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高症产妇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2017-09-18 02:46胡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肝素体位下肢

胡静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妇幼保健院产科,甘肃张掖 734000

妊高症产妇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胡静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妇幼保健院产科,甘肃张掖 734000

目的探讨妊高症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与效果。方法将在该院住院分娩的36例妊高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产妇给予依诺肝素治疗+早期体位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产后下肢疼痛、肿胀情况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症状发生率为33.33%明显高于研究组5.56%(P<0.0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2%明显高于研究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高症产妇应用依诺肝素预防治疗+实施早期体位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妇恢复,应用价值显著。

妊高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防治措施;早期体位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产科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近几年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产妇产后恢复影响较大,常导致产妇患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甚至还会引发肺栓塞,危及患肢生命,因此探讨妊高症产妇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意义重大。该院对妊高症产妇实施早期体位干预措施,在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住院分娩的36例妊高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的年龄在27~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51±5.08)岁,孕周在37~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16±2.04)周。根据产妇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18例患者,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产妇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危险因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存在可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的产妇在接受传统剖宫产手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内容有:翻身活动、生命体征监护,手扶床沿运动、离床运动和离室运动等。研究组的产妇给予依诺肝素治疗+早期体位护理干预。治疗方案:产妇在接受剖宫产前12 h皮下注射依诺肝素(国药准字号:H20064067)4 000 AxaIU,术后24 h继续给予依诺肝素治疗,皮下注射4 000 AxaIU,1次d/,连续治疗5 d。早期体位干预:在心电图监护下对产妇进行被动肢体活动。在产妇脚后跟垫高,让小腿处于悬空状态,能有效降低对腓肠肌压迫[1],不仅能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少下肢静脉淤血,同时也方便护理人员进行按摩操作。术后2 h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按摩,沿小腿肌肉从下自上进行环形按摩,轻轻捏揉患者小腿肌肉,双腿进行交替按摩,特别是左下肢,每次按摩持续时间在5~10 min。产妇术后3~6 h后除了实施被动活动外,应每间隔2 h对产妇实施1次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活动操,具体方法为:双足内收、足背屈伸运动、双下肢交替抬高30~50 cm、外展运动、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产后6 h应鼓励产妇进行自主床上翻身运动,产妇双下肢不放膝垫。产后第2日,督促产妇进行主动锻炼,主动进行下肢肌肉、足背屈伸运动,活动上下肢关节。此外,为了避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鼓励产妇多进行深呼吸,多床上主动活动和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静脉回流。

1.3 症状表现

产妇最早表现为小腿疼痛,紧张感或疼痛性痉挛,活动加剧后,抬高患肢或卧床症状可减轻。浅静脉曲张:伴有全身反应,体温升高,脉率上升,白细胞数增加,但是如果体位高于38℃,白细胞总数一般低于10×109/L;小腿腓肠肌Homans征(+):患肢发生肿胀,有非凹陷性水中。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变主干静脉管直径增大、管壁变厚,内膜变粗糙,官腔闭塞或狭窄,管腔中没有血流信号等[2];下肢周径:用软尺分别对产妇健肢和患肢进行测量,取膝关节下方15 cm处进行测量,对比两侧肢体周径;下肢深静脉造影:显示血栓范围,典型表现为条形状充盈缺损,当出现“双轨征”时,是新鲜血栓的征象。

1.5 统计方法

将该次统计所得的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χ2比较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用[n(%)]表示,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用(±s)表示,如果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疼痛、肿胀症状对比

对照组产妇的下肢疼痛、肿胀症状发生率为33.33%,研究组产妇的下肢疼痛、肿胀症状发生率为5.56%,将以上两组数据纳入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组产妇的下肢疼痛、肿胀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症状发生情况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分析

对照组产妇中有4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2.22%;研究组无1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研究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将数据纳入统计软件分析,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产科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指下肢深静脉尤其是腓肠位置深静脉血栓形成,阻碍血液运行,从而患者出现患肢疼痛、肿胀症状,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3]。妊高症孕妇大部分为剖宫产手术,子宫内胎盘剥离能够实现短期内止血,因此产妇不会出现大出血。此外在围生期雌激素水平达到最高峰,雌激素会促进肝脏分泌凝血因子,加之产妇体内产生的纤维蛋白原,因而产妇血液容易处于高凝状态[4]。另一方面产后产妇卧床休息,导致下肢血流回流速度变慢,进一步加剧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该院对妊高症产妇实施依诺肝素预防治疗+早期体位干预措施,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产妇在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依诺肝素是普通肝素通过酶催化裂解或化学分解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片段,多用于术后抗凝治疗,具有分子量小、抗Xa/IIa活性高、出血副作用小、使用方便、无胎儿毒性、过敏反应低一级骨质疏松发生率低等优点,对动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产后尽早对产妇进行被动运动,督促产妇多进行床上自主运动,尽早让产妇下床活动,能够加快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产妇并发症发生,促进产妇康复。

综上所述,对妊高症产妇实施早期体位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妇恢复,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1]刘湘.早期体位干预结合下肢按摩对妊高症产妇产后DVP的影响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14):104-105.

[2]张建芳.低分子肝素钠对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河北医药,2013(21):3285-3286.

[3]范玉红.50例剖宫产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路径探讨[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14(2):251-253.

[4]郑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非手术期形成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175.

[5]赵作华,庄倩.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高危人群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08,7(2):32-34.

R714.6

A

1004-6569(2017)05(b)-0107-02

2017-02-19)

胡静(1982-),女,甘肃张掖人,本科,研究方向:妊高症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猜你喜欢
肝素体位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