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晓军,蒋爱丽*,查倩,田益华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木果树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403)
不同产量水平对沪培1号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奚晓军,蒋爱丽*,查倩,田益华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木果树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403)
以葡萄新品种沪培1号为试材,研究不同产量水平对果实单果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为该品种的配套技术优化和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产量水平对沪培1号葡萄果实果粒大小、果型指数、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着产量的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明显下降。此外,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也随产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综合上述试验结果认为,无核葡萄沪培1号的适宜产量为1000~1250 kg/667m2。
沪培1号;葡萄;产量;果实品质
近些年来,南方设施葡萄栽培面积不断增大,葡萄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是葡萄的果实品质较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葡萄的单位面积产量过高,影响了葡萄的商品价值。研究表明,产量对葡萄果实品质有较大影响,过高的产量会导致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含酸量偏高[1-4]。因此,合适的产量水平不仅能够提高葡萄的果实品质,还能够维持果树的可持续发展。
沪培1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无核葡萄新品种,因其无核、果粒大、风味浓郁等特性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5]。为了该新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我们开展产量相关的栽培试验,为该品种的配套技术优化和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试验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葡萄核心技术试验示范园内进行。以6年生树龄的沪培1号为试材,采用单臂篱架“V”形叶幕整形,株行距为2.0 m× 2.8 m,促成栽培。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667 m2产量分别设为750 kg(处理1)、1000 kg(处理2)、1250 kg(处理3)、1500 kg(处理4)和1750 kg(处理5)。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个重复3株葡萄,植株生长保持一致,树体和肥水管理按常规技术措施。
在浆果成熟时进行品质指标的测定,每个处理随机选取果粒30粒,用电子天平测定果实单粒重;使用游标卡尺测定果粒的纵横径;用手持折光仪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采用果实硬度计测定果实硬度。
采集新梢基部第5叶进行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的测定,每个处理采集5片叶。叶绿素含量采用SPAD-502PLUS叶绿素测定仪测定;采用高清华等[6]方法进行比叶重的测定。
采用SPSS 18.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用Duncan 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由表1可知,不同产量水平对沪培1号葡萄单果重没有显著性影响,不同处理单果重介于7.1~7.3 g。同样,产量对果实纵横径没有显著性影响,在果形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由表2可知,随着产量的增加,沪培1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19.2%(处理1)不断降低至17.3%(处理5),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产量越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低;在可滴定酸含量方面,不同产量水平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果实硬度介于1.3~1.6 kg/cm2,没有显著性差异。
由表3可知,不同产量水平下沪培1号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为51.6~41.9,其中处理1的叶绿素值最高,处理5最低,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产量处理下叶片比叶重介于62.18~74.82 g/m2,产量最高的比叶重最高。由此表明,叶绿素随葡萄产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产量越高叶绿素含量相对降低,从而对植株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葡萄产量与果实品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葡萄产量与果实品质间并不矛盾,但是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葡萄果实的品质则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而且产量越高,葡萄果实品质越差[7]。在本试验中,随着产量的增加,沪培1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4,8-9]。此外,本研究发现,产量对沪培1号果实的单果重和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目前关于产量对果实的单果重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还存在争议。有些研究表明,产量的增加对可滴定酸含量没有影响[10],有些发现认为增加[8-9],而有些则认为会降低[11]。同样,在果实单果重上,有些研究发现没有影响[8,10],有些研究发现会有所降低[12]。这些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可能是由品种特性所决定的,即有些品种的单果重和可滴定酸含量对于产量的变化较敏感,有些可能不敏感。本研究中的沪培1号品种的果实单果重和可滴定酸含量可能对于产量变化较不敏感。
产量不仅对果实品质有影响,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干物质也有较大影响。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评价植物叶片质量的指标,它与葡萄果实品质存在相应的关系[13]。比叶重能很好的反映叶片的增厚、增重过程,数值大小体现叶的薄厚、内涵物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叶片干重的变化动态反应了叶片内物质的合成、分配与运转过程。研究表明,产量对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生产具有显著影响[14-15]。本研究发现随着产量的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之减少,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一定相关性。表明产量的增加会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又直接影响光合产物的形成,从而导致果实中碳水化合物的减少。此外,本研究中叶片比叶重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与叶绿素含量间不存在相关性,推测可能与采样量较小有关,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产量水平对沪培1号葡萄果粒大小和果型指数没有明显影响,但对果实的品质有显著影响,随着产量的增加,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明显的下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也呈现出下降趋势,说明葡萄叶片质量下降。综合上述试验结果认为,无核葡萄沪培1号的适宜产量水平为1000~1250 kg/667m2。
[1] LOONEY N E. Some growth regulator and cluster thinning effects on berry set and size, berry quality and annual productivity of de Chaunac grapes [J]. Vitis, 1981, 20: 22-35.
[2] REYNOLDS A G, WARDLE D A. Effects of timing and severity
表1 不同产量对沪培1号葡萄果粒性状的影响
表2 不同产量对沪培1号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表3 不同产量对沪培1号葡萄叶片的影响
of summer hedging on growth, yield, fruit composition and canopy characteristics on de Chaunac. II. Yield and composi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 1989, 40(4): 299-308. [3] 蒋爱丽, 奚晓军, 程杰山, 等. 设施栽培条件下葡萄产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3(2): 45-47.
[4] 古丽孜叶·哈力克, 马小才, 古丽加汗·克热木, 等. 不同负载量对火焰无核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6(3): 82-87.
[5] 蒋爱丽, 李世诚, 金佩芳, 等. 胚培无核葡萄新品种—沪培1号的选育[J]. 果树学报, 2007, 24(3): 402-403.
[6] 高清华, 叶正文, 章镇, 等. 设施栽培中限根对油桃幼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叶干重变化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6): 259-263.
[7] 罗国光. 酿酒葡萄产量与质量的关系及其调控[J]. 中国果树, 1999(2): 47-48, 50.
[8] PASTORE C, ZENONI S, TORNIELLI G B, et al. Increasing the source/sink ratio in Vitis vinifera (cv Sangiovese) induces extensive transcriptome reprogramming and modifies berry ripening[J]. BMC Genomics, 2011, 12: 631.
[9] GIL M, ESTERUELAS M, GONZ☒LEZ E, et al.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treatments for reducing grape yield in Vitis vinifera cv Syrah on wine composition and quality: berry thinning versus cluster thinning[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3, 61(20): 4968-4978.
[10] KELLER M, MILLS L J, WAMPLE R L, et al. Cluster thinning effects on three deficit-irrigated Vitis vinifera cultivars[J]. 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 2005, 56(2): 91-103.
[11] KIEWER W M, DOKOOZLIAN N K. Leaf area/crop weight ratios of grapevines: influence on fruit composition and wine quality[J]. 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 2005, 56(2): 170-181.
[12] GUIDONI S, ALLARA P, SCHUBERT A. Effect of cluster thinning on berry skin anthocyanin composition of Vitis vinifera cv. Nebbiolo [J]. 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 2002, 53(3): 224-226.
[13] 白宝璋, 孔相生, 王民昆, 等. 植物生理学(下)[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
[14] 冉辛拓, 张新生. 不同负载量对苹果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3, 18(3): 131-132.
[15] 高清华, 叶正文, 章镇, 等. 设施栽培中限根对油桃幼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叶干重变化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1(6): 259-264.
10.13414/j.cnki.zwpp.2017.04.014
2017-06-09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0-9)
奚晓军,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葡萄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E-mail: xxj220401@126.com
*通讯作者:蒋爱丽,E-mail: putaoja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