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
摘要: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作为高校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发展极不稳定、不平衡,遇到诱发因素容易出现困惑、矛盾、冲突,进而引发情绪和行为障碍,这一群体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本文结合一个实际案例,从高校辅导员角度,探索如何运用个案管理的方法帮助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走出困境,使其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际交往障碍;干预;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6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6-0068-02
大學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他们的情感既丰富深刻,又敏感细腻,渴望人际交往,期待获得认可。但是,他们的心理与情绪尚不稳定,时常处于波动之中,也会由于各种心理问题,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其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人员,更应该关注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个体,研究差异,整合现有资源,利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实现人生梦想。
一、案例概述
张同学是外国语学院2013级学生,该生虽然基本能够完成日常学业任务,但是一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突出表现为:上课不喜欢和班级同学坐在一起,单独坐在角落里;课堂展示环节胆怯,不勇于表达;不参加社团或学校、班级其他的集体活动;与寝室同学关系紧张。
在大三下学期,该生遭遇了一次人际交往危机,该同学与寝室同学关系紧张,尤其与一名性格非常外向、成绩优异、优越感较强的王姓同学关系较差。张同学找到我诉说两人之间矛盾爆发的经过。主要是因为张同学乡音较重,王某嘲笑她“兰”、“南”不分,英语发音差,并说她在外教课上的表现很丢人。因为这一主要原因,二人在寝室大吵了一架。张同学找到我时,诉说了自己目前的状态,她感到非常痛苦,觉得同学们都不喜欢她,都嘲笑她,她不敢和别人说话,也不愿意和大家在一起,并且想调换寝室。她还表示当时与王某吵架时,她觉得自己说不过她,差一点就要举起板凳,砸向对方,是最后一点理智拉住了她。
二、案例分析
张同学这种人际关系问题是典型的人际交往障碍,由于受到这一问题的困扰,像张同学这样的学生备受人际关系困扰之苦,出现了情绪不稳定和学习适应性差的问题,他们在自卑、恐惧、嫉妒、敌视、焦虑心理中煎熬,致使学习效率下降,且影响到身心健康。从张同学的情况来看,她的情绪起伏大,对人格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开始出现敌视、不友善的性格,一方面出现了想要攻击别人的冲动,另一方面又出现了社交恐惧,害怕与人接触,不敢与其他同学对视,她们冷漠怕羞、极度内向、独来独往,表现出社交适应能力差等个性缺陷。通过对该生成长环境的调查了解及课堂听课,与该生谈话,走访该生宿舍,与该生班级同学谈话等方法,我逐渐走进了该生的世界,拨开表象,发现了张同学人际关系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1.成长环境封闭。经了解,该生来自河南一个较为偏僻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没读过太多的书,对该生的教育也没有什么方法,只知道告诉她要好好读书,与她的交流沟通很少。该生也表示从小她就不太爱说话,上高中后,离家住校,由于成绩一般,较为自卑,与班级学生联系较少,没有什么存在感。
2.爱好特长较少。通过该生的日常表现可以发现,生活中,她并没有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或有自己的特长,几乎对任何事情都很难有热情,这种情况导致和她接触的同学会觉得她无趣又有些木讷。这种不良循环一方面让她在与周围同学接触时有了一种抵触情绪,同时使得她在一些展示环节更加羞于表达。
3.非常敏感。该生极为敏感,对周围的同学、老师对她的态度过度在意,甚至十分挑剔。比如,有同学经过她身边,而没和她打招呼,她就会认为,对方无视她或对她不友善。上课时,老师叫她发言或说英语,同学们笑一下或开句玩笑,她就会非常难过,甚至在课堂上哭,以至于一天都没精神学习。可见,每天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他人身上,太过关注别人对自己的印象,过于敏感。
