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资源建设规范初探:视频资源视角

2017-09-16 15:48刘铁柱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7年9期
关键词:视频资源资源建设终身学习

刘铁柱

摘 要:随着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终身学习资源建设领域对规范的需求愈加迫切。本文借鉴国内专家学者有关终身学习资源建设的研究,选择视频类终身学习资源的视角,从三个方面——终身学习资源建设流程、主讲教师规范细节、视频技术参数规范,来深入阐述终身学习资源建设规范。随后遵照规范进行《信息社会的全媒体生活》课程建设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希望本文能够引发人们对终身学习资源建设规范的新思考,推进终身学习资源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终身学习;资源建设;建设规范;视频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7-0034-05

一、终身学习资源建设规范概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宁波市已在2015年3月1日颁布实施《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明确提出“逐步整合各类信息化学习教育资源,为市民开展个性化学习提供服务”,“鼓励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利用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开放教育课程,提供教育资源,促进终身教育发展”。[1]这些都为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资源建设提供政策保障。然而,终身学习资源建设现状与时代要求相距甚远,终身学习资源建设规范五花八门,不利于终身学习建设长期健康发展。

国内已有相关研究。陈琳等指出,视频类学习资源作为当前流行的媒体形式,能充分挖掘文字、图片所包含的隐性知识,将隐性知识显性化。[2]终身学习者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一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对于这些人而言,要求他们阅读并理解抽象、艰涩的文字较为困难,但視频资源正好切合终身学习者的需求。余平等从终身教育资源内容与技术标准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一种资源信息模型。[3]基于这个模型,他们把资源分为物理和教学两个层面,八种形态,进而提高资源的可重用性和共享程度。视频类学习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形式,将成为终身学习资源建设的主要方面。熊绍高在实践中归纳出了“优化整合、自主开发、委托他建、联合共建、购买引进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数字化终身学习资源建设模式,并且在地级市和民族自治州推广、实施。[4]他认为:这个过程需要研究者、建设者、管理者及使用者等多方参与,指导和规范终身学习资源建设工作。但研究没有展开论述终身学习资源建设规范方面的内容。

为保障视频类学习资源建设工作的规范化,笔者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根据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修订版)、国家开放大学视频课件制作技术标准,结合学校终身学习资源建设的实践经验,特别梳理了视频类学习资源建设规范,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与指正。[5]

二、终身学习资源建设规范流程

为做好终身学习资源(视频类)建设工作,需规定建设流程及要求,具体如表1所示。

三、 主讲教师规范细节

本部分为录制时主讲教师需要遵行的规范。

1.录制前的准备

仪容规范上,要求教师在讲课时仪容端庄,穿戴得体、大方,选择穿着与所处的背景颜色对比度较大,且不宜穿着带条纹图案的服装,不宜佩带明显的饰物。发型应自然、整洁,前额发不超过眼眉毛。

讲授内容务必使用电子演示文稿(如PPT),不要使用纸质讲稿。演示文稿应尽量简洁概要,每屏字数不宜过多,不宜太满,应尽量选择适当的字体和字号,文字和背景对比明显。排版整齐美观,不能超出画幅范围。电子演示文稿长宽比设为16:9。去除演示时的音效,以免影响和干扰教师讲课的音频效果。(具体参见第四部分内容)

录制前,教师应对电子演示文稿进行认真的检查,确保没有错误,并在录制前不少于3个工作日提交技术人员。教师需将电子演示文稿导入授课计算机中,使之处于待演示放映状态;将需要在课堂中使用的书籍、资料、纸笔及其他辅助教学工具置于方便自己拿到的地方。

教师与技术人员参与录制测试,教师应提前10分钟来到教室,进行录制前准备。取景测试:通过灯光、背景的布置,以及适当调整主讲教师的位置和角度,确保最佳取景效果。音量测试:通过麦克风试讲,确定最佳的麦克风摆放位置。整体录制效果测试:主讲教师通过试讲,录制一小段音视频,检测整体的音视频效果、屏幕捕获等情况是否处于最佳状态。

2.录制时的规范

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以一个课时(即一讲)为单位。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并以某一章、节或知识点的结束为结束,以方便后续环节的剪辑。

教师讲课可以选择站姿或者坐姿。依照《教师礼仪概论》要求,坐着讲课时,应坐姿端正,身体的二分之一高于讲台,如有需要应增加脚垫(踏板),不可趴在讲台上;站着讲课时,要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7]

又根据《教师礼仪与教师形象》等文献资料,教师肢体语言的使用,需要配合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与讲课内容相协调。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比如搔首、抠鼻。教态应从容、自然、亲切,讲课精神饱满。

讲课时教师语速应适中,声音清晰而洪亮。[8]

如有板书应书写清楚、有力;电子版书宜使用书写板等设备。

有安排学生听讲的课程,宜将学生集中坐在教室前面几排,前几排不宜出现空位,并须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保持教室安静。若有师生互动环节,请在录制前与技术人员说明,发言的学生需手持专用的无线话筒发言,以保证声音录制质量。

3.录制后的规范

视频类学习资源录制完成后,教师需对视音频文件进行仔细检查,并按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检查结果,填写《视频类学习资源检查表》,若发现有内容讲解等方面的错误,需要修改或重新录制,须及时向技术人员反馈、商议。endprint

技术人员应指导课程制作教师完成字幕(唱词)的编写工作。(具体参见第四部分内容)教师自行记录整理字幕(唱词),并进行认真核对,经审核无误后,提交给技术人员进行后期合成工作。

