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2017-09-15 22:36王蕊君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传统教学教学效率

【摘要】钢琴艺术指导课程的传统教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历史功绩值得肯定,但这一模式存在的缺陷也是十分突出的。突破“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集体课模式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传统教学 教学效率 钢琴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093-02

On the Efficiency of Group Lessons in Piano Teaching- An exploration on a new piano pedagogical mode

【Abstract】The “one-to-one” traditional mode in piano teaching has gained wide recognition over the years despite of its prominent drawbacks. This article is an initial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a new mode of piano pedagogy - group lessons.

【Key words】Piano teaching; Group lessons; Teaching efficiency

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模式是在融汇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理念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以重视知识讲授、技法训练为主,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但这一模式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是有目共睹的,其突出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为全面培養学生的综合素质,锻造具有原创性、开拓性的艺术人才,有必要采取全新的教学手段,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艺术人才瓶颈现象。笔者试图从“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利与弊”“集体课模式的存在必要性及其优劣”和“互动教学与舞台实践的结合”三个层面展开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教学方式的改进是提高教学质量、贯彻先进教育理念和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钢琴艺术指导作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也应在认识层面有所提升。传统的钢琴艺术指导课程多采用一对一教学模式,其历史贡献和教学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一对一教学模式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后,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作为钢琴小课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不仅在初级入门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被高等院校的艺术专业所广泛采用。以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小课教学为例,接受教育者多为经过一定专业培训、掌握了较好专业知识的受教育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采用一对一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避免知识传授的重复率,从而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基础。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核心并不在于单纯地知识传授,而是要借助知识传授的载体塑造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认知能力。而一对一教学模式,则往往表现出重知识、轻理解的教学倾向,使得艺术教学呈现出培养“钢琴匠”的不良倾向。

具体来说,一对一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一对一教学模式有效地延续了中学艺术教学和专业艺术培训的知识内容,为受教育者提供了知识过渡的保障,使得他们能够在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初期迅速融入到教学氛围中,从而为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其次,一对一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受教育者专业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以《钢琴伴奏与艺术指导》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传统教学强调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度信息传递,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教师在课堂上虽然完全掌控了话语权,却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作为辅助。而教师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授课风格、教学态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学生的实践机会往往受制于教师,不仅较少获得演奏的机会,且与教师的横向沟通较少。

当下的高等院校艺术教学很大程度上延续和保持了艺考的培训模式,使得应试教育中以知识传授、应考技巧为主要的思维模式深刻地制约了学生对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这一方式无法从认知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有必要采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加以突破。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发挥教学与学生之间合作动力的“集体模式”是值得倡导。“集体模式是现代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它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流行的合作主题。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集体模式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弥补竞争性教学的不足,将教学活动描述为各方面因素紧密联系、全方位合作运行的体系,这有利于将教育的视角投射于每一名学生,必将会有力地推动其非认知品质的发展。”[1]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集体模式主要建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调动群体性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此种教学模式是受西方现代教育学说中建构理论的影响而提出,所谓“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具有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通过上文的分析,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一对一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否定这一模式的历史贡献。正如研究者所强调的:“无论是历史的习惯性角度,还是现实的必要性角度,都决定了一对一钢琴教学模式在艺术教学领域存在的合理性。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模式本身是合理的,但是在当今各所高校已经把创新理念融入教学的这一大方针下,人才的培养也就转向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再加上大学的精神就是学术与创新。”[2]就现下的钢琴教学实践来说,最能体现大学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首推集体课模式。

二、集体课模式的存在必要性endprint

集体课模式是相对于“一对一教学模式”提出的新概念,它的优势在于通过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合作,以应对传统教学模式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这是一种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教学方式,最早是由美国教师针对传统教学模式暴露出的弊端所采取的改进式教学手段。在钢琴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其基本做法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将其分成若干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弥补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3]同时,集体课模式也有效地规避了某一教师的个人色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为钢琴教学工作的推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教学效率

