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沟通技巧与护理干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9-15 07:41施宇慧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疼痛感输液医护人员

施宇慧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儿输液室,江苏 南通 226000)

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沟通技巧与护理干预应用效果分析

施宇慧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儿输液室,江苏 南通 226000)

目的 探讨沟通技巧及护理干预运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12月到我院诊治的静脉输液患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36例采用沟通技巧与护理干预,并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疼痛感、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等。结果 对比发现,试验组经护理后的疼痛感、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沟通技巧及护理干预运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小儿;沟通技巧及护理干预;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在临床上是小儿给药的一大重要方式,也是对幼儿疾病进行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于幼儿本身的反应性较强、血管细弱等,加之幼儿会对静脉输液穿刺出现惧怕、紧张等心理,就时常会致使针头脱落、移动等问题出现,所以,应增强医护人员同幼儿间的交流,并对其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以提升穿刺的成功率与护理成效[1]。文章讨论且分析了沟通技巧及护理干预运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并获得如下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12月到我院诊治的静脉输液患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各36例,试验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5±1.31)岁;试验组开展沟通技巧及护理干预。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6±2.22)岁;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营养补给、健康宣教等。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沟通技巧及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开展语言性的沟通:医护人员应时时同患儿与亲属进行相应的交谈及沟通,让患儿亲属积极同医护人员进行配合,进而使对患儿最为优质的治护措施得以实施,并促使患儿的护理成效获得提升。在进行输液期间医护人员应同患儿开展积极合理地沟通,使其精神方面得到放松,借助语言交谈以舒缓其惧怕的情绪,并予以其抚慰及激励,借助部分宣传画册及动画片等来指导患儿,在语言的应用方面要力求通俗易懂,进而使患儿能够逐步接受静脉输液。

(2)开展非语言性的沟通:医护人员应使用有效的手势动作同患儿开展相应的沟通及交谈,借助手部动作来辅助语言性的表达,同时给患儿施以抚摸、予以拥抱与微笑等来传递自身的情感,增强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并提升自身的亲和力,以减少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排斥感。

(3)基本护理工作的进行:医护人员在接收了静脉输液患儿后,要对其开展相应的评测,以了解患儿静脉血管位置的大体状况;在给患儿实施穿刺期间应尽量选取弹性较优且血管直粗的针头,尽量在第一次就成功进行穿刺。在穿刺期间应在光照、温度较佳的地区,且在进行穿刺以前要对皮肤进行相应的护理,要求医护人员要先清理患儿穿刺部分的毛发,查验穿刺的针头适当与否,并确保针头的顺畅及连贯。由于患儿头皮部位的静脉很浅,还要求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穿刺时间及深度,在进针时要又稳又准,认真进行准备;若穿刺没有成功,就要先把针头拔出,并再次实施穿刺,以免先刺进患儿皮肤再来寻找血管致使患儿疼痛感增加。

1.3 疗效评定标准

借助FLACC量表及Wang-Baker笑脸量表来记录患儿在静脉穿刺期间的疼痛感,评分愈高疼痛感愈强。并记录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护理后两组的疼痛感

试验组患儿经护理后的FLACC及Wang-Baker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护理后两组的疼痛感(±s,分)

表1 比较护理后两组的疼痛感(±s,分)

组别 FLACC Wang-Baker对照组 3.57±1.21 3.28±1.03试验组 1.39±0.15 2.74±0.22

2.2 比较护理后两组的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

试验组患儿经护理后的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护理后两组的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n(%)]

3 讨 论

患儿由于年纪较小,在表达及理解能力方面都尚未成熟,对环境的变化也极为敏感,加上疾病带来的疼痛,就会让患儿在开展静脉输液期间出现惧怕、紧张、焦躁等负面情绪,这会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还会阻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若处理不正确就会给患儿的心灵带来创伤。所以要使用准确的护理方式,以清除患儿惧怕、紧张等心理,使其积极接受治疗,同时提升其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与穿刺的成功率。护理干预及沟通技巧在临床中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也逐步变为了护理时的重点。

第一次穿刺能否成功对于患儿而言是决定其是否愿意进行静脉输液的前提,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提升并熟练把握穿刺技能,同时还需把握护理理论,多了解患儿与亲属的心理状况。在对患儿实施静脉输液期间,医护人员应多同患儿与亲属进行沟通,细心给其解释所有问题及相关知识,清除其担忧及顾虑;对情绪激动的亲属要细心进行疏导,认真给其解释治疗方法与步骤,增加患儿与亲属的信任感。护理人员还要全方位知晓患儿的心理特点,并依据患儿的实际状况实施心理护理,并借助手势、行为等实施护理干预,抚慰患儿的负面心理情绪,减弱其排斥感,提升其面对疾病的自信心,进而消除其输液期间的疼痛感,并构建优良的护患关系,促使患儿尽早康复。本次研究中,进行沟通技巧及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儿护理后的疼痛感、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P<0.05),与刘海燕等[2]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沟通技巧及护理干预运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明显,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负面情绪,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1] 李玉秀.护理干预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9):272-273.

[2] 刘海燕.小儿静脉输液中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107.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17.113.02

猜你喜欢
疼痛感输液医护人员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颈枕输液袋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