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历史演进与趋势预测

2017-09-20 19:13肖倩冰
时代金融 2017年16期
关键词:趋势分析对策

肖倩冰

【摘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本文利用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数据,通过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系数以及比较劳动生产率这三个指标来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至今的历史演变。并对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逐步弱化,但速度缓慢。建议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制度体制革新,提升城市化质量等举措推动我国二元经济結构转变。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 趋势分析 对策

一、二元经济结构指标

(一)比较劳动生产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同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用公式表示为:。其中为农业部门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为农业部门劳动力人数占总劳动力人数的比重。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可表示为:。两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越大,二元性越大。

(二)二元对比系数

二元对比系数:是二元经济中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二元对比系数处于0-1之间,当二元对比系数为0时,二元性最显著。当二元对比系数为1时,二元性消失。

(三)二元反差系数

二元反差系数:是两部门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数的平均值。用公式表示为:。二元反差系数越小,则二元经济结构就越不明显,反之二元结构就越强。

二、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历史演进

第一阶段(1978~1992年):二元经济逐步改善。二元对比系数在波动中增长,二元反差系数呈下降趋势。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开始发展,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向城市靠近。在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结构调整,工业化路径的转变等因素,促进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

第二阶段(1992~1996年):二元经济受到冲击。在这一时期,城市工业发展迅猛。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劳动力供不应求。城市掀起了“民工潮”,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但是,农民外出务工仅是劳动地点的变化,而非真正的身份变换。因此,该时期城乡差距虽然有缩小的迹象,但导致两者差距的根本性因素并未改变。

第三阶段(1996~2003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距逐年扩大。八年间,中国的二元对比系数一直处于0.14~0.23之间,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0.31~0.45。1996年之后,我国城乡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城乡经济发展遭受了重创。因此,国家宏观调控加大了对城市经济的扶持。农村经济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出现了农产品出口难题,农民的增收渠道缩小。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增强。

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2003年至今,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改善。具体表现为二元对比系数由2003年的14.54%增加到2015年的24.75%。二元反差系数由2003年的36.8%下降到2015年的19.4%。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投入,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取消农业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减免农村义务教育费用等。

三、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趋势预测

(一)模型构建

要预测未来3年内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就必须先对未来3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与就业人数进行预测,从而计算得出二元对比系数与二元反差系数。总产值与就业人数可以使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预测。模型如下:

其中,表示总产值或总就业人数,表示时间。

(二)模型参数估计与预测结果

运用1978年-2015年我国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人员数据以及Eviews7.0可估计得到模型的参数值。如下:

根据参数估计结果,借助于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可得到2016~2018年的预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2016~2017年三次产业的总产值与就业人数,可得出这三年内我国城乡二元对比系数与二元反差系数的预测值,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二元对比系数逐步上升,二元反差系数逐步减少。它们之间的比值逐渐增大。说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这主要归因于政府对农业的扶持。但从整体来看,国家在农业方面的财政支出与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比还不对称,并且惠农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时滞性,现今成效还不太明显,导致未来几年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差距缩小的速度缓慢。

四、政策建议

(一)政府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改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政府首先需要加大对“三农”的投资,提高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农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做到财政收入对农业投入的增加率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二是强化惠农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三是加大农村教育事业经费投入。四是加大农村卫生事业的投资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完善公共卫生保健体系,加大资金,人员与设施投入。

(二)加快制度体制革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包括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这不但可以促进城乡要素公平交换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二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进城农民工享受与城镇户籍人口同等的福利待遇,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实现就业机会均等。三是要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人为本,积极为人民谋福利。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推动城市化建设,提高城市化质量

要想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的难题,关键是加快城市化建设,建立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机制。一方面,工业化会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加速城市化会为工业化提供良好的保证。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入城镇,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并通过各种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因此,必须改变现有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方式,推动城市化建设,提高城市化质量,使农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

参考文献

[1]任保平.论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05:3-9.

[2]蔡雪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历程及趋势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9,02:37-40.

[3]苏雪串.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形成和演变分析[J].学习与实践,2008,02:14-18.

[4]李颖.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演进及其调整[J].农村经济,2011,09:83-87.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78~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趋势分析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校微课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