4.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差距较大。在我与该生的谈话中,我曾经问过她,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她的答案是有文艺天赋,有机会站在舞台上,受人瞩目。我又问她,那你觉得自己实际状态是什么样子。她说自己太过平凡,外貌普通,没任何才华,更没有文艺天赋,不受人重视。这两个问题,反映出该生的一个心理状态,她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差距非常大,而她又不肯接受这个太过平凡的自己。
5.自理能力较差。通过与该生班级同学谈话了解到,她的自理能力较差,喜欢依赖别人,把自己犯的错误或失误归结为别人。此外,虽然该生对群体中自己表现出来的形象不满意,但是比较懒散,不做任何努力,不改变现状,放任自流。
三、教育方法
1.倾听、陪伴、共情。当张同学找到我倾诉问题时,我第一时间感觉到,这个孩子因为人际问题,孤独了很长时间,她与周围的世界交流、沟通出了问题。在帮助她的过程中,我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暂时不去指出她的不足,而是好好倾听她的苦恼,并在一段时间之内尽量多的陪伴在她的身边,理解她的精神世界,在感情上进行抚慰。
2.调节该生与周围同学的人际关系。首先,在该生爆发人际关系危机后,我在例行的寝室检查中,留在了张同学所在寝室,与几名同学进行了谈话与交流,了解她们之间真正存在的问题,通过实例讲解大学生活的珍贵与同学之间友谊的难得,让她们再给彼此一段时间。其次,我选了一个天气较好的周末,带张同学寝室的几名同学,到大连理工大学校本部参观学习,我们看了校本部的自习室,听了讲座,去了咖啡书屋,看到了背着书包,快步走在校园内的大工学生,我告诉她们的这才是她们生活的重心,而不是整天纠结于同学关系。最后,我指导张同学与几名同学排练了英文电影《飘》经典片段的配音,并在班会中,让她们进行了表演,为张同学树立了自信心。endprint
3.特长培养。与该生交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能慢慢感受到我对她的情感是真诚的,她也从内心一点点接纳了我。这时我在和她的约定谈话时间中,开始和她一起分析她目前的状态,她的缺点和不足,以及造成目前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分析原因之后,我对她指出,目前在校学习期间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会影响到她的职业生涯甚至整个人生的发展。在得到该生认可后,我与该生一起制定了一个可操作的应对办法,那就是参加一项体育锻炼,我们选了羽毛球;参加一个英语创新项目小组,我们选了外文电影协会;参加一个英语类比赛,我们选了英文台词配音比赛。在和她的沟通中,我告诉她可以介绍她去参加以上相关社团及活动,但具体办理都要她自己去做,让她试着和别人交往。为了建立该生与人交流的自信心,我在该生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与相关活动、社团的负责人提前沟通了该生的情况,请他们尽量对她多一些关注,并给予相关指导。这样做并不是想让张同学与其他同学有所不同,而是在她鼓起勇气再一次参加社交活动时,给她一个正面积极的暗示,那就是其实她也能做好,为她下一步完全独立开展社交活动做准备。
四、教育效果
经过两个月的干预教育,张同学的情況大有改观,虽然没有和寝室同学能够成为好朋友,但是基本能够以同学关系正常相处。课堂上,该生基本可以和同学坐在一起,参与课堂讨论,在老师的鼓励下可以参与一些校团文化活动。在谈话中,该生心情较为平静,与过去不同的是她的想法不那么偏激了,遇到事情不只想自己的感受,也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她表示在大学生活的幸福感与愉悦度都在提高。
五、总结与反思
从高中到大学,青年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不断扩大,生活环境、成长背景不同的学生聚到一起,有些同学很快适应,而有些同学并不能适应,但是这些不适应不会很快表现出来,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发展为人际交往障碍,使得这样的学生心理发展极不稳定、不平衡,容易走向极端,遇到诱发因素容易出现困惑、矛盾、冲突而引发情绪和行为障碍。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学生常表现为恐惧、自卑、封闭、敌意、自傲等不正常心理状态。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高校辅导员应做好以下工作: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状态,掌握社交困难学生情况;做学生的知心人,在学生遇到社交障碍时,能够做到倾听、共情、陪伴;在与学生建立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因材施教,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建立学生的社交自信。
参考文献:
[1]钟颖.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