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私人银行业务比较分析

2017-09-20 11:40赵丛泽常瓅元
时代金融 2017年16期
关键词:客户群银行业务净值

赵丛泽+常瓅元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理财观念的不断进步,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现代金融的主要业务之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逐步从起步阶段走向正轨,然而相较于金融业发达的美国,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成熟度仍然较低。但经过近20年的发展也已经初具规模。所以,本文通过对中美私人银行业务进行比较分析,来揭示两国私人银行业务中的异同点,并借鉴美国私人银行业务的业务模式、客户结构、从业人员等特点,从而发现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方向。

【关键词】中美私人银行业务 比较分析

一、中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首家私人银行由中国银行于1007年创办,迄今为止,已有20多家商业银行陆续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概况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各银行网站和财务报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中国银行开业最早,这与其商业银行的领头地位分不开。从资产门槛来看,各家行存在一定差别,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要求客户持有1000万金融资产以上,门槛相对较高;中国银行和平安银行相对较低,分别只有100万美元和600万人民币的要求。

评价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规模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资产管理规模。图1显示的是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管理资金规模的比较。其中招商银行以12521亿元管理规模位居第一,其他股份制银行规模差距较大。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高资金管理规模与其国有制银行的身份分不开,客户普遍对该类银行持较高的信任度。招商银行能够在资金管理规模上打败其他银行得益于其业务开展时间较早以及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

根据《中国私人银行报告2017》数据显示,我国高净值家庭已达210万户,国内私人银行客户数目前大概是50万户。这一数字占高净值家庭数的比例为23%。因此,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空间巨大,潜在客户众多。私人银行必须充分挖掘这些高净值家庭成为私人银行的客户。

目前,国际上实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模式分为两种,分别为事业部制和大零售模式。而我国较多的是以大零售模式开展业务。“大零售”模式即在总行的零售业务一级部门的基础上设立私人银行二级部,负责私人银行业务的规划管理和产品设计,业务开展与市场营销则由分行的零售银行部门负责。实行这一业务模式的代表银行是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和浦发银行等。我国多次尝试转型,由大零售模式转变为事业部制,以增强私人银行业务在整个银行体系中的独立性和地位。但由于国内高净值客户资源分散的特点,经营模式不能短时间内由零售模式过渡到事业部制模式。

二、美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在美国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种类众多,除了零售和全能型银行外,信托银行、家庭办公室、股票经纪人和大型经纪公司以及投资银行都开展了私人银行业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从业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会计公司和律师行,来提供相应的附加服务。

美国的投资者在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之下,投资比较理性、成熟。他们对私人银行的需求更多希望得到信托、股权管理方面的支持使得个人事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美国私人银行客户占高净值人士比例较高,客户群范围也较大,可以说是涵盖了全美各个阶层。

与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模式不同。在美国,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要可以分为独立型、投资型和商业银行型三大类。相对成熟的是投资型和商业型模式,而独立型的私人银行还处于发展阶段,市场占有率较低,一般金融机构在服务模式上都采取一个私人银行家外加一个专业团队的方式。美国私人银行提供的服务项目涉及面广泛,除了资产管理和投资以外,还包括为客户定制出国旅行计划、提供艺术顾问服务、子女教育、艺术品投资等另类产品。在私人银行金融产品的设计能力方面,美国也显得非常成熟。

三、中美私人银行业务比较分析

(一)准入门槛比较

美国私人银行的准入门槛比较高,以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为例(见表2):

可见美国私人银行对于客户的定位更高,他们面向的是超高净值客户,这与美国整体经济发展现状和国民财富值分不开。客户定位是私人银行业务开展的基础,美国的金融机构将客户定位为超高净值人士是为了赋予私人银行业务的独特性与差别性,并与零售理财业务进行分离,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和符合客户身份的服务。这也与美国私人银行以事业部制模式开展有关。而我国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由于客户分散和客户来源难于挖掘等原因,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无法从零售业务中成功分离,导致私人银行业务要长期以来通过零售模式进行客户的开发与筛选。

(二)客户情况比较

对于两国私人银行针对的客户群来说,中美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共性。美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群范围较大,可以说是涵盖了全美各个阶层。正因为如此,美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划分才更加细致,层级更加分明。美国私人银行不仅仅把客户群定位局限于超高净值客户外,还为美国的中产阶级量身定制了很多服务。同时,美国还在积极笼络海外客户进入美国私人银行的业务范围并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我国私人银行的核心内容就是替高净值人群进行财富管理。从2007年中国银行成立私人银行以来,客户大多数是针对国内家族型的高净值人群,大都开展在岸市场。而中产阶级及以下的人群则没有相对应的产品,客户缺口较大。积极扩大客户群范围对加快发展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很有必要。

(三)从业人员比较

美国私人银行业务从业人员大多出身于富裕家庭,能够设身处地的满足客户的需要。同时,从业人员的年龄分布大多处于40岁以上,不仅有丰富的从业经验,而且多数都经历过一到两次金融危机,能够从容应对客户服务和资金运作中各种变化与危急情况。

目前国内的私人银行业才刚刚起步,业务专业人才欠缺,人才队伍亟待建设。因此,国内商业银行正在积极大力开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例如,中国银行在2008年7月斥资900万瑞士法郎成功收购了瑞士和瑞达基金管理公司,此次收购主要是看重这家公司拥有丰富基金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成熟的投资产品。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上文对中美两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在业务开展和客户服务上的诸多不足。为此,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逐步推进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转变私人银行业务模式,丰富金融产品。目前我国分业经营体制限制了金融产品的种类,不利于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发展。适度放开金融管制,加快推進私人银行业务由大零售模式向事业部模式转变,将其与其他业务分离开来,有利于增强私人银行业务的灵活性与自主性,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产品多样化。

第二,扩大客户群范围。由于目前我国银行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金融产品种类十分有限,客户的针对性也较强,不利于业务的开展。除了经营模式的转变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客户,银行业要主动扩大客户群范围,不应将业务的开展单纯着眼于超高净值客户,而应想方设法为其他符合条件的客户群定制服务,来为拓展金融产品、提升服务层次提供动力。

第三,利用美国私人银行家的成功经验,加大从业人员培养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性。除了从内部挖掘人才,对具有培养潜力的员工加以重点培养,私人银行还可以考虑从国外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开提高私人银行团队的整体能力,为未来参与国际竞争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东.中美私人银行的比较分析及启示[D].财政金融.2012年1月.

[2]王晓东.美国私人银行服务业务及对我国银行的启示[D].对外经贸实务.2013年2月.

[3]李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问题研究[D].广西教育.2015年1月.

作者简介:赵丛泽(1993-),女,汉族,河北辛集,就读于贵州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产业金融;常瓅元(1993-),女,汉族,河北邢台,就读于贵州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区域金融。endprint

猜你喜欢
客户群银行业务净值
资管新规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浅析手机银行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
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状况及几点建议
浅析微电影
论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及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