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金平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要贯彻落实教育改革提出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不是很理想,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去解决。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条提高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策略,希望能够对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语文核心素养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64-02
引言
在高中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是文化教育的基础学科,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我国优秀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见证及工具。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高的实践价值,而且符合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素养是人身上的综合品质,常常在微观的心理和细节的行为上体现。语文素养主要包括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语言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到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还包括教学过程中培养出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等,它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1]。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就是基于语文课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语文应以什么样的姿态为在当代立德树人发挥自身特有的功能?课程的目标应当从哪些地方确立来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必须从教育追求的效果出发来考虑问题,主要应当考虑一门课程从能够在一个当代合格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什么?能够在他们步入社会之后在他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能力上留下什么?为了弄清语文这些的功能,才有了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可能。
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
我们将语文核心素养从简单到复杂氛围了六个层次:①语文知识的学习。②丰富的语言积累。③熟练掌握语言技能。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⑤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⑥言谈举止儒雅文明。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技能,还是一种综合性的文明素养,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以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台下被动听讲[2]。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比较低,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侧重于对语文知识的讲解,但是却忽略的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由于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而语文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答题能力和应试技巧上面,不能够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无法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3.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策略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工作必须要体现出人文关怀,通过指引学生构建正确的感情和精神世界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实践经验。
(1)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对社会阅历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3]。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关心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将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爱上语文,进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进行《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的时候,由于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分享自己从文中获得的心得和感悟。教师要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学生,然后结合多媒体课件等展開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重视和学生的沟通,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进而提高学生语文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4]。endprint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然后结合课文展开拓展联系,让学生分小组对《荷塘月色》进行仿写或则扩写,让学生在自己思考和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通过多媒体和课文中展现出来的景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有效的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创新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必须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完成教材要求的高中语文知识的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补充一些教育考试大纲之外的语文知识,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5]。课外知识的添加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在语文写作方面的写作素材,使学生的眼界更加的开阔,让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话题让学生来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分为正反两方来展开辩论。正方的观点为要继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没得,看到老人摔倒要扶,反方同学则认为现代社会中碰瓷的现象太多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不扶的好。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提示,应用正确的观念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社会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但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还是不很全面,学校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管理和培训,尤其是教师要提高思想和意识,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道德涵养,加强对师资团队的建设[6]。学校必须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培训,将一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學方法灌输给老师,让高中语文教师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转变教学思想,并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如在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的运用多媒体、如何采用更加新颖的方式教授古文以及让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还能拓展知识等,使得教师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了保证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学校和老师应该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积累新课程改革的经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将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人文教育融合在一起,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需求,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修身养性,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贡如云,冯为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5):52-54.
[2]彭臣刚.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4):64-65.
[3]丁慧军.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浅探[J].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 2016(1):52-53.
[4]周新均. 试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J]. 教育, 2016(9):178.
[5]朱俐蓉.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5,(24):37.
[6]廖勋勋.刍议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素养的提高教育策略[J]. 教育, 2016(8):1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