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2017-09-20 09:34朱小芳曾文华徐康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广州市体育产业体育

朱小芳,曾文华,徐康康

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朱小芳,曾文华,徐康康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有政策的支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GDP水平的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完善以及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的辐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管理体制不健全,健身休闲消费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建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改善健身休闲消费环境,壮大体育健身休闲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打造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品牌,加强与体育旅游的互动合作等。

广州市;体育经济;体育产业;健身休闲业

引言

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是指以非实物形式向社会提供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产品经营单位的集合[2],它的发展对城市的形象塑造、经济规模扩、产业结构优化、社会和谐、文化传承与保护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3]。而广州又是广东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1]。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体育”、“休闲体育”和“花钱买健康”的思想和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为广州市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崛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广州市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更好地协调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使体育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

1 广州市体育产业概况

体育产业被国际公认为21世纪最具活力的绿色产业、健康产业[4],它包含了体育服务业和体育产业相关行业。2008-2014年广州市体育产业产值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增加值稳步提升。2014年,广州市体育产业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共有20835个,比2013年增长11.2%;从业人员6.35万人,比2013年增长3.1%;产业规模达到1595.65亿元,比2013年增长10.7%,实现增加值217.23亿元,占2014年广州市体育产业总增加值的69.8%,与2013年相比,增长13.4%。

2013-2014年广州市体育产业增加值从282.24亿元增加到311.11亿元,体育产业法人单位数总共有23953个,比2013年增长11.2%;从业人员11.99万,比2013年增长4.4%;产业规模1657.67亿元,比2013年增长10.9%。但从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看,广州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变化不大,驱动力仍显不足。

体育服务业包括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中介活动和其他体育活动。从分行业来看,2014年广州市体育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共有3118个,比2013年增长11.2%;从业人员5.64万人,比2013年增长5.8%;产业规模62.02亿元,比2013年增长16.9%[5]。由此可知,近几年来广州市体育服务业为整个体育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仍然稳定在30%左右,而体育产业相关行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中创造的增加值比重较高,接近70%。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6]提出,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是推动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强劲引擎,对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强大推动力。因此,广州市应大力发掘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潜在的市场。但目前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优势和问题是相互并存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 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业发展的主要优势

2.1 政策法规的支持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并将其作为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7],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等体育服务业;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6],提出要制定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系列规划;《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场馆服务业和体育中介业等作为未来5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8]。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全民健康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到2020年健康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0亿元,到2030年达到160000亿元[9]。

而广州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以促进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业的发展。如出台《广州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和《广州市体育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2016-2020年)》文件并明确指出,以提升体育服务业发展水平为重点,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国际体育名城”建设;以及出台的《广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10],提出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力度,推进健身设施规划建设均衡优质发展。

不论是党和国家,还是广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系列政策法规都为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法规的支持和保障,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描绘了壮观的蓝图。

2.2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GDP水平的提高

经济发展为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11]。如图1所示[12],近年来,广州市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12-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3万亿元突破到1.9万亿元,达到19610.94亿元,约占广东省的四分之一,连续27年位居国内城市第三位,仅次于上海27466.15亿元、北京24899.3亿元。2012-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0.5%、11.6%、8.6%、8.4%和8.2%,年均增速9.42%,增速高于全国的6.7%、广东的7.5%[12]。由于广州市经济发展处于较高水平的,所以必然会拉动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

图1 2012—2016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速

2012-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20.72亿元增加到240.0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由4713.16亿元增加到5925.8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由8617.33亿元增加到13445.03亿元;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5.2%下降23.0%,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从64.3%增长到77.0%[12]。从三大供给看,农业、工业的发展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而第三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即服务业所占的比重最高,超过三大产业的一半以上,说明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提升且不断迈上新台阶。如图2所示[12],2012年,人均GDP突破1.6万美元大关;2013年,再上1.9万美元台阶;2014年,突破2万美元大关;2015年达到21865美元;2016年达到21868美元。按人民币计算,2012-2016年广州人均GDP年均增长7.1%。而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居民可支配收入能够满足体育健身休闲消费;二是人们有足够余暇时间进行体育健身休闲活动[13]。据统计,2015年广州市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常住人口)比例保持50%以上[14]。由此可见,广州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均GDP水平的不断上升,人民的健身意识增强、体质稳步提升,他们更注重身体的健康和生活的质量,因此他们更注重追求与体育健身休闲有关的活动。这些因素的变化均为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创造丰厚的价值。

