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强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的过渡性群体,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融入城市的意识比上一代农民工更加强烈。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困境,进而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困境;建议
中图分类号:D6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6-0007-02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含义及群体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含义
“新生代农民工”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口,从小生活在农村且长大后进入城市务工,也有從小生活在城市且长大后留在城市工作,但户籍在农村的年轻人[1]。新生代农民工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可以说是工业化和人口流动加速了这个群体的产生。虽然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但身份待遇与城里人相差甚远。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因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生活环境突显了新一代农民工的特征。
1.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彼时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高,父母一代开始对孩子的教育程度比较重视,声称“哪怕砸锅卖铁也要送自己的娃念好书、上好学,以后到大城市才有更好的发展”。因此,新生代农民工拥有高中以上学历者高达51.36%,还有部分拥有大学本科以及研究生文凭,文化程度远远高于老一代农民工[2]。
2.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由于受城市社会发展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吃穿住行各个方面趋同于城市中的同龄人生活方式,相比于父母一代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愿意把钱花在如手机、电脑、衣服,甚至买房和买车等生活品质当中,没有存钱意识。他们经常到电影院看电影、KTV唱歌,以此充实业余生活;周末也会约上朋友、同事爬山、打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到图书馆、博览会,给大脑充实知识。生活方式多元化,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接触社会,理解社会,融入社会,这相对于上一代农民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3.城市认同感普遍高。与农村生活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主要原因除了增加收入之外,还有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有种强烈的现代都市生活欲望,而不想仅作为城市的过客,渴望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城市立足生根,跳出“农门”跃进“城门”。据资料显示,我国有60.12%的新生代农民工“想要成为城市中的一员”或“已经成为城市中的一员”[3]。
4.婚姻状况。作为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他们对爱情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但由于工作的性质接触异性的机会较少,同时,我国因性别比例不平衡,导致新一代农民工找到对象的概率变少。如2017年春节期间,甘肃省某个农村,因年轻的姑娘少而单身男性比较多,以至于彩礼价格上涨(一套房子、车子,外加“万紫千红一片绿”),年轻人经济负担加重,社会出现不稳定的局面。
5.思想观念转变。受国情的影响,上一代农民工对自己生活过的土地具有浓厚的情感,他们希望去城里打工来弥补家用以及现阶段改变农村生活面貌,最终的观念还是要落叶归根。而新生代农民工恰恰相反,虽然很多从小生活在农村且长大后进入城市工作,或者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城工作,他们对乡村、土地的情感相对较弱,认为一辈子在农村辛辛苦苦工作,也没城里待遇高,不值得向往。因此,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希望留在城市生活,数据显示,88.7%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4],说明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生活的长远目标,这种思想观念也必将对我国农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困境
1.城乡二元制度梗阻。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以至于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到城市务工的建设中来。根据唯物辩证法可知,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皆有利弊,我国经济发展也不例外。新生代农民工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城乡二元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活发展,即使政府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制度,但实施过程中没什么变化,他们以“双重身份”不断游离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却不被城市所接纳。在教育方面,私立学校因高昂的借读费,农民工子女只能选择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在住房方面,政府虽然建立了一部分廉租房、廉价房,但多数照顾的是城市低收入人群;在就业方面,同工不同酬、工作时间长、拖欠农民工薪酬。
2.社会保障意识不足。首先,新生代农民工虽然长时间生活在城市,但工作性质大多属于临时工,没有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与城镇居民相比,享受不到同等待遇的住房、医疗、社会保险等公共服务。其次,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不强,在城市生活中,也缺乏自己表达权利的渠道。
3.心理素质不强。首先,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要求也普遍偏高,除了拥有一定的学历之外,一门技能也是重要的门槛。其次,新一代农民工作为现代的“80后”、“90后”、“95后”,出生时正好碰上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属于全家人的“宝”,一旦从事环境比较差、劳动量大的工作时,跳槽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常便饭。最后,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因现代工作压力大,自身心理素质不强,遇到困难极度容易退缩。
三、走出新生代农民工困境的建议
1.消除城乡二元制度梗阻,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城乡二元结构是阻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的主要原因,只有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统一化,使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同龄人在就业、住房、医疗、教育方面实现真正的平等待遇。其一,各地政府应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规范劳动力市场,消除企业对农民工用工的歧视,打破同工不同薪酬的规定,强调落实农民工权益,签订劳动合同。其二,消除社会资源比例不协调的问题,加快农民工就业、住房、看病的难题,使新一代农民工享受到公民应有的福利待遇。其三,对于像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城市,积极放宽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的政策,采取积分制落户法,使农民工进城落户成为可能。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农民工从事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应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减少因工伤保险而引起的纠纷,让农民工上得起大医院。其次,建立农民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其生活上的经济困难。再次,关心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降低私立学校学杂费,保证每个人都有学上。最后,出台住房政策,政府加大执行与监督力度,确保农民工有房可住。
3.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能力优势。首先,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学习“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于迎接新挑战。其次,利用公共图书馆、学校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自身的学习,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考虑上夜大、电大、成人教育获取大学文凭,提升个人的人力资本,为工作加份筹码。再次,拓宽工作信息渠道,改变过去靠熟人、老乡和亲属的老观念,学会利用互联网平台寻找满意的工作。政府应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提升用人单位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积极性[4]。
4.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农民工就业。新生代农民工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给城市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心血与汗水,理应享受城乡一体化后的社会保障待遇。想要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变成“居民”,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给予关心与重视。其一,企业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劳动者提供五险一金,不拖欠农民工工资。同时,企业还应该为农民工提供一些晋升平台,这样不仅满足了农民工对职业发展的渴望,而且也为企业留住了人才。其二,社会上的非政府组织,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为农民工提供平台,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为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包丽颖,陈柳钦.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再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11,(4):75-77.
[2]董碧水.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存四大困境[N].中国青年报,2011-10-16.
[3]魏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2):66-67.
[4]杨梅.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模式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06):52-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