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也容
摘要:在国家全面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国际化人才需求提升的良好契机下,从新技术新模式发展入手,以提高本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从BIM技术教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专业差异化建设思考,以赛促学,建立专业文化带动专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BIM技术;国际化人才;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6-0140-03
一、建筑业市场发展现状
2016年国家对建筑业的资质管理、营改增试点、建筑工业化、工程总承包、BIM技术推进、转型升级、PPP、四库一平台建设等各方面做出了较大的部署与改革。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直接提出“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国务院主刀建筑业改革,成为建筑业改革的最强音,意味着建筑业的发展将步入快车道。[1]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93567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略有回升。全年建筑业增加值为495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建筑业新签合同额136756.75亿元,同比增长16.7%。[2]截至2016年底,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8158份,新签合同额1260.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同比增长36%。[3]在国家全面规范鼓励建筑业的创新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三大国家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的引导和鼓励下,建筑业发展仍存较大空间。
无论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还是国际化项目的推进,都离不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作为建筑业对口的人才通道,适应市场发展,抓住机遇,创新改革,提升人才质量,尤其在高职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院校,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就业市场适应性,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就业质量是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必然趋势。
二、我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1.现状分析。我校本专业从2012开始以方向招生,作为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管理方向)。2015年开始正式成为专业对外招生,6年来共培养学生1000多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施工技术、施工现场管理及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建设工程领域从事施工现场管理、工程造价管理、资料管理及合同管理等岗位工作,适应建筑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具有“精技术、懂投资、善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仍以现场管理为主,职业岗位定位以培养建造师为核心岗位定位。
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方面重点突出了三种岗位技能:一,施工现场基本操作技能:识图读图绘图能力、施工现场测量能力、施工技术应用能力;二,现场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能力、资料管理能力;三,突出了工程造价的确定控制能力:财务编制与管理能力、工程计量计价能力、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由于专业设置从工程造价专业延伸而来,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定位,对工程造价类的课程有一定倾斜。
2.存在问题:
(1)就业时岗位核心竞争力弱。我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既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又有工程造价学生的技能,面向市场时定位不清,没有核心竞争力。学生也容易产生什么课都学了什么技能又学得不扎实、就业时信心不足、在校学习不够勤勉的现象。
部分院校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对本专业人才进行了倾向性培养,突出了专业的差异化建设,这一点也反映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市场适应性广、市场调节度高的特点,在国家大力规范建筑业市场、走出国门的大环境下,为本专业的发展也开辟了新的契机。
(2)实践教学短板。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面向施工企业一线,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现场实操能力以及适应艰苦环境、應对突发事件与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成为重中之重。近几年,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和课程设计时,各课程都给予实践教学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由于各方面限制,实践教学的效果仍较难满足真实岗位工作要求,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也有待提高。
从成功的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不难看出,学生教育越贴近一线,实践教学效果越好,未来随着现代学徒制的推进,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对解决实践教学短板有更多的帮助和引导。目前,课内实践以及整周实训大多停留在校内教学,实践项目也较缺乏真实性,实用性、应用性不足,实践教学的改革工作是未来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值得在教学中探索改进。
(3)没有专业文化,学生专业情怀不够。本专业成立时间不长,学生整体专业观念不强,大部分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人生规划不够清晰。在每年大一的入学教育中,强调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的宣传和引导,没有形成专业文化、专业精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目标、努力奋斗精神、学有所成的愿望都不够。因此,专业发展要建立专业文化,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有理想有目标,有信念有付出。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工作动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4)专业特色不鲜明。虽然有六年的发展历程,本专业特色建设依然不够鲜明,与同类院校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差异化不足,亮点不突出。常规教学外,对市场变化对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关注不够,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调整反应较慢,学生就业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够,能否跟上市场的脚步获得社会的认可,成为市场检验专业的关键点。
三、人才培养方向的一些思考
形成专业特色,提升专业的就业数量与质量,离不开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定位,建筑业的新技术新模式都要求专业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定位与课程建设方面,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
1.专业定位及核心课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依然是以培养建筑工程一线的管理人才为目标,以建造师的职业素养为定位,适应市场发展,提升岗位能力为本位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与实施。近年,我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高度重视,在全校多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专题论证会中,要求核心课程的数量不超过八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目前是把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含BIM)作为核心课程建设。endprint
