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晟
自媒体平台上碎片化信息传播特征、问题与对策研究
汤 晟
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各种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信息能够通过媒介进行迅速、广泛的传播。自媒体作为新兴发展的媒介,其已经在媒介生态格局中趋于重要地位。自媒体平台的发展聚敛了各种各样、各行各业的信息,其信息传播与流动性也十分快速,这给予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便利,但也导致了信息的碎片化传播。旨在对自媒体平台上碎片化信息传播特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信息;自媒体平台;碎片化
[作 者]汤晟,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以现代通讯、网络、数据库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社会的形成,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在科技的发展下能够得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在有了一定的先进设备设施与技术的基础上,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长尾理论”所描述的海量的、零散而无序的个性化需求已经在媒体领域得以实现。潜在的满足个性化需求信息的广阔市场与空间推动了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与个人移动终端的自媒体平台的产生与发展,但也造成了大量的“快餐式”信息的充塞与传递,给快捷方便的信息传递渠道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自媒体是通过现代化以及电子化的手段,向特定的单个人或者不特定的多数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是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一般依托于平台进行,如百度贴吧、微博、微信、论坛/BBS等。自媒体的本质就是个人或者团队通过自媒体媒介分享或提供他们所要传递的信息,从另一角度讲也是个人想要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获取通过自媒体媒介所推出的信息。
表1:自媒体性质与特征及其理论基础
结合自媒体有关理论基础,与其平台本身具有的性质与特征(表1),可以看出自媒体平台本身在互联网上拥有着独特的优势与吸引点,其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必然。
基于传播学视角下的碎片化信息是指精神消费形态的“碎片化”,即话语方式、表达方式、接收方式等方式或模式下信息的碎片化。通俗意义上对碎片化信息的理解就是某个时间点或某个时间段产生的大量、零散、较简洁、快餐式、条目式的海量符号语音与非符号语言信息,这种碎片化信息缺乏内在深刻的逻辑性、含义性与统筹纲目性。在各个学者对碎片化信息传播特征与表现形式的理解基础上,本文制作了表2以更加直观地描述。碎片化信息特征与表现形式能够充分反映自媒体平台下碎片化信息传播的散逸、灵活与生动,即存在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其内在的不足。
表2:碎片化信息传播特征与表现形式
受众需求催生了自媒体平台的产生,自媒体平台的发展又进一步地刺激更广范围内受众的需求,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使得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各个领域都有所扩展与深入,这是基于知识推动的整体进步。从受众角度来看,碎片化信息的传播有助于受众群体更广泛地涉猎领域的知识或者了解其所感兴趣领域的各方面信息。从信息传播者角度来看,碎片化信息的发布能够及时、快速地传递出去给目标群体或整体接收。对于知识体系构架相对完成且具有独立思考、独立探究、不盲从、不盲听、不盲信的受众群体来说,碎片化信息的传播可以帮助其拓展视野。对于那些知识体系框架相对狭窄、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或者尚未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来说,碎片化信息的传播可能会造成认知偏见以及误导。
自媒体平台上碎片化信息产生一般不需要经过审核,因此就存在一些不良机会主义动机的信息传播者刻意传播夸张、误导、虚假的信息,且手段越来越高明。就误导、虚假现象来说,其本质可以归类为谣言,虽然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已经公布信息网络相关管理办法,明确指出网络谣言转发超500次可以构成诽谤罪。但是由于碎片化信息的信源也是具有碎片化性质的,且可能通过刻意误导其他群众进行谣言信息的传播,这种现象还是在自媒体平台上屡禁不绝。就夸张类碎片化信息来说,其可以下分为情境现象类夸张、情感类夸张、语言夸张等。这种夸张类碎片化信息的传播目的即使通过夸张的标题来吸引受众点击或观看,从而获得一定的“眼球效应”。比如,一些微博上文章或者微信推送上文章等不时会有标题以“震惊!”“不看就会后悔”“所有人都在看(学)”等相似字眼来吸引点击,当受众点击进去一看的时候,具有独立思考、知识体系框架的人就会发现其内容大部分都是肤浅且没有水准的;而那些欠缺独立思考、缺乏相应知识体系框架的人就可能会被蒙蔽。这类夸张现象经常出现在娱乐类、股票基金投资类、信托类、养生类碎片化信息中。
自媒体平台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海量的信息下泛滥着无实质意义的信息。这种无实质意义的信息不是指消遣化的信息,消遣化的信息能够给信息接收者带来心情上的愉悦,其是指经过“包装”的、可能带来喧嚣的无涵养内容。这些无内在涵养信息的堆砌造成了无实质意义信息的大量“悬浮”。
碎片化信息本身就是大量的、多元化的、多层次以及多领域的信息片段集合,是散杂的。这种散杂信息的传播使得受众面对纷繁的信息而产生“信息焦虑”,即突然感觉自己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大量的信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并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担忧。受众因为“信息焦虑”而迅速地浏览未知的碎片化信息以使自己不落后,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受众自身注意力涣散的习惯,不论是在阅读还是浏览信息过程中,都倾向于粗略地浏览一遍以示知道,而无法集中精力去认真阅读或仔细思考信息背后所能够联想出的更深层次的信息。这就是碎片化信息产生的“涣散效应”,碎片化的简单信息不但造成了受众只能获取事物表面单一信息,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受众的阅读习惯,进而钝化了受众的思维方式,引起思维惰性与搜索惰性,带来一种涣散的氛围。
碎片化信息是以原因为导向或者以结果为导向的片面简单信息,在自媒体平台上,应当单独开辟一个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深度信息传播区域。这种深度信息是在碎片化信息基础上进行专业地解析与剖析的,能够给特定受众带来知识的深华与积累。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深度信息传播应具有与专业学科论文般的知识领域深度,又应具有相对更通俗易懂的文字、图表等。比如凤凰财经的“连环话”、百度的“百度百家”、《知乎周刊》等在这一深度信息传播领域就做得相对较好,但二次传播效果不是很好,因此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深度信息传播还应注重传播渠道的多样化。
打铁还需自身硬,虽然自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传播受众被所处的碎片化信息环境所影响,但随着自身学习与经历的成长,受众应当多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意思并且有选择地加深自己的知识深度。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核心在于受众自身的“内炼”,受众要提高碎片化信息整合能力与信息精炼能力,将海量的信息精炼为具有深度知识并经过自身思考的深度信息,从中受益。
一方面,自媒体平台要开展相应信息净化行动,加强对夸大、虚假信息特别是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信息传播的监管;另一方面,信息的传播者要塑造自己的道德素养,不因蝇头小利或者是赚取眼球与声誉而夸大信息、伪造信息。除此之外,信息的传播者需要有独立意识的识别与选择有用信息的阅读并进一步开展深度阅读,摒弃无用信息的干扰。
[1]文晓欢.浅析以微博为代表的信息传播碎片化——以“新浪微博”为例[J].新闻传播与出版,2011(6):143-144.
[2]贾艳霞.从受众角度浅析自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传播的弊端[J].新闻研究导刊,2016(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