之后教师需填写课件相关元数据表——《单个视频元数据格式》或《系列视频元数据格式》,交技术人员备份、留档。最后的视频类学习资源由技术人员负责后期加工、编辑、上传。

四、视频技术参数规范

1.视频技术规范

(1)片头与片尾

一般规定:视频类学习资源片头时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片尾时间不超过5秒,应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2)技术指标

相关技术指标包括视频信号源、音频信号源、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等。(见表2、3、4、5)

视频类学习资源最终采用MP4封装。除此之外,技术人员应保留原始素材与成片。

2.教学课件(PPT)规范

由于终身学习资源面向的人群年龄跨度大,教学课件(PPT)应尽量简洁概要,每屏字数不宜过多,不宜太满,应尽量选择适当的字体和字号,文字和背景对比明显。排版整齐美观,不能超出画幅范围。电子演示文稿长宽比设为16:9。去除演示时的音效,以免影响干扰教师讲课的音频效果。具体规范如表6、7、8所示。

原则上,教学课件不推荐使用声音效果等,以免影响视频课件录制效果。如要使用声音则应尽量用舒缓、节奏较慢的音乐,不应过分激昂,避免喧宾夺主。

3.外挂字幕制作规范

外挂字幕是指视频课件在播放时要导入的字幕文件。字幕文件与视频文件须保持相同的文件名、不同的扩展名(视频文件扩展名一般为MP4,字幕文件扩展名为SRT)。字幕文件(SRT)可以使用SrtEdit等专用软件编辑。标点符号规定如下:只有书名号、书名号中的标点、间隔号、连接号、具有特殊含义词语的引号可以出现在唱词中。采用空格代替其他标点符号。

唱词文件需将视音频文件中教师和学生的发言完整、正确地记录下来。如果讲授过程中有个别遗漏的字词影响内容理解的,可以在括号内加以补全。

五、终身学习资源建设实践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终身学习处和老年教育学院计划建设一门面向老年学习者的非学历课程,题目叫做《信息社会的全媒体生活》。概述为:在信息社会全媒体时代,老年朋友应该具备媒介素养,了解信息社会和全媒体发展的概况,掌握数字媒体的使用,学会利用简单的媒体资源来优化自己的老年生活,并能正确判断和评价媒体信息,防止上当受骗。为丰富课程内容,决定采用视频作为主要的媒介形式。课程分为5讲内容,如表9所示。

学院在上一个学期末填写新学期《终身学习资源(视频类)需求表》上报资源中心,分管领导签字,交由资源中心统一规划全校的资源建设任务。新学期初,课程主讲教师根据学院安排,对课程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并且严格按照教学课件(PPT)制作规范制作电子讲稿,同时填写《终身学习资源(视频类)预约表》。该表包含教师姓名、建设部门、课程名称、总讲数、授课形式、拍摄时间等信息。

拍摄前一周,课程主讲教师与技术人员(团队)取得联系,协商拍摄计划,电子讲稿交由技术人员检查和修饰。同时需耐心填写《视频类学习资源制作脚本》,脚本规定了拍摄过程中的画面形式、画面内容、台词以及具体注意事项,需要双方深入解读教学设计,做出最优的安排。一个好的制作脚本为后面的拍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录制前,主讲教师与技术人员(团队)调试现场灯光、布景以及录像设备,并且确保电子讲稿能够正常播放。主讲教师需试讲一段内容,确保机器无误以后,方可开始完整录制。图1为这门课程录制前和录制中的场景,整个录制过程漫长而艰辛,需要双方协商与合作。

录制完毕,技术人员以规定的时间进度完成初剪辑,交由主讲教师检查。此时,主讲教师需要仔细检查视频课件的画面、语音,填写《视频类学习资源检查表》。技术人员依照检查表的反馈结果,修改视频内容,然后统一包装(添加片头、片尾、音效、调色、调音、字幕条等),成片输出。成片在发布前再由主讲教师查看,组织听写字幕(唱词),并完成元数据表填写。这门课在CanopusEdius 6中进行剪辑和后期处理,使用Photoshop cc以及After Effects CS6进行包装,使用SrtEdit 6.3制作字幕。

最后技术人员需要存储源文件、工程文件以及不同清晰度的版本,转码和上传课程点播平台。这门课压制了三种不同清晰度的版本,分别是1920×1080、1280×720、720×576,前两种是高清格式,应用在网络课程和高清电视上;后一种是标清格式,应用在移动设备以及标清电视上。

六、结束语

本文从视频类终身学习资源的视角,分成终身学习资源建设流程、主讲教师规范细节、视频技术参数规范,来深入阐述终身学习资源建设规范,并且遵照规范进行《信息社会的全媒体生活》课程建设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本文并未谈及文本、图片、声音等其他多媒体资源的建设规范,视角相对单一。当前终身学习的关注度持续高涨,而终身学习资源建设规范尚无官方的版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发人们对终身学习资源建设规范的新思考,推进终身学习资源建設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J].终身教育,2015(1):44-46.

[2]陈琳,王矗,陈耀华.终身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模式创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4):41-46.

[3]余平,钱冬明,祝智庭.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结构、分类及标准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4):47-55.

[4]熊绍高.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初探[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4(6):10-13.

[5]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DB/OL].http://fdjpkc.fudan.edu.cn/00/95/c21a149/page.htm.

[6]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7]金正昆.教师礼仪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薛利艳.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辅导教师工作现状调查报告[D].首都师范大学,2008.

[9]武汉市“一师一优课”拍摄制作技术规范[DB/OL].http://zzjy.whjy.net/article/564.html.

[10]李维春.一个基于CTI技术的VoIP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大学,2001.

(编辑:王天鹏)endprint

猜你喜欢
视频资源资源建设终身学习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视频资源应用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