防保健这门学科的就业前景拥有一定认识,对以后的就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丰富他们的视野,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小能手”,更是学生全面了解知识,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有效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口腔疾病变得越来越频繁,做好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已是当务之急。因此高职口腔预防保健科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是重中之重。教学实践恰是改革后最能适应学生的学习手段,它从各个方面培养的学生,让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得到提升,社会实践经验得到丰富,让学生走出校门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于人才要求的适应,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基层,为祖国口腔健康问题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丽萍. 口腔预防保健学教学初探[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27(13):1607-1608.

[2]牛印芳. 口腔预防保健新模式的实践和效果[J]. 实用医技杂志, 2003, 10(11):1320-13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教学实践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