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森
摘要:数学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也成为了一项基本的要求。高中数学的教学有一定难度,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是这一系列问题的核心,这应该也是老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思维培养
对于高中老师而言,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高中阶段数学学习任务相对较重,所学内容涉及了数学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但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之中却又极少能够运用到,只有帮助学生培养起来的数学思维才是真正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内容。如此,高中数学的教学应该围绕思维的培养为主。
一、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材上的公式、定理、概念以及例题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思路和公式推导等等。同时,数学也以其缜密而又抽象的思维方式“征服”了无数人,尤其是让以数学为必修课的高中生叫苦不迭。高中数学可以说是绝大多数高中生共同的痛,它极广的知识点的涉及和运用、对抽象而又缜密的思维逻辑的极高要求以及巨大的思考量成为了学生的拦路虎。高中教育,说到底主要还是教授基础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到知识是学校的基本任务。同时,高中阶段繁多的作业练习和考试测验的目的,也在于巩固和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只有在掌握了良好的知识体系以后,才能够更好地通过作业练习等方法逐步进行思维的练习。那应如何注重和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呢?
(一)讲课时注意基础知识点的细化讲解
相信很多老师在上课时对于书上的一些基本的定理概念仅仅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让学生把他们记住就可以了。但是,很多学生会不明就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为学生的错误运用埋下了隐患。对于那些公式,很多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仅仅是将当前的公式进行简单推导以后就让学生记住公式,遇到考试运用就可以了。但是,由于没有亲身去推导,使得他們在遇到变形或者衍生公式时一脸茫然,而在课本上,对于很多公式的推导过程大多点到为止或者仅有少量简略的证明,很多尝试去自己推导的学生又会往往因为没有明确的方向而耗费了大量时间而一无所获。无疑,这样的效率是很低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将知识点的来源进一步细化和讲解,并且为学生的课下推导提供一个明确的思路和方向,做好对学生自行推导的监督与引导。
(二)注重对于例题的讲解,并让学生重视教材例题
习题试题千变万化,但是它们的根基还是在教材上,方法还是衍生于教材上的例题所采用的基本方法。甚至是在高考考卷上,书上的例题也会屡屡光顾,如某年高考四川卷上就出现了书上一道三角函数例题对于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同样使得很多考生折戟,如此,重视例题对于应付高考也能起着显著的作用。或许,对于老师学生而言,书上的很多例题都很简单,似乎没有学习的必要。但是,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里,埋藏着大量的信息。它们是对该章节知识点的简单应用,所展现的基础的方法是学生进一步提升的前提。
(三)注重学生的复习检测
一般而言,对于学生复习检测的基本方法是测验和考试,不可否认知识一种很好的办法,但是,它容易受到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而且,它对于一些习题的基本方法的检验效果很好,但是不能直接反应出对小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采取一种简单粗暴的办法——不定期抽问。虽然这一办法被很多人所诟病,但是可以直接反映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可以督促学生在课下多回归课本知识,巩固基础。
(四)督促学生做好预习
预习、听课、复习,这三个学习的阶段对于数学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很多学生会以作业多为由仅仅进行了课堂学习和复习两个阶段,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为了弥补这一短板,老师的作用就凸显出来,老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设置适当的并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在预习中产生的疑问等等。总之就一个目的,让学生在课前看书,自学知识点。
二、在教学和平时练习检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些除了在课下练习中可以进行外,也可以在课堂设计上下工夫,简言之,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尽可能多的进行系统的思考。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习题不在量多而在于精且有针对性
现在的中学教育中,为了快速提高学生成绩,“题海战术”已经成为了老师的首选。但是,题目过多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盲目的大量练题,导致收效甚微。布置习题时候应该将该部分的知识点涉及全面,突出重点和常用的方法,但是尽量减少遗漏,同时,增加能够进行思维训练的经典题目所占的比例,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思路、多种方法解答同一道题,也可以利用课本中现有的例题让学生举一反三,以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在检测的过程中,题型的设置应该更加全面,除了注意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常规方法运用的检测外,也应该安排一点儿使用推导公式或者衍生方法解答的题目,培养学生考场上的思维,也提醒他们注意常规方法的其他变形。
(二)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训练
不同的学生思维方式有所不同,能力大小也有差异。根据这一特点将学生分开进行不同的练习,可以使得对学生的培养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材施教的同时可以在同一思维层次学生内、不同层次学生间形成相互的合作学习和竞争,进而提高效率。
(三)注意课堂导入和问题的设计
课堂导入时常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导入,但笔者认为可以在导入时增加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程度,以便揭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融会贯通,尽早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中。在设计课堂思考和衔接的问题时,应该让学生透过表面现象去看问题的本质。数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很多东西都是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如何利用已知信息去处理表面的伪装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总的来说,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不仅仅是因为需要参加高考,更多的是因为在其中得到的思维。而高中数学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以应对高考外,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已知信息去解决未知事物的思维和能力。老师让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并做好了引导,这才是能力培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