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英+刘栩含
摘 要 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作为新兴学科,在不断发展中,而音乐欣赏课程是在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授课对象是没有音乐基础的普通高校学生,在课程的教育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等方面都要深入探索和研究。本文以一名公共音乐课程教师的视角对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 公共艺术教育 人文素质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自1988年4月国家教委颁发《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到2006年教育部下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来,公共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项重要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所重视。全国各大高校相继成立了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并开设相应的艺术教育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音乐欣赏》作为音乐类选修课程中一项重要课程在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公共艺术教育起步较晚,教材的针对性不强,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等方面影响,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利用音乐之美来影响学生的情感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情操,是公共艺术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教学方法,仅供同行们讨论。
1 要把握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基础知识的度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它是由创作——表演——欣赏几个环节组成的。欣赏者在接收到音乐信号时,如果对音乐信号掌握甚少,就不能理解音乐作品的含义,无法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体验。要想准确的把握音乐作品,只有掌握一定的音乐语言,了解相关音乐常识才能使音乐欣赏更具感染力,那么就要求欣赏者既要掌握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即旋律、节奏和节拍、速度和力度、音色和音区、调式与调性,还要学习音乐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与器乐尝试等相关知识。而音乐欣赏课程的学时仅有30左右,如果把时间全部花在讲授这些知识上,不但不能完成音乐欣赏的教学计划,复杂的音乐理论知识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实现不了课程本身的价值。所以有目的的针对普通高校学生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音乐欣赏是听觉艺术,我们所讲授的音乐基础理论是为欣赏服务的,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侧重于音乐知识的功效,而不是基础理论研究。比如:音的产生、性质、分类、乐音体系和记谱方法要详细阐述,而在讲授音程和弦时,只讲授它在音乐中的作用即可,音程的写法,组成,分类则可一旦而过;常用的音乐术语和记号可以作为简单了解;器乐常识中则应重点讲授各种中外乐器的音色、功效和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调式和调性可以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只需把握音乐基础理论是为音乐欣赏服务,而不是为了去深入研究学习这一原则,有的放矢的选择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即可。
2 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施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很多课程是把音乐基础理论放在课程的前面几个章节。这样做的弊端是:枯燥的理论知识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补选课程的学生可能因为第一次没上而使后续知识衔接不上。针对这一问题,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做到每节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会增加课程的吸引力。
比如:在第一节课中只需讲授音的几点要素和简单的记谱方法,节奏型、常见的音乐符号、器乐常识、曲式结构可以安排每节课的前面进行讲授。让它贯穿于整个音乐欣赏的课程当中。以后可以每节课认识一种节奏型,并根据这种节奏型选择一些短小的视唱练习曲让学生识谱,练习打节奏,这样不但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容易理解,从学生们反馈的信息来看,这种方法他们觉得很新颖,开始有些同学不好意思大声读出来,后来这种形式竟是整个音乐欣赏教学时最受欢迎的环节。
又如:在认识打击乐器——钹和定音鼓时,为了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噪音在合理运用所带来的震撼的效果,可以欣赏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电闪雷鸣波尔》这首速度欢快的舞曲,在这首乐曲中通过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之美。
再如:在音乐基础理论讲授多半时,可以找一些学生喜欢听的流行音乐歌谱作为视唱练习,先不要告诉学生歌曲名字,在通过他们一点点唱出歌谱后,发现竟是自己非常熟悉的歌曲,不但使学生更加喜歡这门课程,同时也非常有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音乐作品
音乐的海洋浩瀚无穷,经典的音乐作品美不胜收。在短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不可能欣赏到所有体裁,类别的乐曲,我们只能节选其中的精华展现给学生。根据国家教委(88)教办字025指出:“普通高校普及艺术教育要选择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以引导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要正确处理本民族和国外艺术,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丰富他们的审美感受,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
所以,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不同时期、代表性强、结构清晰、积极向上的乐曲作为欣赏素材,并且要由浅入深的选择乐曲。由于学生在上音乐欣赏课之前很少有欣赏大型乐曲的经历,所以开始可以选择一些结构简单的乐曲,相对熟悉的中国乐曲。如《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近现代的《牧童短笛》、《二泉映月》等等,然后慢慢接触古典音乐,在欣赏的同时要向学生讲解欧洲音乐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音乐流派的特点来帮助学生把握音乐的脉络。例如:古代音乐作品和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对于普通学生熟悉度不高,可以选择个别乐曲进行欣赏《哈利路亚》作为清唱剧《弥赛亚》中第二部的终曲,意为“赞美神”它虽然是宗教合唱歌曲,却气势磅礴,富于对崇高理念的赞美和歌颂;古典主义音乐是最具欧洲代表性的,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卓越人物和音乐作品,可以重点欣赏。如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钢琴奏鸣曲《月光》等等。这些乐曲非常具有欣赏价值,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endprint
4 要注重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课程教育目标应该定位为以提高学生身心修养为主的素质教育,而不是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审美追求,艺术修养及欣赏品味。在学习简单的音乐基础理论之后能够欣赏出音的高低长短,辨别乐曲是不够的,要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把握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乐曲的逻辑关系才是最主要的。
抗战时期涌现出的音乐作品都具有鼓舞人心,激人奋进的作用,这是由于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下,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把握一个主线即“抗战救亡”的思想贯穿于整首作品,通过八个乐章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黄河的船夫们与急浪,险滩搏击的场面,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激烈的民族矛盾,并用富于诗意和浪漫的笔调充分表达中国人民必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必胜信心,整个乐曲给人以巨大的号召力,无疑是向法西斯、侵略者的宣战!
贝多芬的作品由于深受18实际启蒙运动和狂飙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之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涉足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他的作品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又开辟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道路,在世界乐坛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胜利。在讲授贝多芬作品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贝多芬的经历,了解他的思想,通过欣赏让学生深切感受贝多芬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不屈不挠,顽强向上的精神,并结合学生实际作比较,不要因为一个小挫折而放棄自己,更甚者放弃生命,要勇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刻苦学习,努力完善自我。
5 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课程运用最多的工具是音响。音响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所以一套音质清晰的音响设备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最好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使音箱分布于教室的每个角落呈环绕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是一种审美活动,我们力求通过听觉和视觉的享受为学生展现音乐之美。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求知欲望,所以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能够被学生接受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充实课堂教学。优雅的画面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使疲惫的心灵得以解脱,紧张的学习气氛得以疏解,在这一刻使听觉和视觉撞击出火花。所以运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课件,每一节课每一首乐曲都配以相应的图片,这样图文并茂,通过直观的感受理解音乐,更具有感染力。
在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时,我首先请学生们观看《莫扎特》的电影,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只是选取了一些主要内容,但同学们观看的兴趣很浓,课后还纷纷把课件拷走继续观看。所以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适当多媒体影像资料作为辅助,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教学方法更为灵活。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音乐教育对开发学生潜能,健全人格,培养创造力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欣赏这门课程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希望本文能够为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 吴晨晖.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法探微[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12).
[2] 赵燕.大众音乐文化生活需求下的高师民族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1(03).
[3] 吴晨晖.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法初探[J].石油教育,1994(06).
[4] 黄山.普通高校音乐欣赏选修课教学的实践探索[J].贺州学院学报,2008(06).
[5] 吴柏林.如何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教育[J].美与时代,2003(01).
[6] 王小强.“砸”出来的音乐课[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11).
[7] 陶纪泉.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艺术教育问题探析[J].科技信息,2009(02).
[8] 葛婕.论艺术语言的个性和特性——以音乐语言为例[J].芒种,201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