图2 2012-2016年广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3 体育场地设施完善

根据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可知,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9650个,用地面积4123.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4.93万平方米,场地面积3080.17万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2175个,场地面积163.97万平方米;室外体育场地17475个,场地面积2916.20万平方米。以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92.68万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5.2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8平方米[15],已超越2025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平方米的目标。从表1可知,广州市全民健身路径场地数量位居第二,共有3437个,占总场地数的39.11%,体育场地设施的丰富和完善有利于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

表1 广州市场地数量排名靠前的场地类型数量

注:来源于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

2.4 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的辐射作用

体育赛事发挥出来的效应已远超过了举办赛事本身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举办赛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16]。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一个重要发展领域,是整个体育产业主体和支柱所在,同时也对其他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有重要的引导和辐射作用[17]。

广州市每年共举办各类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450多项次,参加人数超过600多万,其中有“市长杯”系列赛、横渡珠江、全民健身日和户外运动节等体育活动品牌;同时,户外绿色休闲体育活动成为羊城居民锻炼的新风尚,逐步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模式[12]。此外,“十二五”期间,广州市成功举办多项国际体育赛事,例如: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广州国家马拉松赛、WAT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等130余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广州马拉松赛连续两年被中国协会评为金牌赛事,2015年被评为国际田联铜标赛事,逐渐成为广州城市新名片。广州市先后举办多项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大型体育赛事,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留下了众多高质量体育健身设施,形成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对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辐射作用。

3 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1 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群众性和商业性体育赛事的审批权已率先下放,可是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监管的漏洞却与日俱增[4]。例如俱乐部的运营管理,政府应不应该介入、要不要管以及马拉松赛事“尿红墙”等都是组织管理体制监管不到位的反映。政府和体育部门管理权限不清、体育市场法规制度的配套建设滞后等,也严重阻碍了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由于政府缺乏综合性的协调管理及体育部门不能完全实施其应有的权力,导致许多管理经营项目的体育部门不能介入,不利于发挥行业优势,因此出现了多方管理与无人管理并存的现象[2]。到目前为止,国家出台有关体育管理办法的文件极为稀缺,对体育市场管理采用的办法大多遵照市场管理的办法实施,最终导致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管理体制出现不健全的现象。

3.2 健身休闲消费水平不高

虽然广州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消费水平有明显的提升,但广州市居民中参与健身消费的人数还不多,而且他们的健身消费力不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有健身消费的广州市居民中,大部分的健身消费支出在200元及以下[18],而影响广州市居民健身消费力的主要有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等造成的。由此可见,广州市居民健身休闲消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

3.3 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体育健身休闲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又是体育产业链中的重要纽带。但现在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缺乏集体育、产业经济、文化产业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11]。在广州市现有体育健身休闲业经营管理人员中,有的只懂体育产业而不懂市场的商业运营;有的懂得市场商业化运营却不懂体育产业,对体育产品及其市场的特点、规律等认识补充分;此外,据调查显示,从业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兼职人员,只接受过简单的培训[19]。由于种种原因,经营管理人员不能将体育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导致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快速发展需求的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3.4 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广州市体育产业在政策、资本和消费需求驱动下,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好时机。从目前体育产业产值规模和增加值来看,广州市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大,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完善,其中体育健身休闲业占得比例较低、种类偏少。如产品供给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水平不高、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势必会阻碍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业的发展。所以,体育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非常有必要,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4 推动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业发展的建议

4.1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能配置。进一步厘清体育部门权力边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业的发展完全靠政府或完全靠市场管理是不可行的,必须要通过“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优势作用,使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走向良性发展。

4.2 改善健身休闲消费环境

广州市国民体质测定报告显示,2015年广州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常住人口)比例保持50%以上[14],但广州市居民的健身休闲水平整体偏低。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合理安排体育赛事来激发大众对健身休闲活动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应对市场进行调研,摸清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产品。同时,拓展体育健身休闲的方式和路途,培育健身休闲产品,促进健身休闲业向专业化、功能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推动健身休闲与旅游相结合,打造体育主体旅游景区,引导群众体育健身休闲消费。通过这些措施不断地改善健身休闲的消费环境,提高健身休闲业的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促进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更好地发展。

4.3 壮大体育健身休闲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广州市应培养以实用型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探索培育一支既懂体育市场开发又懂体育产业经营规律,具备经济专业知识和市场运作能力,懂管理、善经营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例如政府部门可以与高校合作,要求高校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开设与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其次,对拥有体育健身指导员从业资格证及具备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人员,应着重培养其市场运作管理方面的能力,不断壮大体育健身休闲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为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储备力量[20]。

