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的主渠道,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赖于课堂教学的渗透,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文章从两个课例出发,简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动机,以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想动机;培养;学生品质;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动机是最重要的部分,这是语文学科落实素质教育的特点,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去把握思想教育的动机。
丰富的导语是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孕育明确的课堂意识并为学生新知识提供比较好的氛围,比如《草地夜行》一文,教学前可结合理解课题,适当介绍现代背景,使学生懂得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抓住小学生最爱听故事的心理,在简介课题詹天佑的生平时向他们介绍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他十二岁就选派到美国留学,在留学期间,一天,课堂上白色的绿灯屏幕映出了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破车在缓慢地行进。老师说:“这样落后的技术,这样贫穷的人民……”詹天佑此时的心情非常悲酸,下课后,一个美国学生冷笑着问詹天佑,“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詹天佑突地站起来,愤怒地说:“是我们国家的,但那时暂时的!”说完愤然地离开了教室,从此詹天佑怀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发愤读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一八八一年詹天佑满怀着为国效劳的斗志,回到了祖国,1905年主持修筑了举世瞩目的京张铁路,今天诸多到中国来浏览的外宾游客看到詹天佑留下伟大工程都赞口不已,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这种用故事的方式引入,通过语言的感悟,渲染创造了一种民族的自豪感的氛围,这种情境会微妙的进入学生心田,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随之油然而生。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靠语言和思想的双向渗透实现的,在阅读比较分析中,应把握关键语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詹天佑》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抓住“阻挠”“要挟”等词语。在学生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清政府一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帝国主义就阻挠要挟?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时,帝国主义又是怎样的阻挠要挟的呢?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百般要挟,詹天佑又是怎样做的呢?帝国主义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这两个词的理解,使学生理解内容,又激发他们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对杰出工程师詹天佑敬仰之情,振奋了新一代的民族精神。
不少课文有着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美德德育,能使学生能从主观上自觉地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
譬如在教《荔枝蜜》一课时,除了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之外,还应当引导学生着重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十九自然段,细心体会抑扬顿挫手法能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并得出文章的感情线索:由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美蜜蜂——想变成蜜蜂。并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文章的艺术性、感染力,从而体会出作者由蜜蜂联想到劳动人民的合理性,即蜜蜂和人之间具有共同特点:辛勤劳动、无私奉献。他们之间都具有崇高美好的品德,这样就能改变学生意识中潜在的“体力劳动可耻”的不健康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觀。
感情朗读既可把各种复杂,甚至微妙的感情真空地传给听众,又可体味作品,获得某种体验具体化,形象化,而产生一种亲见,亲闻的感受,如《可爱的草塘》,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草塘的可爱,读来令人神往。在教学中,可充分运用感情朗读,并让学生讲讲哪些词语用得准确,哪些语句写得传神,在读中欣赏品味语言美,在品味中陶冶美的情操,从读中体会北大荒特有的情趣,体会草塘的可爱,休会北大荒人的自豪感,从而自然地渗透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育改革在不断地发展,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光凭课堂远远达不到新课标要求,所以,必须给学生补充“营养”。比如,词语接力赛、表演课本剧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比赛等等,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借此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教《挖荠菜》一文时,由于作者写作内容和现代学生所经历的生活相距太远,学生无法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认为作者对荠菜的感情不可理喻,甚至有人认为想要吃荠菜,菜市场上不是有卖吗?干吗要大张旗鼓,拉上自己和孩子去挖呢?针对这个情况,我找来一些描写旧社会黑暗统治时期贫苦人家生活的图片给他们看,讲这些故事给他们听,同时讲解一些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节俭故事,并联系实际,和他们达成“艰苦朴素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共识,形象直观地告诉他们作者以前所受的苦难,教育他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课堂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许多学生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的,上了这节课后,生活节俭了很多。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单落在课内还是不够的,要延伸到课外。我在《林海》一文教完后,让学生观察家乡的美景,然后拿起自己的笔来赞美家乡,在习作中进行生动的描写,表现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从热爱家乡升华为热爱祖国。
在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时机,点点滴滴,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像春风化雨那样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哺育和陶冶一代新人的爱国情操,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双重任务,培养出新世纪的一代新人。
作者简介:
肖浴娇,江西省井冈山市,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