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点滴·
新生儿窒息并发感染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10%。国外报道每年有0.1%~0.3%的胎儿在出生时经历缺氧过程。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窒息新生儿进一步缺血、缺氧,病情加重及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为分析新生儿窒息并发感染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现回顾分析164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收集2013年6月—2017年2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64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7例、女67例。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复苏学组制定的《新生儿窒息诊断的专家共识》;肺部感染诊断按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的相关标准。采取无菌方式采集新生儿气道分泌物或气管插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排除宫内感染,日龄超过28天发生肺部感染的患儿。窒息分级标准:在出生后1 min、5 min各测定Apgar 评分1次;Apgar 评分得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时间从出生至28天,主要包括: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分级、生产方式、胎数、有无羊水污染、有无胎膜早破、有无前置胎盘、有无胎盘早剥、有无伴随疾病、血清白蛋白水平、总胆红素、是否采取肠外营养等。
164例窒息新生儿中,47例(28.66%)发生肺炎。共检出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75.56%)、革兰阳性菌6株(13.33%)、真菌5株(11.11%);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8株、40.00%)、肺炎克雷伯菌(12株,26.67%),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6.67%),真菌全部为白色念珠菌(5株,11.11%)。
单因素分析可能引发窒息新生儿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现早产、低出生体质量、重度窒息、羊水污染、胎膜早破、伴随疾病、血清白蛋白≤30 g/L、总胆红素≥17.1 μmol/L是新生儿窒息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见表1。
表1 新生儿窒息患儿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n(%)]
以新生儿窒息是否并发感染性肺炎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变量为自变量,对新生儿窒息并发感染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出生体质量、重度窒息、羊水污染、胎膜早破是新生儿窒息并发感染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见表2。
表2 新生儿窒息患儿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窒息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检出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低出生体质量、重度窒息、羊水污染、胎膜早破是新生儿窒息并发感染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儿发育不成熟、营养差、免疫功能未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 易受病原微生物入侵,尤其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感染性肺炎感染的高危人群。正常胎儿在宫内进行浅慢规则的呼吸运动,窒息缺氧时就会引起反射性胎儿排便,胎粪污染羊水。如果缺氧未及时纠正,则引起胎儿呼吸运动增强,尤其重度窒息,极度缺氧会引发强烈呼吸,吸入大量污染的羊水易并发感染性肺炎。而胎膜早破导致胎儿失去天然屏障,病原菌容易直接进入羊膜腔引起感染。羊水污染使患儿出生前就有病原菌进入呼吸道大量繁殖。
总之,新生儿窒息患儿并发感染性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防治应从主要因素入手,首先做好产前检查,积极预防防羊水污染与胎膜早破;其次特别注意救治重度窒息患儿,加强产程监护,制定合理分娩方案,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减少新生儿窒息。再次注意对低体质量儿和早产儿的管理,提高其免疫力;此外还要加强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低蛋白血症与伴随疾病等。
[1.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贵州都匀 558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 谢朝云1,陈应强1,覃家露1,熊 芸1,杨忠玲1,杨 怀2]
(本文编辑:邹 强)
《临床儿科杂志》投稿须知——关于来稿要求
1. 来稿要求
文稿必须是原创性的,且文字复制比(与已发表论文的重合字数占本文字数的比例)<30%。文章应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并包括必要的统计学分析。来稿字数一般不超过6 000字,请标注页码。为保证审稿的公正性,请在文稿首页列出文题、作者单位及姓名,第2页起为文题及正文(不包括作者单位及姓名)。文稿均须经本刊网站投稿(http://www.jcp-sh.org.cn),不接受纸质投稿。来稿必须注明无一稿多投、作者署名无争论。
2. 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同时附与中文相对应的英文文题,后者不超过10个实词。
3. 作者
作者姓名置于文题下,按参加工作的多少和对该论文承担的责任轻重依次排列,所有作者姓名均需附汉语拼音。在首页左下角标明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姓名、电子信箱地址和联系电话。文章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其同意,并附授权书。作者单位应为提供资料来源的单位,置于署名下,包括单位全称、所在地、邮编:若作者不在同一单位,于署名右上角标注数字“1、2……”,标出所有单位及邮编,各单位名称依次接排,各单位间以“;”分隔。
4. 摘要
论著须附结构式中、英文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列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本研究”等主语。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所有作者姓名、单位名称及所在省、县名、邮政编码及国名。述评、专家笔谈和文献综述附150字非结构式中、英文摘要,内容包括目的、结论、应有独到的见解。
10.3969/j.issn.1000-3606.2017.09.020
贵州省科技厅联合项目(黔科合LH字[2014]7162号);贵州省黔南州社会发展科技项目(黔南科合社字[2013]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