4.4 打造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业的品牌

首先,广州市政府应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着力提升“市长杯”系列赛、全民健身日暨广州体育节、横渡珠江、广州户外运动节系列活动的品牌效应。其次,应加快促进大众喜爱的传统特色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大力推进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加快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提升“一区一品牌”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此外,广州要根据“一带一网三大片区”的体育产业空间布局结构,重点发展独具广州特色的大众休闲建设运动、海上游艇、绿道运动、水上运动、高尔夫运动等健身休闲产业[21]。

4.5 加强与体育旅游的互动合作

体育旅游是未来健身休闲的重点发展区域,其纲要的制定、精品示范工程的实施及国家体育旅游重点项目名录的编制等,不仅是“体育+”和“旅游+”的有效融合,而且也符合“健康中国”的发展理念[22]。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业的发展应结合传统体育项目、现代城市体育等主题,发掘其蕴含的体育文化资源,对其整合和创新,形成城市的体育文化大品牌。同时,应鼓励旅行社结合健身休闲项目和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旅游产品和路线,这样不但可以加强旅游和赛事的互动合作,而且也为体育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商机,最终形成双向发展效应。

[1] 广州统计信息网[EB/OL].http://www.gzstats.gov.cn/gzsq/201112/t20111229_431.html.

[2] 钟天朗.我国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与科学发展.2012年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论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2:5.

[3] 游松辉,秦海权.体育休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01):58-62.

[4] 周爱光,杜高山.新常态视野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16,(06):7-13.

[5] 广州体育局.穗2014年体育产业统计总体保持稳步增长[EB/OL]http://www.gzsports.gov.cn/info/1120/6782.htm.

[6] 聂品.健身休闲业发展指导意见出台.体育产业跃入新“蓝海”[N].上海证券报,2016-10-29(004).

[7]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8]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6-07-13)[2016-10-28].http://www.sport.gov.cn/n10503/c733612/content.html.

[9] 新华社.《“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发布[EB/OL].(2016-10-25)[2016-10-28].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6-10/25/c_1119786029.htm.

[10] 广州市体育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EB/OL].http://www.gzsports.gov.cn/info/egovinfo/1388/xxgk/content/007483113-17-2016-000027.htm.

[11] 闫青青.安徽省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SWOT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6):35-36.

[12] 2016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guangzhou.gov.cn/node_450/node_724/2016nj/html/0092.htm.

[13] 苏睿.国外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现状与启示——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01):47-49+56.

[14] 广州市体育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EB/OL].http://www.gzsports.gov.cn/info/egovinfo/1388/xxgk/content/007483113-17-2016-000027.htm.

[15] 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http://www.gzsports.gov.cn/info/1120/5054.htm.

[16] 张林,黄海燕.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17] 胡剑波,丁子格.新时期我国体育健身休闲业发展态势与前景展望[J].商业时代,2014,(30):123-125.

[18] 林鹏杰,冯卫,李品芳.广州市居民健身消费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主成分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06):11-14.

[19] 程文娟,程静静.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6,(06):87-90.

[20] 方彬彬,杜德全,金国利.泉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现状[J].体育科学研究,2013,(04):19-24.

[21] 赵世伟.广州体育产业基地创建设想及推进策略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16,(03):101-105.

[22]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EB/OL].http://www.gov.cn/zwgk/2013-02/18/content_2333544.htm,2016-06-21.

StudyonSportsFitnessandLeisureIndustryDevelopmentinGuangzhou

Zhu Xiaofang,Zeng Wenhua,Xu Kangkang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to research on Guangzhou sports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Guangzhou sports fitness leisure development mainly holds the advantages of policy support,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mprovement of per capita GDP, the perfection of sports facilities, as well as the radiation effect of large mass sports activities and large-scale sports events.Main problems are: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sound; fitness leisure consumption level is not high;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alents; and sports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structure remains to be further optimized.Suggestions: deepen reform of the systems and mechanisms; improve the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of fitness and leisure; strengthen talent team of sports fitness and leisure management; build the brand of Guangzhou sports fitness and leisure; as well as strengthen the mutual cooperation with sports tourism, etc.

Guangzhou; sports economics; sports industry;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华南师范大学“挑战杯”金种子培育项目(项目编号:16TKKA04)

朱小芳(1993-),女,广东广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产业。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Soprt Science Schoo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G812.4

:A

:1005-0256(2017)09-0075-4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9.031

猜你喜欢
广州市体育产业体育
麓湖春天观景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