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超
谈谈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许建超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平均两个多月的经济责任现场审计,审计人员应当重点审计什么。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所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功能是分清责任。
没有问题就没有责任。要分清责任是必然要查问题的,但查问题决不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如果只是查问题,那与巡视组、监事会的检查又有什么区别呢?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明晰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负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提出客观、公正的处理建议。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政府审计行为,不同于一般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审计,要体现专业性、权威性;也不同于企业内部审计或单项检查,要体现审计的综合性、全面性。因此,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不能只罗列问题,如:某某项目进展不快,某某项目销售困难,某某项目未达成预期目标等,应继续追踪,分清责任。虽然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分清经济责任人应负的责任,但不能把责任笼统归责于企业主要负责人,而应该进一步明晰,为下一步正确处理提供参考。
虽然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发现、认定的问题最终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承担责任,但企业副职一般承担某个领域或板块的领导责任,并直接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也需要相应地承担分管责任。当然,还有可能是具体经办人员的责任。总之,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是谁的责任就认定谁的责任,分清直接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譬如说,如果涉及企业重大决策的问题,应仔细查看会议纪要、会议记录,分析决策过程中每个人的表态发言及所起的作用,确定哪些人可以免责,确定每个人应当承担的相应责任。如果是具体执行的问题,不涉及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应该查明是客观原因或不可抗拒因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根据佐证材料厘清责任,无法分清的责任由分管领导承担。此外,还应分析副职(包括总会计师等)职权划分是否合理,主要负责人是否真正放权、权责是否真正落实到位,或赋予了不该赋予的权力,占用了有限的精力;分析副职(包括总会计师等)在这些问题中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归根结底还是审计,虽然依赖于审计机关和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但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经济数据。因此,审计报告应该靠数据说话。如何寻找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就成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中之重。
企业总会计师通常是国资委等上级部门委派的,行使外部人在企业内部的监督职责,比外派监事更了解企业内部信息。审计人员不应回避企业总会计师,应当利用企业总会计师作为审计联络员的便利,主动沟通交流,共同做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企业总会计师是一个企业的内当家,也是会计行业的专家,在企业工作时间长,接触面广,知道的情况比较多、比较细,甚至掌握企业各种文字记录无法体现的内幕。审计人员应主动接触、聊天,从谈话中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从中发现有用的线索或证据。或者说,审计人员发现问题线索或疑问,要主动与企业总会计师沟通,交换意见,用数据说话,排除疑点,争取达成共识。一个企业总会计师不能认可的问题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总会计师是企业无冕的新闻发言人,可能提供年度《履职报告》,也可能在专业杂志发表专业文章,介绍企业的战略规划、年度预算、资金状况、年度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等具体的数据信息。通过搜集这些平时不经意间公布的数据,审计人员可以全面真实地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及历史走势,为做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发现问题后,审计人员要全面了解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客观分析判断该问题是否属于违法违规,是否违反决策程序,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若是工作中的失误,是主观故意,还是不熟悉政策法规造成的,等等。总之,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审慎区分无意过失与明知故犯、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探索实践与以权谋私,用数据说话,多维度、全方位地分析,客观审慎地给出结论和处理。如:某集团开展类金融业务,几年来分别投入了多少资金?资金成本是多少?每年收益是多少?对集团规模扩大、利润增长和信用评级的贡献程度有多大?对企业年度考核和班子成员绩效影响有多大?等问题。存在的问题是不是很严重?可否量化?能否化解?或者目前化解的办法和措施是否可行?需要多长时间化解?对集团后期利润走势影响有多大?等问题。如果认定利大于弊,建议改进完善,反之,建议整顿或关闭,防止风险外溢或扩大,做到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
不仅是问题,企业的发展潜力也存在于一系列会计报表数据之中,需要审计人员熟练运用专业知识,拨开重重迷雾,一一揭示出来。如:某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借给控股房地产公司的项目开发资金,因息差存在而产生一定额度的利息收入。房地产项目尚未竣工交付时,虽然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报表上可以按息差反映一部分利润,房地产公司也可以按支付的利息计入商品开发成本,但在集团年度合并会计报表时,只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将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收取的利息收入全额冲减“存货”。因此,集团资金结算中心为房地产项目融资所赚取的利润一般都不可能在当年的会计报表中体现,甚至因融资成本的存在而出现抵减当年合并会计报表利润的现象,就是通常所说的“负贡献”。这部分潜在利润需要延至一年或两年后项目竣工交付当月才能体现出来。如果金额不大,可以忽略不计,但任期内数额巨大,影响企业经营者年度业绩的评价,且涉及集团前后任交接与年度绩效的认定,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有必要完整地揭示出来,以便正确判断企业主要负责人任期内的经营业绩。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通常根据被审计单位或个人任期内的业绩和问题,认定其应负的责任,目的是正确进行绩效评价,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副厅级以上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必须报送给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等部门的。为达成客观评价的目的,审计人员还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评价任期内进行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公正性。审计人员应当重点关注企业相关年度的审计报告是否如实揭示企业重大风险源?被审计单位潜在风险的大小,如:每个年度企业计提的风险拨备是否足额?如不足额对最终出具的年度审计报表数据的影响程度有多大?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年度审计报告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如疑问合理且有数据支撑,应当评价任期内进行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公正性。如无异议,审计人员应当接受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的相关数据与结论。
