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军花
一、设疑激趣,培养创新意识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探索,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敢于联想。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随意报些数,我都能判断出是否能被2、3、5整除。学生的数据报得快,我回答得也快,学生举出的数越来越大,但并没有难倒我。学生感到惊讶,产生了疑问,“老师没有经过计算,怎么能这么快判断出来?奥秘在哪里?”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很快便被激发起来了。
我再让学生通过个人思考、互动研究去发现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从而总结出结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各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个位上是0的数既能被2整除,也能被5整除。
二、例题点拨,培养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创设条件,鼓励创新。同时让学生在思维的多行道上思考问题,探求新知识。如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先挂出事先准备好的表格。
学生口算完后,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商都是4。被除数和除数改变了,商还是4。被除数从16到80扩大了5倍,除数4到20也扩大了5倍;80到240扩大了3倍,20到60也扩大了3倍,商还是4。逆看被除数从7200到2400,除数从1800到600缩小了3倍,商没变……学生的发现可谓五花八门。教师首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发现,然后提问:“谁能把刚才发现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起来,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商怎样?”如此一来,学生在自己动眼、动口、动脑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商不变的性质。这样教,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教师“扶”的少,学生创造的多。这样,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条定理、性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了自主思考和自主归纳的能力。
三、重视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实践活动是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途徑,也是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它能有效地改革当前以知识传授为目的、教师为中心、灌输为手段的课堂教学结构。实践可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主动活动和其主动的探索过程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协调和发展。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后,我巧妙设置有一定难度而通过努力又能解决的实验课题:想办法测量三个苹果的体积。
实验前我先要求学生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将三个苹果切成规则形体估计体积;将三个苹果放进盛有水的长方体(正方体)容器中,上升水的体积就是三个苹果的体积;也可将三个苹果放进盛有水的长方体(正方体)容器中,然后取出三个苹果,下降水的体积就是三个苹果的体积;把容器盛满水,只要把三个苹果放进去,往外流出长方体(正方体)容器的水的体积就是三个苹果的体积。然后再根据提出的方案进行实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不仅使每位学生巩固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发展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在实践中创新的思维能力。
四、激发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构建眼前不存在的事物的一种设想活动,所以,需要想象。想象是人们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创造性想象更是人们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的高级表现。小学生由于思维方法灵活、多样,而且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特征,所以,努力培养、激励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创新能力的法宝和前提。
例如,我在教“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萝卜进行分组实验,把圆柱体萝卜底面分成8份相等的扇形,其中一份又等分成2份即l6份、32份。然后把圆柱体切开拼合起来,成为一个近似长方体,请学生注意观察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变化。当学生看到原来的圆弧弯曲程度愈来愈小后,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闭着眼睛,在脑子里想象,将圆柱体底面的圆等分成64份、128份……的情景。学生想了几分钟后,一个学生说:“如果照这样分下去,原来的圆弧就变成很小的点,就无所谓弧了。”另一位学生说:“那样拼的图形好像就是长方体了。”教师通过这样的有限切拼、无限想象,直接达到了化曲为直、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艰巨任务。所以,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努力开拓当前新时期教育教学形势下创新教育的新途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