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群英
摘 要: 语文教师在现代社会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因此,在专业发展上,要努力寻求有效的路径:读书学习;参与听课、评课;在实践中反思;参加微型课题研究;参加片段教学和说课等,促进自己在专业上有所提升。
关键词: 语文教师 专业发展 有效路径
现代社会,教师作为负责的公民,应该肩负为社会启蒙、为民生立命、为学子奠基的责任。语文教师要担负起这份重大责任,就要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寻找自己的生长点,在专业发展上谋求更大的空间,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研员,笔者根据自身的职业特点,谈谈在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所思所为,力求探索出有效路径,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读书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把“熟知学科内容并且样样有余”作为教师教育素养的第一要素,并说:“达到这种程度的辦法只有一条,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对于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更是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学校语文课程对应的母语课程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群,是一连串处于发展变动之中、各具特色的活动链,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面临不断更新的挑战。第二,读书学习有助于加深教师对教育、知识、课程、教学等宏观理念的理解,理念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具有支配作用。第三,持续的读书学习会在更广、更深的理论背景下,不断参照已有知识结构,不断形成问题意识和焦点意识。这些意识会成为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发展的强烈诉求,激励自己努力地从外部获取间接知识,从内部形成直接体验。
那么,语文教师职业方面的第一课外阅读是什么?中学语文专业杂志。因为其内容总是前沿的、学术的、学问的,每一期都是新的。学科专业杂志永远都有鲜活的生命力,永远站在潮头。要关注前沿,要广泛吸收,就必须长期订阅学科专业杂志。语文是与时代结合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民族文化、时代精神都通过语文传递给学生。因此,语文教师要经常浏览报刊,阅读时文,以了解时代特点,贴近涌动的时代脉搏,树立先进的现代观念。语文课程承担着培育文学素养、传递传统文化的重任,语文教师更应该首先读好经典,成为一名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文化学者。
二、参与听课、评课
实施新课程以来,听课、评课作为校本教研最重要的形式,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在公开课中,教师们深入授课教师的课堂,观摩授课教师的教学或为授课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意见。在校本教研中,听课、评果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些学者根据听课、评课的程序提出了观课、评课的方法。如陈大伟认为观课议课的操作程序是以课前说课议课为起点,以课堂观察为基础,以课后议课及反思改进为核心的,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观课议课环节。朱郁华认为教师发展的听课与评课可以分为四个环节:第一,听(看),捕捉课堂现场的主要现象和关键行为;第二,说,即执教者说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包括为什么这样设计,课堂的实施情况和自己的感受;第三,议,执教者与同行分析与评价,交流与研讨,对教学设计进行本原性分析,对教学过程、课堂行为、教学效果进行讨论;第四,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重新调整并修订教学设计。
有些学者根据听课评课的目的不同提出,基于青年教师培养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基于薄弱学科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基于薄弱班级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基于特色推广的“观课议课”活动。也有学者提出青年教师根据其发展要求,提出听课的四重境界:掌握知识点的讲解、掌握课堂结构体系、掌握教学艺术的精神实质、融会贯通、自成体系。评课需要选择恰当的评课方法:综合法、片段法、评点法、表格法。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听课、评课活动,它是教师成长道路上的两件法宝。但目前听课评课出现重听不重评的现象,某些教师都是为参加活动而参加,很少发挥诊断、交流、合作的作用。特别在某些学校,听课制度都流于形式,“听课制度”无形中反成了教师的精神负担,使他们对之潜生抗逆情绪。
三、在实践中反思
国外教师教育研究者提出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语文教师经常撰写教育随笔,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及反思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教育随笔内容十分广泛,工作、生活中的事都可以涉及,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教育教学故事。把在工作、教学中遇到的有意义的事情,以及同事讲述的教育教学故事写下来,理性思考,不断增长经验;(2)教学案例的课堂反思。对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等进行剖析,反思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反思对教材的把握,反思师生关系,甚至是对课堂上的一些言行进行反思;(3)偶尔心得。工作生活中的一句话,所读期刊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看的电视、电影,听的一次报告,所产生的心得都可以成为随笔的素材;(4)成长记录。把对自己专业发展有意义的事情和问题,以及代表自己成长的标志性事件记录下来,并作分析和总结。
四、参加微型课题研究
我们认为:研究化教学与教学化研究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径。实践证明,一个学术研究能力强的教师,其教学能力比较强。教学研究的最佳方式当属参与直面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为课题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为解决具体的、微观的现实问题而建构和确立的小课题。选题一要立足实际,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二要植根课堂,体现“小”(题目小)、“实”(联系实际)、“深”(有一定深度)、“新”(有新意)的特点。切入点越小越好,要把握一个“微”字,要看到问题影响和问题本质。
微型课题研究的最终指向体现在教学实践改进上。因此,教师选定课题后,要在自己的知识中搜寻与当前问题有关的信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请教专家或同行、集体研讨等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并对假设效果进行预测。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假设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必须放到教育实践中检验。微型课题研究属于应用研究,研究过程中的各类分析资料、典型案型、教学设计、论文、调研报告、活动实录、CAI课件、教育故事、教育叙事等都是成果的表现。成果的表达应涉及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聚焦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二是交代课题发生的背景或鲜活故事;三是研究的经过、操作的经验;四是得出深刻的体验或感悟,使之升华为教育理论。endprint
微型课题研究由于涉及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投资少、见效快、针对性强又灵活多样,因此最能唤醒教师积极参与的情感意识,这种自在的、自觉的行为使教师充满职业的幸福感。
五、参加教研新形式——片段教学和说课
近年来,片段教学成为各类教研活动、教师招聘及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广泛运用的新形式。片段教学内容一般是截取某节课的局部内容或围绕某個主题进行教学。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的《老人与海》,包括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主要梗概,如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等内容。教师教学用书建议用2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2013年我市高中语文教师片段教学比赛中,有的老师从中选取“通过桑地亚哥与关羽形象对比分析,深入感悟人物的精神世界”进行片段教学。整个过程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集中高效。在片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能自然而然地出现。
片段教学常见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指定内容,虚拟课堂;自选内容,虚拟课堂;指定内容,真实课堂。这三种类型各有特色,适用场合不一样。第一种类型的片段教学内容一致,有利于进行同课异构的比较,评价结果相对公平,故常应用于教师评聘面试。第二种类型的自选内容有利于执教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充分备课,充分显示自己的专业素养。这种方式常见于教学研究活动,如教学研讨会上的展示。第三种类型是指定教学内容,在有学生的真实课堂中上课,这种方式与真实的课堂最接近,最能体现教师的真实素养,常用于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但是这样的片段教学方式实施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承办学校提供大力支持。
说课以主说人口头表述为主,亦可辅以其他手段(如电教媒体、实验等)。说课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或为研究某节课的教学策略,谈教学设计;或为探讨某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谈教学思路;或围绕一定的教改课题,谈教学设想,等等。说课是在备课基础上进行的,是备课的延伸。
除此之外,“游学”作为一种陶冶情操、增长阅历、开阔视野、丰富体验的方法,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可或缺。古代的中国人,尤其是文人雅士特别钟情于名山胜水、古迹遗存,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雄伟壮丽的风光和精美绝伦的人文景观,留下了一篇篇美文佳作,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旅游文化,为语文教师作出了榜样、表率,值得我们推崇、学习。名胜古迹可以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向自然,用我们的眼睛、耳朵和心灵感受山川景物的美妙和人文景观的巧夺天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心理上的审美需求,培养了我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了我们对自然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46.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718.
[4]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