一对一模式 一对一教学 知识传授为主导 应试能力提升 有一定成效

集体课模式 教师集体授课 艺术感知为主导 综合素养提升 综合能力有提升

它的本质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依托的集体模式的实施要从教学对象自身的特征入手,尤其是在推广和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过程中,要分为前期准备阶段、计划制定阶段、教学实践阶段、舞台演示阶段和信息沟通反馈阶段。这五个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了钢琴教学中生生不息的循环模式。教师不仅可以根据前一次教学中收到的信息沟通反馈对教学准备进行调整,还可以根据新的教学元素的运用对当下的教学活动给予适度调整。因此,钢琴教学就不在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封閉性整体结构,而是具有信息释放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的开放式教学模型。正是通过建构此种兼具建构式特征和开放式结构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信息互动更为畅通、更为自然。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这一教学模式完全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求。钢琴是一种受到人类的文化历史的滋养和培育,并以展现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为目标之一的艺术呈现手段。因此,钢琴教学不单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钢琴技巧,更在于要能够掌握钢琴艺术的基本规律,使其成为印证人的心理机能的文化传递方式。维果斯基特认为,人的发展应该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加以分析。人无法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而人的心理作用机制则将在人的社会化活动中发挥作用。因此,教育工作必须在充分认识到这一原则的基础上,以更为灵活、更为恰当的方式,努力将外在观念内化为人的自觉行动。就儿童的发展来说,首先是要明确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其次是要利用恰当的契机,帮助儿童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实现教育优势的最大化效应。二者的差异实则,就是现有水平能力和经由他人的协助所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鸿沟”。

作为建构主义教育学说的积极成果之一,集体模式在世界各国的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极为丰硕的成果,并因此形成了一股大力推广小组集体模式的时代潮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描述。因此,教学的直接目标就是要将人们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其成为了解知识、掌握规律的行动者。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三、互动教学与舞台实践的结合

钢琴伴奏和声乐演唱教学是音乐教育活动中紧密相连的两个构成要素,二者之间以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方式维持着面向对方的信息供给[4]。通过前文的阐述,笔者认识到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自身所存在的缺陷是难以靠自我修复改善的,它需要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以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的规律,作为辅助的手段实现钢琴教学改革的突破。

作为建构主义教育学说的积极成果之一,互动教学在世界各国的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极为丰硕的成果,并因此形成了一股大力推广小组互动教学的时代潮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描述。因此,教学的直接目标就是要将人们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其成为了解知识、掌握规律的行动者。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将这一理论对应到钢琴教学活动中,就意味着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它向学生描述的仅仅是世界在某一个阶段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它所阐述的仅是适应于特定条件的解决方案。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能因此得到真正的提升,他们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来完成知识范式的转型。建构主义理论所孕育的合作教学很好地满足了这一要求。照建构主义看来,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但是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更为重要的是,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权威性可言。所以,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endprint

以钢琴教学为例,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钢琴技能和各种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元素的应用方法,并以个人的钢琴展示向学生传授钢琴表演的关键性技能,但这一模式很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钢琴教学、钢琴表演的要求。一方面,日趋小众化的审美诉求和多元化的欣赏趣味对钢琴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表演者掌握更多得技能。传统的课程教学很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必须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对其作出调整。另一方面,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他们能够通过网络、文献搜集等多种方式掌握最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师的专业知识已然无法满足信息爆炸时代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不仅是传授知识和亲身示范钢琴动作,而是要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建构起对钢琴艺术的全面认识。教学的目标不在是满足于学生掌握纯粹的书本知识,更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现代的建构主义理论工作者认为,人类所处的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世界呈现在人类头脑中形态,则是由人的主观情感所确认的。因此,我们始终是以自身的认识经验来确立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且我们始终无法离开主观认识赋予的认知模式[5]。合作教学模式下的钢琴教学工作也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即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让学生参与到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他们不仅应该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必须成为知识创新的参与者。只有做到了这一点,钢琴教学中合作教学才会发挥出最大效应,并由此开启现代钢琴教学的新局面。尽管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仍然会面临很多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方向正确,就一定能够赢来钢琴教学发展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薛峰:《利用集体模式模式提高高校钢琴教学水平》[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2):109.

[2]陶虹:《“研究性教学”在高师钢琴一对一教学模式下的运用》[J].艺术教育2008(2):50.

[3]方月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幼儿钢琴创编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5):135.

[4]张敏:《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与反思》[J].民族艺术研究.2009(6):156.

[5]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5):47.

作者簡介:王蕊君(1985.7-)女,汉,河北张家口,博士硕导,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钢琴艺术指导、钢琴室内乐。

课题:校级+主办单位海南大学+钢琴艺术指导课程规范化探索+kyqd1571 。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教学教学效率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谈如何提升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效率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