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实践探索研究

2017-09-21 10:25周定武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中高职衔接

周定武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在实践中的经验和做法。在衔接的过程中,确定好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如何构建专业课程的衔接模式成为重点所在。同时,要构建有效可行的专业课程衔接路径,实行健全的衔接制度,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6-0235-02

一、引言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联合隆回县职业中专学校、永州市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株洲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靖州职业中专学校等学校和国内知名汽车企业,大力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办学的探索与实践。本项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湖南经济和汽车产业发展新常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高职协同发展为宗旨,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水平为目标,有效服务湖南区域经济与汽车产业发展。

二、项目实施过程

1.定期开展专业调研。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牵头湖南汽车职教集团,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每年对汽车运用与维修类岗位(群)的工作流程和典型工作岗位要求和集团内的50多家汽车企业开展了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对集团成员中的20多所中职学校以及20多所高职学校的教育规模和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同时邀请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职业教育专家等,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遵循“能力递进”原则,确定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并定期发布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确定专业培养定位。确定了中高职学生培养目标:中职面向汽车装配、钣喷、维护、维修等岗位,强调“医德、医技”,培养“汽车护士”;高职面向汽车机电维修、性能检测、生产调试等岗位,强调“医德、医术”,培养“汽车医生”,形成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格局,系统构建了中、高职人才方案。按照培养目标,对汽车医护人员的医德、医术、医技培养内容实行序列化,构建医德、医术培养体系。

3.课程衔接。立项了省级教育学改革项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标准开发与实践》,牵头制定了《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基于能力递进原则,系统构建了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借助与宝马集团、保时捷汽车、上海大众、长安福特等企业合作,紧跟汽车前沿技术与新业态发展;利用宝马ISAT系统、保时捷PIWIS系统、长安福特大学网络教学平台等实时将新车型、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引入课程体系,同步更新课程内容。立项了“湖南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专递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同步课堂建设项目”,开发了《发动机结构与拆装》等4门专递课程;依托湖南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仿真软件开发项目,开发了3门课程仿真教学软件。

4.教学过程衔接。借鉴宝马WBT与IBT课程理念,开设了《汽车服务企业管理》等4门慕课课程,结合专递课堂建設,基于互联网+,探索了线上学习、线下训练的O2O教学模式。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电子技术等省级精品、特色、示范特色专业为核心,分别建成了汽车服务与营销、整车及零部件制造、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专业群,其中汽车专业群成为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开发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湖南省“专递课堂”教学资源平台与湖南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仿真教学软件,同时在专业教师队伍以及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有了成效。

三、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的学制模式仍需要进一步调研论证。目前中高职衔接的模式主要是“3+2”或者“2+3”,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中高职衔接项目规定先在中职完成前面三年的学习,后面两年在高职完成学习,考虑课程的设置应该遵循连续性的原则,中职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的素养课程以及其他公共课程,也需要完成一些专业技能课程,但有些课程出现了重复设置,有些课程出现了中职学校没有相应的师资和设备,从而导致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2.人才培养方案衔接中课程体系衔接不畅。由于中高职专业设置管理的部分不同,在专业名称、专业分类等方面出现了不匹配。在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部分院校存在缺乏沟通,出现课程、教学内容、技能训练项目甚至通识课程的重复与冲突。

3.中职学生转段生源质量难以保证。目前,中职学生毕业时可以进行的选择较多,可以参加单招考试,也可以成人高考,或高职注册入学等,形成中高职衔接学生生源的分流,使得转段学生生源数量难以保证,同时也出现整体生源质量下降的情况。

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对策思考

1.学制衔接模式的调整。中高职的学制的有效衔接是保证中高职整体培养质量和效益的前提,目前学院主要采取“3+2”的衔接模式,建议可以将中职的第三年到高职院校采取集中技能实训的方式进行,高职院校的师资以及设备场地等都优于中职学校,这样的培养方式有利于学生有更多机会和时间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保证中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2.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要点,中高职衔接的难点也集中在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应基于市场导向为前提,对目前的汽车行业对于此类人才的需求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根据企业需求以及中职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参考国家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制定好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对于课程体系,本着整体化设计的原则,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遵循“能力递进”原则,结合升学导向以及高职课程的体系特点,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以及学校专家共同制定,要避免重复开课,体现课程体系的专业性和层次性。

3.招生录取机制的建立。中高职衔接的生源是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中职教育不应该是学困生教育,在中职招生过程,对于中高职衔接的学生就应采取淘汰制,同时由高职院校派优秀师资不定期到中职学校指导教学以及专业建设等工作。同时在中职的第三年可以采取“选拔淘汰”制,或者用留级的方式有效保证生源质量。

五、结论

目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已整合政府相关部门、湖南省汽车维修与检测行业协会相关职业院校、汽车类企业等政行企校资源,牵头组建湖南汽车职业教育集团,并制订了《中高职衔接工作管理办法》等运行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的合作办学体制。同时借助与宝马集团、保时捷汽车、上海大众等企业合作,紧跟汽车前沿技术与新业态发展;利用宝马ISAT系统、保时捷PIWIS系统、北汽信息服务系统等实时新车型、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引入课程体系,同步更新了课程内容。但是还需要根据目前的执行情况完善现有制度,并补充新的制度;优化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后续需要召开中高职衔接实践成果总结会,发布中高职衔接研究与实践成果。该项目要进一步对接湖南汽车产业与四大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专业结构调整,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特色专业体系;同时以高职大师名师工作室为引领,系统设计师资队伍“引进、转型、培训、顶岗、交流、互派”计划,构建“教师同互派、定期研讨、常态沟通”的机制;引入多元投入,系统设计中高职训练项目,采用企业化管理,共建中高职“公共实训中心”。努力实现中高职学校在专业设置、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上全面衔接,实现在师资队伍、实训条件、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校企合作等方面协同发展、共建共享,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任庆,黎修良.从“汽车护士”到“汽车医生”——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4,(11).

[2]徐国庆.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设计[J].江苏高教,2013,169(3).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目标中高职衔接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