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波
【摘要】本文论述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基础性、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活化等一般原则,教师要精心设计契合语文学习规律和小学生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的作业,注重实践运用,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发展语言思维,以提高作业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A-0090-01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着内容枯燥无趣、形式随意机械、评价教条单调等诸多问题。语文新课改要求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提升作业设计理念,更加关注实践运用和人文内涵,创新作业设计思路,通过有效的策略与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一、问题清单,在探索中自主预习
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并非一片空白,他们通常能够较顺利地认读字词、了解内容等。但由于知识水平、自觉程度、专注度等方面的客观差距,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指导,引领学生由点到线、有线到面,构成一条简单的训练程序。笔者尝试为学生设计了一套“课文预习问题清单”,以模块化操作的方式,指明一篇课文学习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要素,让学生的预习行为变成一个深化认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以“五年级课文预习问题清单”为例,包括读、查、赏、问四个部分。“读”即通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练习将课文读通顺;用“﹏”画出印象深刻的好词好句,写一写感受。“查”即用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识记生字,注意偏旁结构;联系上下文和词典把握词语意思,试着造几个句子。“赏”即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找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有声有色地多读几遍,从中有什么新的发现。“问”即问一问课后练习做些什么,还有哪些疑问,需要了解哪些相关背景材料,有什么好的学习建议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清单中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自我设定完成作业的时间、进度、数量。学生在自由选择中逐步形成独立阅读、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习惯,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二、多元体验,竞展自我风采
语文新课程改革重在实践,笔者尝试赋予单一的文本作业充满情趣的内容与形式,鼓励和激发学生通过多方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进行语言积累、欣赏与运用,让学生切身感受知识存在的价值,掌握知识的乐趣,开展探讨的收获。在培养动口能力方面,学生在说、唱、演等多种实践中学习语言,感受语言,增进表达和理解。在培养动手能力方面,笔者让学生用画画、手工制作等形式描绘再现文本情景,让学习过程变得兴趣盎然。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即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教师通过发现和挖掘课文中读写结合的切入点、生成点,通过语境还原或创设活化文字形象,深层次解读文本和强化语言素材的综合运用,激发想象和创新。课文《番茄太阳》中写道:“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比如天上的云怎么飘的,雨什么形状……我耐心地回答着她。”对此,笔者做了这样的作业设计:发挥想象,描述一下两个人现场对话的情景,注意体现“我”和盲童明明不同的身份与处境。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描写事物的手法,又加深了对人物性格的了解。最后,在培养“动眼”能力上,笔者巧用插图,带领学生结合文本对照赏读,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语言天地。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学生以“(狂风)来了,(枝丫剧烈摇摆),迎客松仍然(傲然挺立)……”的一组场景想象描写训练,体验迎客松成长的“饱经风霜”,并模仿文中的句式特点描绘其他黄山松的图景,以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和语言价值,开启了思维的闸门。
三、主题练笔,规划创作日程
学生日常的写作练笔主题随意散乱,或是命题单一,缺乏明确的训练目的。笔者从学生五彩缤纷的学校生活、幸福美满的家庭记忆、眼花缭乱的社會现象出发,设计了“教师群像”“同学百态”“节日礼物”“相册记忆”“家族人物”“社会观察”“我与名著”等多个主题。每个学期确定一个或几个主题,并以此为中心和学生共同商讨、拟定话题,指导学生编好创作目录。比如先设计好从哪些方面写《我的妈妈》,听妈妈讲童年、妈妈的学生年代、妈妈和爸爸的陈年往事、和妈妈在一起的开心时刻、和妈妈说悄悄话等,再由学生围绕既定目录来构思习作。期间,笔者提出阶段习作要求,提供方法指导,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评改分享,修改调整目录,完善习作内容。最后,把同一主题下的十几篇或几十篇习作汇总,自主编成《和妈妈走过的日子》一书,再设计一个新颖精致的封面,送给母亲作为节日礼物。
多形式的语文作业练习,为学生带来了丰富有趣的语言实践,让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真正喜欢习作、轻松写作,并在情感体验和意趣养成中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责编 杨 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