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意识下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研究综述

2017-09-15 05:09王琳慧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0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综述

【摘要】我国的性别平等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理论体系尚未形成,针对女大学生的研究更少。本文试图对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的社会性别视角做一综述,并发现目前研究的缺乏以及分析不足。

【关键词】社会性别意识 女大学生 性别平等教育 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013-02

一、关于社会性别意识的研究

“社会性别”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浪潮。《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社会性别是社会文化对男女差异的理解,指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质和行为方式。”20世纪90年代,gender作为一个新的词汇引入我国。禹旭才在其博士论文中强调社会性别实质是一种“社会文化观念”,它体现的是两性角色分工、男女气质、行为方式的社会现实。

1.关于社会性别意识的研究

丁梅君在硕士毕业论文中将其定义为用性别角度去洞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李国华认为社会性别意识是从两性关系的视角去审视与了解社会,去探索男女两性的位置和价值。

刘东发指出社会性别意识的三层涵义:平等意识,男女都具有平等的权利与尊严;差异意识,用性别的视角解释男女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特点。协调意识,强调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赵艳红等将其总结为三大特点,用动态发展的目光看待流行的社会性别文化;批判不恰当的性别文化和性别现象;男女之间应是彼此尊重、和谐发展的伙伴关系。

周晶晶提出社会性别视角是独特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社会性别关系的动态性,关注性别关系中的差异性。张淑香强调,社会性别意识认为女性不应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应拥有独立的人格,敢于维护自己的权力,积极适应社会。

2.社会性别意识与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

现今关于社会性别意识与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的研究不多,正处于起步阶段,对女大学生的研究少之又少。现有研究主要是把社会性别视角引入女性高等教育研究。例如,谭咏梅从社会性别视角透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差异问题,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陈新叶等运用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制约女性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问题与成因,发展女性高等教育事业。整体而言,社会性别意识与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研究还很薄弱,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关于性别平等教育的研究

1.国外性别平等教育概述

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一系列法案以提高教育中女性的权利,如《妇女教育平等法案》等。韩国于1992年制定了《性别歧视预防与救助法》,明确教育过程不应存在性别歧视。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的女性主义者推动女性机构的建立和课程的改革。英国于2006年出台了《平等法案》和《性别平等义务》,规定学校消除不合法的性别歧视和骚扰。

美国建立女性非政府组织与促进女子学校发展以推动性别平等教育;加拿大致力于改变课程内容和消除教育过程中对女性的歧视;韩国则是努力营造良性平等的学校文化,开设女性学课程以提高女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培育提高教师的性别平等意识。

2.国内性别平等教育概述

(1)台湾地区性别平等教育研究与实践

台湾的性别平等教育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获得了十分不错的成效。1988年台湾妇女新知基金会号召教育部改进教科书内容。交大开设《两性社会关系》成为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发展的领头军。1996年立法院通过《性侵害犯罪防治法》,1997年成立两性平等教育委员会,1998年“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将两性与人权融入学习领域。新世纪后台湾的性别平等教育稳步发展,2004年颁布《性别平等教育法》。

台湾性别平等教育主旨是让学生检视日常遇到的性别问题,培育彼此尊重的性别态度。台湾主要是通过营造三大环境促进性别平等教育。其一是法律环境,中华民国宪法保障女性基本权益、性别平等工作法保障女性工作权益、性别平等教育法保障女性教育权益、防暴三法保障女性人身权益。其二是社会环境,民间女性组织是源头,政府组织将性别纳入政策主流化。其三是学校环境,教育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认知,破除性别偏见;教学内容呈现多元均衡的性别观点;建设校园性别平等精神文化。

(2)大陆地区性别平等教育研究与实践

章梦瀚提出性别教育并不是“无视性别”的教育,而是尊重差异的性别平等教育。学者林妙珊提出性别平等教育帮助学生从性别视角认识自我与观察社会,正视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树立性别平等意识,。

赵媛指出高校在开展性别平等教育方面已有进展,但仍面临教师性别平等意识不足、课程和学科建设缺乏性别视角、课堂教学环境存在性别隔离现象等困境。姜蒙蒙提出现存的四大问题,分别是课程设置各异、教材建设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以及性别教育效果难维持。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性别平等教育途径主要包括将性别平等融入课程内容、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师教学、将性别平等观念渗入校园环境、制定性别平等教育政策以及加强家校协同等。

符建华指出我国“男尊女卑”现象虽得到改善,但因性别而产生的教育歧视仍然存在。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性别平等教育后,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大部分高校尚未落实,大学生的性别平等教育尚处于开端阶段。

三、关于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很少,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如孟彩强调将性别平等理念内化入心理健康教育,以女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女性教育。朱小桃则将社会性别理论作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关注女大学生当前生活学习状态与长期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性别与性别平等教育研究已系统化,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的研究较少,将社会性别与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屈指可数且深度不够。当前大陆地区关于性别平等教育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数量与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文献来源上,大部分为期刊论文,本土化著作严重不足,学位论文偏少。 研究内容上,许多研究只是纯理论的论述,缺乏数据支撑和实证检验,提出的建议对策泛化且可行性不高。此外,有关女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的数据比较陈旧,难以说明现下的情况及变化。研究视角上,现有文献资料以两性视角为主,以一概全。

作者简介:王琳慧(1992-),女,海南海口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德育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