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课堂应该以生为本

2017-09-20 18:20朱永玲
新课程·小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

朱永玲

摘 要:好的语文课堂应该“真正把学生放在心里”,应该最大限度地放权:解读权、自主权、合作权、交流权,反馈权、话语权……让自主自悟充盈在课堂的每一个细微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执着于这样的追求,并且在这样的追求中尽情翱翔,在语文的百花园中“郁郁乎文哉”,让孩子们得到多重锻造、滋养和提升。

关键词:情境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延伸

曾有专家表达了对语文公开课的期待:“真正把学生放在心里,而不要把评委和听课老师放在首要位置。要着眼于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评委和听课老师。”如何“把学生放在心里”?窃以为,教师必须放权:解读权、自主权、反馈权、话语权……语文课堂必须让孩子们自主自悟,必须有孩子们手、口、眼并用的开开心心,让孩子们的个体感悟和多元解读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以此丰富孩子们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

曾经执教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将相和》一文,以下是我在第一次磨课开头时的教学设计: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看一幅图片(出示图片),图片上的那两个人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2.出示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时期,当时秦国最强。

3.《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请问:“将”“相”分别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

显然,这样的课堂设计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不论是出示图片,还是“故事背景”,都是教师“牵着走”,都是教师在“马不停蹄”地忙碌,而学生只是看客,在被动中接受,正如专家所批评的“你的深刻,可能与学生没有多大关系。”听课的老师告诉我:课初,应该让孩子们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应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呀,不论多么精彩的开头,不论多么完美的设计,如果缺少了孩子们的主动参与,都将是得不偿失的。真正好的、成功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让自主自悟充盈在课堂的每一个细微处,这样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为教学增值,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地享受语文。

带着同事对我的“叮嘱”,我重新研读《将相和》,力争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案,以下是部分教学环节和情景: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中国历史著名故事,你收集到了什么呢?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有的说“荆轲刺秦王”,有的说“纸上谈兵”的赵括,有的说屈原沉江,有的说“廉颇负荆请罪”……)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和氏璧”的来历。

2.分组交流“战国七雄”的故事。注意让孩子们互相补充,重复的就不让交流了,注意凸显出“秦国最强”等时代背景。

3.导入设问:上面提到“和氏璧”的来历恰恰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将相和”有关,那么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请你们自己提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去读课文,比如“将”“相”分别指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和”之前必有“不和”,那么,“不和”又是什么?

这样的设计,这样的课堂是以检查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目的來导入,是以学生的“自主、交流、补充”为前提,因而孩子们学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可以看出,教师只是引导,只是稍微点拨,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才是课堂的中心。不论是“中国历史著名故事”,还是“战国七雄”的故事,以及具体到“将相和”的故事,都是学生自主自悟的结果,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孩子们的。实践证明,“主动交流”比“被动听故事”更有效,分组讨论比单项灌注更有效,多元互动比一问一答更有效。

这样的多元互动和自主自悟应该贯穿到学习《将相和》的全过程,比如,当教生细读“完璧归赵”之后,就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学“渑池相会”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小组交流也罢,自读自学也罢,教师应该充分地放权,应该让孩子们充分地自主自悟,充分地交流协商,充分地探究延伸,让孩子们“产生一种内在动力,乐此不疲地亲近语文,学习语文,享用语文。”

以下是一段教学实录:

师: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还可以用哪几个字概括?

生1:还可以用“物归原主”。

生2:还可以用“物归旧主”。

师:嗯,不错,那么第二个故事除了“渑池相会”,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概括呀?

生3:还可以用“为赵王击缶”。

生4:也可以用“以死相逼”。

师:第三个故事除了“负荆请罪”,还可以用什么词语?

生5:还可以用“同心协力”。

生6:我觉得“引咎自责”也行

生7:还可以用“悔过自责”。……

这样的探究不仅扩充了孩子们的言语生命,同时也扩充了孩子们的精神生命,洞开了孩子们的多重视域。由于这样的设计和探究隐含着我们对语文教学一种更理想的境界,那就是以生为本,那就是以学为中心,因而这样的课堂灵活、大气、坚实,是新课改理念下不可或缺的课堂追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执着于这样的追求,并且在这样的追求中尽情翱翔,在语文的百花园中“郁郁乎文哉”,让孩子们得到多重锻造、滋养和提升,而这,不正是新课标新理念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得失寸心知[J].教师月刊,2015(4):39.

[2]潘文彬.培育儿童的语文情感[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5(12):1.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
自主合作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讨
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