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2017-09-20 22:38侯丹丹
艺术评鉴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古典音乐电影运用

侯丹丹

摘要:电影与古典音乐的结合从电影诞生初期延续至今,结构严谨、风格迥异的庞大古典乐库,为现当代电影配乐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范本。古典音乐作品的相对完整性,对电影中直接的运用来说是有较高难度和深度的课题,在恰当的契机下使古典音乐作品“无缝”融入电影,在推进电影叙事、塑造电影人物、表达电影隐喻意义、强化电影主题等方面呈现出理想的视听艺术功效。

关键词:电影 古典音乐 运用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058-02

电影诞生至今,古典音乐一直参与了电影音乐和电影的发展。早期默片时代,在放映现场由乐队演奏较完整的古典音乐片段,其最初目的是为了掩盖电影放映机的噪声;在默片的中后期,有了为电影的现场放映而专门录制的唱片,且多为古典音乐作品,选择的乐曲以配合电影的剪辑节奏和叙事基调为主,在填补了声音缺失空白的同时产生了视听组合的新意义。有声电影出现至今,技术的飞速进步,使电影音乐在创作和形式上有了更寬阔的空间,电影音乐不仅是电影“视听艺术”的主角,其功能性日益丰富,在电影叙事风格、电影人物塑造、电影深层次的艺术表达等多方面开辟了更多的方向。

当代的电影音乐呈现出更加多元的趋势,民族音乐、流行歌曲、摇滚乐、电子合成音乐、实验音乐等不同风格的音乐,出现在不同民族、国家的各种类型电影作品中。由多种流派发展演变成至今的古典音乐,在作曲家创作构思以及二度创作的演奏、演唱方面需要艺术家精湛的技艺和技能,其作品呈现出的高度完整性是电影引用的最大难度所在。但影史中选取合适的古典音乐作品做电影配乐的电影作品依然为数不少,常见的艺术歌曲、歌剧、清唱剧、钢琴曲、小(大)提琴协奏曲、交响曲等众多古典音乐形式都在电影中出现过,对于古典音乐本身,电影在某种层面上普及推广了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同时做了全新的注脚。

一、电影人物的“主题曲”——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在电影中的运用

由顾长卫导演的电影《立春》,讲述了生活在小城市的主人公——音乐教师王彩玲,以及她身边一直在挣扎的艺术青年小群体的故事,他们“为艺术,为爱情”,敢于追求梦想、追寻真爱,却最终败给艺术、败给爱情。电影伊始,在王彩玲的画外音之后,便响起了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慕春》,“那温暖的春风已苏醒。它轻轻地吹……可怜的心哪,别害怕!”,以歌词中所表达的词意开门见山的点题,呈现了主人公的形态和她生活的环境以及和周围人的关系。这首歌曲是王彩玲以及电影中几位配角现实遭遇的直接映照,她和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出自普契尼作曲的歌剧《托斯卡》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是歌剧中女主人公托斯卡的咏叹调,亦是电影主人公王彩玲命运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我衷心地爱护一切生灵!……但在这绝望时刻,为何啊上帝。为何对我残酷无情?”这段咏叹调在电影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王彩玲“炫技”的唱给要拜她为师的周瑜,是她和以周瑜为代表的青年们理想最丰满的时刻;第二次是在北京的王彩玲得知进歌剧院几乎“此生无望”时,绝望的唱出“败给艺术”的现实;第三次出现在电影的结尾,臆想中的王彩玲站在金色音乐厅的舞台,再次唱起了这首咏叹调。这是她败给艺术、败给爱情之后的悲情抒发。

影史上经典电影作品《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被误判入狱且为无期徒刑的银行家安迪,在监狱中坚持“希望”的信念,忍辱负重,在长达20年间用一把小锤凿出地道成功越狱,重获自由身,揭露了监狱系统黑暗的腐败内幕。“希望”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主题,电影中最动人的段落阐释了这一主题:安迪通过自己的过人之处逐渐获得监狱长的信任,在一个平常的午后,安迪以工作的名义进入到广播室,反锁屋门,打开了唱片机和高音喇叭,把唱片机的声音放到最大,任由狱警喊叫砸门,在整个监狱的犯人和狱警诧异的目光中,安迪在躺椅上闭眼享受此刻,更不惜被关黑屋一周。此时唱片机里响起的是莫扎特创作的家喻户晓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片段《西风颂》,这是歌剧中第三幕出现的伯爵夫人和苏珊娜一起写送给伯爵信的二重唱。这首旋律优美的女声二重唱,伴着众多犯人惊呆进而陶醉的目光,响彻整座监狱,它呈现出的空灵、纯净的声响与充满戾气、仇恨、绝望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无疑是“希望”“自由”“光明”的代言词。在电影中这段音乐也是重要的转折点,安迪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他的挚友瑞德,“希望”不可怕,有“希望”才能继续有意义的活下去,为电影结尾他们在碧海蓝天的沙滩重逢做了铺垫。这类艺术歌曲和歌剧片段在电影中的运用,使其歌词内容的意义与电影叙事产生了互文效应,进而推进电影叙事、生动刻画了人物性格。