2.BIM技术教学。2016年9月19日,住建部公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要求重点推进BIM技术在全建筑生命周期的运用。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在建筑立项、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使用全寿命周期里以及在3D建筑打印中的应用,在原有三维建筑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共享模型中所有相关信息,实现建设项目从设计、建造到运营管理全过程的无缝对接和项目各方的信息畅通,实现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化。[4]
美国BIM教学起步早发展成熟,如:加州州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中的BIM课程,主要通过3D的BIM模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细节、进行工程量计算。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聘请行业内有经验的BIM专业人员,通过讲座和课程设计结合的方法,讲授工程中各类案例,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不同软件的使用方法。宾州州立大学的建筑工程系则在BIM教学过程强调协作精神,通过团队共同完成项目,让学生认识到BIM环境下相互协作的重要性。佐治亚大学的BIM课程也主要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设置BIM课程拓宽学生的行业视野,并提供了BIM的网络视频课程。可见BIM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模拟项目或实施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等。[5]
借鉴美国高校BIM的教学改革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师资团队和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完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形成我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BIM教学改革理论与方法。本专业BIM课程安排主要从三个基本教学模块出发,两个实践检验课程作为能力的提升,基本教学模块: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广联达BIM模块、BIM技术综合应用;两个实践检验课程,一是通过考证实现学生的技能证书培训,二是在毕业设计中融入BIM教学模块,使学生真正的将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效结合,提高BIM课程的岗位运用能力。
3.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2017年2月21日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加快培养熟悉国际规则的建筑业高级管理人才。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建筑业专业人才。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和建筑工人的教育培训。”建筑业走出去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建筑业大发展的战略需求。
(1)明确国际化人才的核心技能,重视学生外语教学。国际化人才的核心技能:精通外语;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国际商务及国际经营知识;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概括来说即是“精技术、通商务、懂外语、会管理”。[6]在国内院校重技术重经验的教学基础上,加强对外语、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
(2)鼓励国际交流、拓宽国际视野、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增强与国内外的双向互动,无论企业人才交流、国际文化交流学习、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国际合作平台加深互动,对提高人才质量和拓宽老师及学生的国际视野都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学生的跨境交换生、教师的访学、假期的主题交流活动,包括与企业的正式及非正式的合作,利用这些平台,都能有效促进国际人才培养的目标,尤其要加大学生深入国际项目开展实践教学的工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累海外实践经验。任何改革都需要不断实践去深化和提高,提高学生水平和意识,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提升与国际化视野建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争取与国际项目合作,参与项目建设,锻炼老师,培养学生,也有利于积累海外实践经验。建议在加大海外合作的同时,大力培养或者吸纳具有跨境项目工作能力的教师与导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4.提升实践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参与竞赛。
(1)实践教学。本专业服务企业和项目的一线,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很高,无论是专业技术技能还是项目的管理能力,都需要更扎实的基本业务知识以及较高的领导素质。结合德国双元制教学的经验,建议在校实践与企业实践相融合,尽可能多的创造实地实习机会,让学生参与项目,感受真实的场景与问题。
从我校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反馈来看,普遍比较认同真实项目的现场实训,例如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等课程实训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真实项目,以岗位角度去思考和体会现场处理问题的经验,学生反应较好;在项目管理以及招投标合同管理等课程中融入真实项目以及模拟情境教学,都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教学体验,提高对真实案例的认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以往整周实训项目管理沙盘课程反馈来看,学生对较完整的项目更为感兴趣,对有明确任务的大项目更能投入较多的热情和精力,很多学生能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去思考和解决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实践教学不断线,在各学期均有实际项目,效果较好。同时,在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下,学生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能否为高职技能培养提供借鉴,在本专业的实践中还有待探索。
(2)竞赛。本专业各类课程有很多的竞赛机会,例如测量大赛、CAD大赛、工程造价知识与软件大赛、项目管理沙盘大赛、BIM大赛,都是学生展示自己、提升自已的好机会,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以及专业信心,加强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近几年的经验来看,本专业很多学生拿到了相应比赛较好的成绩,对学生的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就业平台。
四、小结
本专业就业面广,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关注BIM技术应用发展,关注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以赛促学,在培养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专业文化专业情怀。在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面向世界的良好契机下,与时俱进、健康发展,使学生有更加积极的就业心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就业环境,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生涯创新创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对建筑业改革发出“最强音”!要敢于啃“硬骨头”![EB/OL].http://www.cbmeic.com/cnt_1888.html.
[2]国家统计局:2016年建筑业总产值193567亿元[EB/OL].(2017-01-24).http://www.chinaasc.org/news/115509.html.
[3]2016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情况[EB/OL].(2017-01-19).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dgzz/201701/20170102504429.shtml.
[4]张志静,胡素雅.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高教学刊,2016,(16).
[5]张尚,任宏,Albert P.C.Chan3.BIM的工程管理教学改革问题研究(一)——基于美国高校的BIM教育分析[J].建筑经济,2015,(1).
[6]汪和星.浅议国际工程建筑施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