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儿童川崎病的疗效评价

2017-09-15 08:56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计数

杨 颖

(广东省水电医院儿科,广东广州 511340)

两种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儿童川崎病的疗效评价

杨 颖

(广东省水电医院儿科,广东广州 511340)

目的:探讨两种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儿童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儿童川崎病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两组患儿在给予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丙种球蛋白1g/kg/d静脉注射一日,B组给予丙种球蛋白1g/kg/d静脉注射两日。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发热、黏膜充血、淋巴结肿、手足肿)、住院时间、冠状动脉损伤及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冠状动脉损伤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儿童川崎病可显著缩短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鉴于两种静脉注射方案在住院时间、冠状动脉损伤、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实验室指标方面并无显著差异,故选择治疗一日的方案更具有经济性。

儿童川崎病;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临床疗效

近年来,儿童川崎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烧、球结合膜充血、唇及口腔充血等,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方案是临床治疗儿童川崎病的主要方法。目前,临床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蛋白方案的治疗时机上并无异议,但由于丙种球蛋白价格昂贵[1],且大剂量用药存在风险,因此,在具体剂量的选择上仍存在较大争议。我院自2014年起对两种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儿童川崎病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儿童

川崎病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60例。A组:男45例、女15例;年龄2-6岁,平均(3.76±0.23)岁;体重10-32kg,平均(19.23±2.89)kg。B组:男44例、女16例;年龄2-6岁,平均(3.67±0.28)岁;体重11-33kg,平均(19.39±2.72)kg。入组标准:符合川崎病临床诊断标准;病程≤10日。排除标准:合并其它感染性疾病;未签署入组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和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均给予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物治疗;同时,A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1g/kg/d静脉注射,给药浓度2.5%,滴速(5ml-6ml)/kg・h,给药一日;B组给予相同剂量、给药浓度和滴速,给药两日。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发热、黏膜充血、淋巴结肿、手足肿)、住院时间、冠状动脉损伤、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及心电图检查。其中冠状动脉损伤、实验室指标、心电图在治疗前和治疗周期结束后进行检查。

1.3 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发热、黏膜充血、淋巴结肿、手足肿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组别 例数 发热 黏膜充血 淋巴结肿 手足肿A组 60 1.25±0.24 2.32±0.18 3.17±0.18 1.43±0.28 B组 60 1.19±0.26 2.29±0.20 3.20±0.19 1.49±0.24 t 1.3135 0.8636 0.8878 1.2603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冠状动脉损伤、心电图异常比较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冠状动脉损伤、心电图异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冠状动脉损伤、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n=60)

2.3 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比较(±s,n=60)

表3 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比较(±s,n=60)

项目和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白细胞计数(×109/L)A组 21.65±5.45 5.56±1.76 21.7618 <0.05 B组 21.59±5.39 5.67±1.89 21.5898 <0.05 t 0.0606 0.3299 P >0.05 >0.05血小板计数(×109/L)A组 367.76±54.65 416.65±23.62 6.3609 <0.05 B组 359.73±55.37 420.46±24.09 7.7904 <0.05 t 0.7995 0.8747 P >0.05 >0.05 C反应蛋白(mg/L)A组 74.48±10.43 12.65±0.18 45.9119 <0.05 B组 75.46±10.38 12.29±0.12 47.1368 <0.05 t 0.5159 12.8901 P >0.05 >0.05红细胞沉降率(mm/h)A组 48.25±2.15 8.25±0.24 143.2214 <0.05 B组 48.19±2.09 8.21±0.26 147.0406 <0.05 t 0.1550 0.8756 P >0.05 >0.05

3 讨论

川崎病也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因该病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病变,近年来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2-4]。目前,虽然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确认,但相关研究资料显示[5],该病可能与β-溶血链球菌、EB病毒感染及免疫失调等有关。如果治疗及时,绝大数患儿预后较好,因此,川崎病一经确诊,应立即给予合理治疗。川崎病临床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丙种蛋白、皮质激素等,其中丙种球蛋白又分为经典用法(400mg/kg/d,5d)和大剂量用法(1.0g/ kg/d单日和两日)两种方案,目前临床上较为普遍推荐的是1.0g/kg/d两日方案,认为该方案可迅速控制患儿病情。但丙种球蛋白价格昂贵、基层医院的药品来源有限,且相关临床资料已证实[6],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可显著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血液粘度,能大大增加使用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

本研究发现,两种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儿童川崎病的效果无显著差异,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冠状动脉损伤、心电图异常,以及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认为,在有效保证患儿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避免更大剂量地应用丙种球蛋白,一方面可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能降低患儿出现血栓栓塞等不良反应[7]。本研究中,虽然两组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别,但尚不能否定国内外关于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风险性的报道[8]。本研究在观察指标设置方面,不但选取了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还对比分析了住院时间、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指标设置较全面。但本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①观察时间较短,对于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仍然较为局限,应延长临床观察时间、增加相关检查项目,更加全面地分析两种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方案效果的异同;同时,在患儿治愈后应定期复查,重点观察冠状动脉情况,随访时间也应适当延长,以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远期效果。②本研究的病例数亦有限,今后应扩大研究范围。

综上所述,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儿童川崎病可显著缩短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鉴于1g/kg/d和2g/kg/d两种静脉注射方案在住院时间、冠状动脉损伤、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实验室指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故选择治疗一日的方案更具有经济性。

【参考文献】

[1]钱胜,刘波.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1):47-48.

[2]邓永超,王勋,唐喜春,等.儿童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9):927-931.

[3]刘琳,丁文惠.川崎病的心脏损害及治疗现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4):311-313.

[4]潘洪萍.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心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141-142.

[5]闫加勇,刘杨,许晶.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其并发症的超声诊断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30):140-141.

[6]胡岩,魏向阳,毛善林.两种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10):64 -65.

[7]闵锋,朱少元,李娇春.两种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影响的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6):942-945.

[8]赵冬梅,尹千里,季雪红.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儿童川崎病的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8):781-785.

R725.4

A

1004-6879(2017)05-0390-03

2016-12-23)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计数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古人计数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这样“计数”不恼人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