二、电影叙事的“变奏曲”——钢琴曲在电影中的运用

由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电影《钢琴家》,讲述了波兰钢琴家席皮尔曼在二战期间被迫离开沦陷的祖国,开始生死未卜的逃亡,直到遇见一位被他的钢琴曲打动、酷爱音乐的德国军官,席皮尔曼在德国军官的保护下坚持到了胜利的到来的故事。这部电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传记电影,但电影中出现的钢琴曲尤其是肖邦的几首作品串联起了整部电影,是叙事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电影开篇,钢琴家席皮尔曼在电台平和的弹奏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直到德军的炮弹突然从天而降砸穿屋顶,受伤的席皮尔曼被迫终止演奏,平和瞬间被打破,残酷的战争来临。这首直到肖邦去世后才公布于世的夜曲,充满了忧伤、低沉的情绪,契合了电影开始主人公命运由战争瞬间改变的悲伤基调,也为电影后续的叙事做了预告。电影中段,颠沛流离的席皮尔曼被朋友安置在德军医院对面的公寓避难,屋里赫然摆着一架钢琴,这对席皮尔曼来说是巨大的诱惑,他习惯的打开钢琴,但冷酷的现实告诉他此时绝不是弹奏钢琴的时候,于是就有了影片中席皮尔曼想象中弹奏钢琴的超现实画面。这时电影中出现的音乐是肖邦的《波兰舞曲》,这首曲子的前奏气势恢宏,虽然无法真实的触碰到琴键,但席皮尔曼依然忘情的投入想象中的演奏,尽管只是短暂的安宁,但这首热烈奔放的舞曲带给他的慰藉和对未来的憧憬却是弥足珍贵的。在电影的结尾,战争结束,席皮尔曼恢复了钢琴家的身份,此时这部寓意着希望和胜利的《波兰舞曲》再次响起,穿着演出礼服的席皮尔曼气定神闲,呈现出“浴火重生”后的状态与之前的想象中的演奏形成呼应,令人唏嘘。影片中出现的另外一首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是整部电影最重要的情节点,饥饿到极限的席皮尔曼在被德军轰炸过的破屋子里盲目觅食,找到一瓶罐头用力开启时弄出声响被一名德国军官发现,此时电影的叙事达到了高潮。在此之前的画面里,隐约出现的音乐是这位军官在弹奏贝多芬著名的《月光奏鸣曲》,这首曲子是德国军官心境和品性的外显,从乐曲中透露出他的善良和对安静的向往,为后面的叙事埋下了伏笔。接下来德国军官得知席皮尔曼的身份并示意他“展示一下”,在“不可抗拒的命令”中饥寒交迫的席皮尔曼活动了手指,选择了这首肖邦在当时华沙起义失败,波兰亡国之际创作的《g小调叙事曲》,把不安、屈辱、恐惧、悲怆等诸多复杂的情绪都融入到了这首钢琴曲中。席皮尔曼的音乐以及他的才华和勇气征服了这位懂音乐的德国军官,他决定冒险保护席皮尔曼,直到这场战争结束。这些钢琴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乐曲本身的内容,完全可称之为电影的叙事情节点,其与电影叙事高度融合,呈现出电影背后的隐喻意义。endprint

三、电影主题的“序曲”——交响曲在电影中的运用

美国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未来三部曲”——《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探讨反思了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太空为代表的未知事物的态度,是电影史上科幻电影的先驱代表。在这三部曲中库布里克引用了大量的交响曲作品,契合、渲染了电影中哲理思考的主题。

电影《2001太空漫游》开篇,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黑幕中激昂的响起,交响诗中尼采的生命哲理诘问,是电影开篇人猿进化的过程中人类文明的进程最准确的注脚,库布里克对此交响曲的运用被称为这首曲子的“重生”。此外,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在电影《2001太空漫游》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在电影第一篇章结束人猿将手中的骨头扔向天空,接着转场出现太空中遨游的飞船;第二次出现在电影中段太空飞船在月球中安静祥和的飞行,这两次的运用都在指向人类文明在太空中的“圆舞”,与小约翰·施特劳斯在创作《蓝色多瑙河》时希望给维也纳人们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寓意一致;乐曲第三次作为结尾曲出现在电影结束出字幕之时,是电影主题“太空漫游”的回应。在电影《发条橙》中,库布里克同样引用了大量的交响曲,包括贝多芬、罗西尼、亨利·普赛尔等作曲家的作品,其中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运用堪称经典,《第九交響曲》可以称之为电影主人公艾利克斯的主题音乐,也是电影《发条橙》的主题音乐。同时不断出现的贝多芬画像窗帘、贝多芬雕塑、贝多芬作品的磁带都在强化贝多芬和他的《第九交响曲》对电影的重要性,《第九交响曲》在电影中前后出现过五次,前两次都出现在艾利克斯进行暴力行为和暴力宣泄之后,后三次出现在艾利克斯被自己伤害过的作家报复和他被送往医院时,最后一次在艾利克斯接受治疗时《第九交响曲》再次响起,极具讽刺性的渲染了电影主题,音乐、自我、博爱、自由的关系,值得深思。这些交响曲在电影中精准的运用,显示出库布里克“电影天才”的才华和创新能力。

古典音乐丰富的“资源”为现当代电影配乐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众多优秀的电影音乐的乐思和灵感都来自某些著名的古典音乐。但在电影中直接的引用古典音乐是一个有较高难度和深度的课题,较高的音乐素养、出色的电影才能以及对电影音乐的选用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等因素都至关重要,在恰当的契机下使古典音乐作品“无缝”融入电影,生发出不同的音画关系组合,从而呈现出理想的视听艺术功效。

参考文献:

[1][法]皮埃尔·贝托米厄.电影音乐赏析[M].杨围春,马琳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罗展凤.电影X音乐[M].北京:三联书店,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典音乐电影运用
浅析古典音乐欣赏的技巧
乐随心动与古典同行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听点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