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清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尊重能使人感到生活动力和自身价值。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人去拼搏,去取得成就,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赢得他人、社会的赞许和重视。如果一个人的辛勤努力长期得不到鼓励和赞扬,那就可能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古语“衣食足而知荣辱”,即说明了人的这种需求。人即使在衣食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心理上的要求,也会忍饥挨冻得到别人的“赞许”。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生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所以,本文对教师的赞扬艺术作一简述。
一、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赞扬
赞扬会给人以强烈的成就感,能使人更加自信,敢于追求成功。但赞扬也要做到恰到好处,不合时宜或夸大其辞的赞扬,往往使学生感到尴尬甚至觉得教师在讽刺他。可见赞扬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赞扬”是一门艺术。
1.赞扬要发自内心
发自肺腑的体贴和赞扬能够产生的巨大心理效应。班主任只有真心热爱学生,心系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才会因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而高兴,学生才会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教师的赞许鼓舞,从而起到激励作用。
2.赞扬要适时而适当
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不仅表现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更多的是表现在班级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赞扬的地方。因此,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鼓励和赞扬。
3.赞扬要讲究方式
学生的智能、情感、意趣、经历和生活环境不同,决定了教师的赞扬就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方式。对那些性格开朗、思想表现好、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班主任可对其特别突出的方面进行肯定和赞扬。赞扬时给的期望要高,如将来会成为科学家、文学家等,但要注意赞扬的次数不可过多。对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但有小毛病的学生,在赞扬优点时,要指出其不足,要求改正。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要随时随地鼓励赞扬。对那些有自卑感的学生,班主任的赞扬,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語言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含蓄的,这就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择一而行。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一个动作,能起到激励作用就行。一位新来的班主任给一个成绩不佳的残疾学生谈了一次话,轻声地说“勇敢的孩子”,结果不到一年,这位残疾生成了全班的“三好学生”。
二、给学生的操行评语加点糖
操行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业、品行等素质的综合评价。为了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不妨给学生的操行评语中适当地加点“糖”,以收到“良药利病不苦口,忠言利行不逆耳”之效。
1.多一点表扬
教师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不能光盯着他们不足的一面,评语中充斥着批评指责。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是后进生,也要把他们身上蕴藏的“短中之长”挖掘出来。如有些学生虽然成绩一般,但有的能歌善舞,有的擅长体育,有的动手能力强,只要有一处闪光点也要表扬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教师要切忌把操行评语当成惩戒学生的手段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多一点人情味
由于对操行评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教师仍凭原有的经验和固有的模式写些不太符合学生心理或年龄的评语。如“该生学习认真,尊敬师长,热爱劳动,望今后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这些千人一面的评语,难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因而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写评语时,要态度诚恳,语言亲切,可以艺术地让评语增添一些感情色彩,更易于学生愉快地接受和采纳,使他们感到老师也是可亲可敬和富有人情味的人。如“联欢会上,你的一支横笛吹得悠扬婉转,不知倾倒了多少人”“你虽然个子高,却从来不欺侮小同学,每次参加劳动,你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能不为教师的和蔼可亲而感动吗?
3.多一点期待
学生身上存在缺点或遗憾是完全正常的。他们也渴望得到教师热心的帮助和真诚的教育,期待感是每个学生心理上的需求。因此,操行评语应以鼓励为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等学生,要设法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扶起他们的自信之树。让评语变成学生继续前进的动力。评语的基本模式是“肯定”加“提示”,也就是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同时鼓励他们改正缺点。表扬是鼓励、殷切的期望,如“老师希望你学习再踏实些,参加活动再积极些,你能做到吗?”“如果你能在纪律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那你就会赢得老师的信任、同学的敬佩!”这里没有高高在上的责备,只有平等意义上的亲切对话,使得学生在微笑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期望和勉励中吸取前进的动力。
一则好的操行评语,既饱含着育人者的爱,又闪耀着个性的色彩,对学生来说是一份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虽然在操行评语中加点“糖”是必要的,但也要注意“度”,要适量,弄得不好会给学生一种要求不严的感觉。
赞扬如阳光,即使你不能站在晴空下,也能得到它的光辉和温暖。丘吉尔说:“你要想人家有什么优点,那你就怎么去赞美他吧。”班级管理中,你的赞扬可使学生弥补自己的缺点,朝着你赞许的方向发展,而这不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盼望的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