(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审计人员不能只看表面的问题,也要看到企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并予以揭示。虽然审计准则对此没有要求,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评价,就应该客观公正,既讲问题也讲成绩。为了给看审计报告的上级领导一个客观、全面的印象,应当根据企业主要负责人任期内每年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资产等分别画出折线图或柱形图,形象地展示企业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甚至有必要引入企业长期规划执行情况的数据,看是否偏离以及偏离的程度,表达是否长期看好的意见。还可以分几个主要业务板块重点分析,分别发表意见和建议。
(三)评价被审计单位在全国或全省同行业的竞争地位。中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方便。审计部门应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互联网、政府平台等搜集政府、行业、企业及竞争对手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客观进行评价。也可参考行业协会提供的国内或省内同行业数据,结合企业人数、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综合性指标,排定被审计单位在同行业的位次。还可以参考相关协会等行业内的排名和获奖情况。
(四)评价被审计单位在国内或省内不同行业的竞争地位。参考国资委等部门提供的不同行业的数据,结合盈利模式、经营规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综合性指标,排定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区域内不同行业的位次。可以参考国资委等部门任期内下发的各年度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等不同维度的排名和位次变化。可参考企业任期内不同部门在国资委相关年度评比中的获奖情况。还可以结合中国500强、全省100强等评比结果。
(五)给每一个被审计单位进行综合打分。审计机关应当建设统一的审计数据中心,建立各级审计机关、被审计企业、不同审计项目之间审计信息与成果共享机制,把所有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及底稿放到案例库中,供每一个企业查阅、借鉴,既起到主动预防的作用,最大限度不出问题;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及良好实践相互借鉴,达到促进共同提升的目的。同时,建立统一的评分标准,供各级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或第三方评估机构,按照不同维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和分值,每年给所有接受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单位统一打分。这样既可以根据企业得分情况在年度内进行横向比较,确定当年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所有企业所处的位次,优秀、良好、及格,还是不及格?给看审计报告的上级领导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以真正起到奖优罚劣、激励先进的作用。又可以分年度对该企业进行纵向比较,确定被审计单位此任期内是否比以前审计的任期进步了?还可以把每个年度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得分进行加权平均,看整个审计区域的年度平均得分是否有所进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功能是鉴证与评价,审计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排除或鉴证问题、正确评价的过程,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长达两个月的现场审计时间里,审计人员如果没有找到企业或主要负责人大的问题,那是一件大好事,说明企业依法合规、管理有效,企业家履职尽责,值得表扬。审计人员不能鸡蛋里面挑骨头,搞形式主义,好坏不分,每一份审计报告都要写出十几页的问题来,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正确把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不能以新规定去衡量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以旧制度来衡量当前的创新事项,做到一个企业的审计报告就是一个模版,政策把握准确,文字精炼,画像准确,重点突出。
企业经营不能回避风险,不能无所作为,应主动适应任期内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形势,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特别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的头等大事是抢抓历史机遇,高速发展,把企业规模做大,上到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同时,企业高速增长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既要正视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也要容忍改革失误。因为不想前进、不敢探索,许多错误自然不会发生。国有企业的领导应当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勇敢前进与探索,敢于正视错误,而不能怕犯错误,更不能否认、推诿或回避错误。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当发挥促进发展的导向作用。审计人员应当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错误,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前进中的错误,旗帜鲜明地支持企业家开创性的工作,支持企业大胆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对企业家的任期经营成果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让优秀企业经营者得到应有的待遇。对不敢改革、拖延改革时机,给企业发展留下巨大后患的,要在审计报告中坚决揭示,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决不能是非不分、黑白颠倒,不干事的没事,干事的问题一大堆,最终给革命事业带来负面影响。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手段。审计人员应当重点关注违规违纪问题,查处重大违规决策、损失浪费、违规关联交易等问题,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关注担保增信、股权融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隐患,揭示制度缺陷与管理漏洞,发挥审计预警功能,推动完善治理体系,激发激活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不是揭短亮丑,而是要边审边改、立审立改,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适当运用预算执行审计的方式方法,分析企业任期内年度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推动企业长期计划的落实。
审计监督是对单位和部门内部管理监督的再监督。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加大对重要经济事项、重大经营决策和重大财务收支的审计,看有无推进改革不力、决策失误、资源浪费、绩效不高的问题;检查企业内审机构是否健全,是否经常进行内部审计,看历年审计查出的问题是否认真整改,是否已经建章立制,是否促进了企业存量资产盘活、经营结构优化、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揭示的虽然是某个企业经营者任期内的问题,但对企业管理应当具有普适性。如果企业已经意识到那些问题的严重性并在任期内立即整改,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一般揭示即可,若是照搬书本,小题大做,上纲上线,对问题的整改不仅毫无帮助,而且严重打击企业家的经营积极性,影响的是企业今后发展的效率与效果。毁树容易种树难。试想,一个企业家若没有了发展积极性,对手中的任何发展机会视而不见,白白丢失而不为人知,贻害的只能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大业。
事实上,有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风险我们没有看到。如果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早,甚至企业自身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绝对是一件好事情。对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引经据典、据理力争,让企业真正理解并自觉进行整改、规范,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预防,避免今后出现更多更大的类似问题。感冒能增强身体抵抗力,树木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才能茁壮成长。从这个角度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发现了问题就能真正起到应有的预防作用,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安徽省盐业总公司)
(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